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3089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它由双路调节电路所构成,一路由P沟道场效应MOS管T1和电感L1串联,其两者的连接点接一个二极管D1到地,三者组成一个T形网络;另一路由P沟道场效应MOS管T2和电感L2串联,其两者的连接点接一个二极管D2到地,三者组成另一个T形网络,两路调节电路的首尾两端分别并联,P沟道场效应MOS管T1和P沟道场效应MOS管T2的并联点和电容C1连接后接太阳能电池PV的正极。优点是:由于在现有的太阳能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中增设了一路调节电路,有效地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避免了再在充电回路增加取样电阻来测试充电电流造成的额外功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路灯等太阳能发电是利用P-N结的光生伏打效应把太阳能储存在蓄电池上再供使用。由于太阳能光伏电池存在非线性特性,见图3,在其工作范围内存在一个最大输出功率点,太阳能光伏电池只有在该点工作时,输出功率为最大,它对蓄电池的充电功率也最大。现有技术采用的单路调节电路(如电路图1中没有T2、D2和L2),当控制电路的开关管Tl在关断时,此时太阳能电池停止直接对蓄电池充电,只对电容Cl充电以备开关管开通时向电感Ll供电,正由于此时太阳能电池只对电容Cl充电,使电容Cl上电压迅速上升,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工作电压偏离最大输出功率点,其输出功率将急骤下降,如图3,再加上用作开关的场效应MOS管在开和关的瞬间也有大量能量损耗,所以使用单路调节方式, 太阳能电池的能量也就没有被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太阳能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中的单路调节电路的上述之不足,提出了一种双路调节太阳能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本技术由双路调节电路所构成,一路由P沟道场效应MOS管Tl和电感Ll串联,其两者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双路调节电路所构成,一路由P沟道场效应MOS管T1和电感L1串联,其两者的连接点接一个二极管D1到地,三者组成一个T形网络;另一路由P沟道场效应MOS管T2和电感L2串联,其两者的连接点接一个二极管D2到地,三者组成另一个T形网络,两路调节电路的首尾两端分别并联,P沟道场效应MOS管T1和P沟道场效应MOS管T2的并联点和电容C1连接后接太阳能电池PV的正极;电感L1和电感L2的并联点和电容C2连接后接二极管D3,再通过二极管D3后接蓄电池的正极,系统使用单片机MCU进行测试电压和输出控制信号,其两个电压测试点U1和U2分别取自二极管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双路调节电路所构成,一路由P沟道场效应MOS管Tl和电感Ll串联,其两者的连接点接一个二极管Dl到地, 三者组成一个T形网络;另一路由P沟道场效应MOS管T2和电感L2串联,其两者的连接点接一个二极管D2到地,三者组成另一个T形网络,两路调节电路的首尾两端分别并联,P沟道场效应MOS管Tl和P沟道场效应MOS管T2的并联点和电容Cl连接后接太阳能电池PV 的正极;电感Ll和电感L2的并联点和电容C2连接后接二极管D3,再通过二极管D3后接蓄电池的正极,系统使用单片机MCU进行测试电压和输出控制信号,其两个电压测试点Ul和 U2分别取自二极管D3的前后两端,其输出控制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凡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昊天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