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贴膜,包括背衬层、含药层和保护层,所述的含药层由中药提取物和基质组成,所述的中药提取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紫草5-15份、血竭10-35份、黄连40-80份、煅炉甘石5-10份、黄芪20-40份、三七25-4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这种中药贴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所选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清热利湿解毒、去腐生肌功效,利于组织的修复;中药提取技术以最大限度保留处方中药有效成分,提高提取效率;亲水性高含水贴膜基质,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及保湿性,较好的透气性能,更大的承载药量,较好的促渗作用,较好的利于药物的吸收利用,使创面愈合时间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高含水中药贴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备的。
技术介绍
皮肤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病因复杂多样,常常由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溃破感染而成,因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为临床治疗周期长,医生难以根据溃疡不同时期调整用药等问题,成为临床中难以解决的难题。在目前条件下,多采用清创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消毒纱布覆盖处理。前一种方法,容易产生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肝肾毒性、 消化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后一种方法,创面通风透气,但容易污染伤口且无杀菌消炎的作用,均不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中药外用在皮肤溃疡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传统剂型存在“黑、大、粗”的缺陷,不利于中药的利用,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制成一种含有效成分高,易持续透皮作用溃疡面的外用贴膜,而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提取时温度较高,提取率低,浪费大,成本高,不安全等缺点。中药外用属透皮给药的一种方法,目前中药透皮贴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传统膏药、树脂膏和巴布剂等几种类型。传统的膏药如橡胶膏、黑膏剂由于采用油性基质, 导致其刺激性大,患者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红疹等不良反应,且其生产过程中采用汽油溶解, 污染大,使用受到限制。树脂膏是在传统膏药基础上,对膏剂基质进行改革,以医用树脂膏作为基质,大大降低了基质的刺激性,提升了患者的用药感受,但由于其采用的基质需要在高温下熔化、涂布,导致其加工过程困难,挥发性中药成分损失巨大,并且树脂膏基质粘性强,使用过程中剥离困难,患者依从性不佳。中国专利文献CN101987152A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药膏,该药膏的组分及其质量配备如下苍术30-50,血竭15-40,川穹30,三七15-30,当归10-20,紫草5-10, 黄连30,黄柏15-30,大黄15-30,冰片2_6,煅石膏150-250,另有白蜡或蜂蜡100。中国专利文献CN1393230A公开了一种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的配方,由紫草15%、当归15%、白芷10%、 血竭10%、珍珠10%五种中药成分与壳聚糖相结合,制成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具有缓释性、 高渗透性、可吸收性,可以促进皮肤溃疡的愈合。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85680A公开了一种复方硫酸镁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背衬层、药物储药层及防粘层三部分,其中储药层中的药物为3. 0-10. 0份硫酸镁和2. 0-5. 0份盐酸利多卡因,基质为卡伯姆2. 0-10. 0份,阿拉伯胶5. 0-20. 0份,甘油20. 0-60. 0份,聚乙二醇3. 0-10. 0份,聚维酮5. 0-10. 0份,明胶 10. 0-40. 0份,氢氧化钠1. 0-4. 0份,薄荷脑0. 5-3. 0份,纯化水70-100份。但是关于治疗皮肤溃疡的高含水中药贴膜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贴膜。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贴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贴膜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贴膜,包括背衬层、含药层和保护层,所述的含药层由中药提取物和基质组成,所述的中药提取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紫草5-15份、血竭10-35份、黄连40-80份、煅炉甘石5_10份、 黄芪20-40份、三七25-40份。所述的中药提取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紫草5-15份、血竭10-35份、黄连40-80份、煅炉甘石5-10份、黄芪20-40份、三七25-40份、七叶一枝花20-40份、金银花 5-15份、蛇床子10-20份、人参10-25份、当归10-20份、白蔹10-20份、延胡索10-20份、艾叶20-40份、土荆皮20-40份、血余炭10-20份。所述的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维酮5-10份、明胶10-20份、卡波姆 5-10份、聚乙二醇1-5份、甘油30-50份、微粉硅胶5-20份、氧化锌3_10份、氢氧化钠2_10 份、氮酮2-10份、纯化水35-55份、冰片2-10份。所述的背衬层由无纺布制成。所述的保护层由玻璃纸或塑料薄膜制成。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贴膜的制备方法,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黄连、紫草放入纯化水中浸泡2小时,倾去液体;b、将a清洁中药与煅炉甘石、三七、血竭、黄芪、纯化水混合后加热煮沸30min,滤去药渣,得药液一;C、将b中药渣加纯化水,剂量为b中纯化水的4/5,加热煮沸30min,得药液二 ; d、将药液一、药液二混合纳入亚沸态提取装置,温度设定为98士0. 5°C,低于此温度,继续加热,高于此温度停止加热,在流量300ml/min、提取150min后,使混合药液中纯化水完全提纯,余下为中药提取物。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七叶一枝花、金银花、黄连、蛇床子、紫草、人参、当归、白蔹、延胡索放入纯化水中浸泡2小时,倾去液体;b、将a清洁中药与煅炉甘石、血余炭、三七、血竭、艾叶、土荆皮、黄芪、纯化水混合后加热煮沸30min,滤去药渣,得药液一;C、将b中药渣加纯化水,剂量为b中纯化水的4/5,加热煮沸30min,得药液二 ; d、将药液一、药液二混合纳入亚沸态提取装置,温度设定为98士0. 5°C,低于此温度,继续加热,高于此温度停止加热,在流量300ml/min、提取150min后,使混合药液中纯化水完全提纯,余下为中药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聚维酮、明胶溶于 65°纯化水中,保持60-70°水浴中加热溶解,搅拌30-60min后,充分溶胀,得混合物a;② 卡波姆、聚乙二醇、甘油加热到70°搅拌30min均勻混合,备用;③微粉硅胶、氧化锌、氢氧化钠、纯化水加入②中加热搅拌,得混合物b ;④混合物b加热至50°时添入混合物a搅拌, 后加入冰片、氮酮、中药提取物,搅拌30分钟混勻,即得基质层;⑤基质层放于过膜机,背衬层无纺布及保护层塑料薄膜覆盖基质层上下,裁剪需要的大小形状的贴膜,包装备用。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药贴膜在制备治疗皮肤溃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清热利湿解毒、去腐生肌功效,促进创面周围局部组织微循环、抑菌抗炎、利于组织的修复的作用;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中药提取技术以最大限度保留处方中药中有效成分,在保证药效的同时,提高提取效率,降低杂质的溶出,减少中药使用成本;3、本专利技术利用的亲水性高含水贴膜基质,含水量达到55%以上,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及保湿性,为溃疡创面的修复愈合提供了良好的湿润环境,具有蜂窝骨架结构,较好的透气性能,更大的承载药量,较好的促渗作用,利于药物的吸收利用,使创面愈合时间大大缩短。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中药贴膜的结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背衬层2.含药层3.保护层请参照附图1,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贴膜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贴膜,包括背衬层、含药层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药层由中药提取物和基质组成,所述的中药提取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紫草5-15份、血竭10-35份、黄连40-80份、煅炉甘石5-10份、黄芪20-40份、三七25-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贴膜,包括背衬层、含药层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药层由中药提取物和基质组成,所述的中药提取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紫草 5-15份、血竭10-35份、黄连40-80份、煅炉甘石5_10份、黄芪20-40份、三七25-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提取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紫草5-15份、血竭10-35份、黄连40-80份、煅炉甘石5_10份、黄芪20-40 份、三七25-40份、七叶一枝花20-40份、金银花5-15份、蛇床子10-20份、人参10-25份、当归10-20份、白蔹10-20份、延胡索10-20份、艾叶20-40份、土荆皮20-40份、血余炭10-20 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维酮5-10份、明胶10-20份、卡波姆5-10份、聚乙二醇1-5份、甘油30-50份、微粉硅胶5-20份、氧化锌3-10份、氢氧化钠2-10份、氮酮2-10份、纯化水35-55份、冰片2_10 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衬层由无纺布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由玻璃纸或塑料薄膜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黄连、紫草放入纯化水中浸泡2小时,倾去液体;b、将a清洁中药与煅炉甘石、三七、血竭、黄芪、纯化水混合后加热煮沸30min,滤去药渣,得药液一;C、将b中药渣加纯化水,剂量为b中纯化水的4/5,加热煮沸30min,得药液二 ;d、将药液一、药液二混合纳入亚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靳汝辉,王海粟,粟文娟,王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