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06570 阅读:25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包括架体,架体上镶嵌有千斤顶,架体底部有滚轮,千斤顶上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无需改变现有病床的结构,只要将原病床一头放置在支撑杆上,按压千斤顶,即可到达所要求的治疗高度。特别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置,特别是一种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简称DVT)患者使用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
技术介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据报道,美国每年有25万 5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性疾病;英国患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占人口的0. 5%,其中大部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国内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呈逐年增多趋势。自19世纪Virchow首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管壁损伤)以来,经近百年的验证,已被医学界所公认。该病好发于下肢,血栓形成后, 血栓远端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存质量。目前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通常采用卧床休息加溶栓疗法。卧床休息时须将患肢抬高20-30°,以利于闭塞静脉再通。虽然目前医院配备的病床已经能够将床板任意抬高,但这种病床一般是两块组成,以杠杆的方式使两头均可以调整角度,一端被抬高后, 下肢容易悬空,还必须在患者下肢下方垫填支撑物,使其不被悬空。因此,这种病床不适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是患者将医院病床一端使用砖或其他物体垫起,不但操作十分不方便,而且还存在床脚掉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床脚抬高装置,该装置能够方便的对医用床脚抬高,而不改变现有的病床的结构。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包括架体,架体上镶嵌有千斤顶,架体底部有滚轮,千斤顶上连接有支撑杆。本技术的其它特点是,所述的滚轮是万向轮。本技术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无需改变现有病床的结构,只要将原病床一头放置在支撑杆上,按压千斤顶,即可达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所要求的治疗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的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包括架体1,1上镶嵌有千斤顶4,架体1底部有滚轮2,千斤顶4上连接有支撑杆3。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架体1和支撑杆3可以采用钢件制作,千斤顶4和支撑杆3 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滚轮2采用万向轮。使用时,将现有病床直接放置在架体1的支撑杆3上,按压千斤顶,即可达到患者所要求的治疗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1)上镶嵌有千斤顶(4),架体(1)底部有滚轮(2),千斤顶(4)上连接有支撑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医用床脚抬高装置包括架体(1),架体(1) 上镶嵌有千斤顶(4 ),架体(1)底部有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岭李南林王辉易军凌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5年02月17日 05:45
    在闽南、台湾民间,人们习称床为“眠床”,为何要加个“眠”字?原来,台湾个别地区沿袭祖家粤东一带的习惯,称饭桌为“床”,加个“眠”字以示区别饭桌和睡床。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