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视功能修复对比敏感度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725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弱视视功能修复对比敏感度模组,包括检查模型和训练模型。检查模型和训练模型都包括待测视标和参照视标,由于二者都是方向性的Gabor视标,且参照视标是待测视标的高对比度参照物(同一直线上),反复进行这种“感知学习”训练能够提升训练者的对比度辨别。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利用对比敏感度信息刺激建立一种有效的弱视视功能缺损生物信息修复模组,基于人的大脑功能具有可塑性,通过科学的检测与训练对弱视患者施予适当的生物信息刺激,最终达到对弱视患者的视功能缺损之修复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信息刺激修复弱视视功能缺损的对比敏感度模组。
技术介绍
弱视的特征表现为以下空间视觉功能不正常对比敏感度功能、游标视力和空间视力下降,不正常的空间互动,轮廓识别的损伤,双眼视功能的不正常,立体视力的损伤,双眼整合功能的不正常等等。其中,对比敏感度属于视觉系统的低级视功能。视觉系统的视觉信息处理过程是有层次的。首先,眼睛察觉到光波,然后通过不同的空间整合阶段进行转化(变频),每一阶段都形成更加复杂的接收域。大体上,空间整合分为三个阶段。以观察视力表上的“E”视标为例,第一个阶段为对比度辨别,就是在背景上辨别有否视标的存在;第二个阶段为取样分析,就是把视标的每一个特征单独提取出来;第三个阶段是把所有以上的这些特征整合起来。在初级视皮层里有一个重要的图象分析阶段,它对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图像的对比度很敏感,且形成一些独特的信息接收域。人类的对比敏感度就是这些个体的总合反应。每一单个细胞对不断出现的同一刺激物的反应是变化很大的(干扰)。对于单个皮层神经元来说,干扰可能对视标的察觉和辨别有很大的限制。而这些神经元的互动又决定了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它们的活动组合决定了每个对比敏感度的功能。大脑会集中所有神经元的反应,并取每个神经元的干扰活动的平均值,这样就能提高信噪比,对视觉表现有促进作用。很多研究都显示,通过对视觉刺激物状态的适当选择,每个皮层细胞的干扰都能得到控制。科学家们利用能有效激活和匹配于视皮层里接收域形状的Gabor视标,使成人低级别的对比敏感度得到2倍的提高。研究表明,方向接收域之间的空间互动对于调整这些相应的神经个体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图像的对比敏感度可根据光线在其附近区域的分布而起到增强或减弱的效果。也就是说,在视标两边各添加一个位置适中的高对比度参照物(同一直线上)能够促进方向性视标的对比度辨别。这种视觉任务的特定训练叫“感知学习”(perceptual learning)。它能大大提高视觉表现。研究发现患者的神经侧向交互抑制增强,特别是对于高空间频率的视觉目标。神经视觉矫治技术通过同向并列的靶目标训练,获得的降低性神经侧向交互抑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对比度敏感功能,逆转在早期发育“可塑”期内引致的发育损害,达到治疗弱视患者的效果。所谓神经视觉矫治,就是将周边视觉的侧向交互技术应用于视觉缺陷治疗。该技术的科学背景及原理为·人看物体时会被别的物体所影响。·同向的gabor视标可以促进或抑制中心凹视觉里的gabor视标,促进的最好距离是2-3λ(λ是波的周期)。·中心凹视觉缺损的人会用周边视网膜来看东西,而对于周边视网膜,他们只看到低空间频率。·如果用中心凹视觉来看低空间频率的gabor视标,作用并不是很大。本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对比敏感度神经视觉矫治建立一种有效的弱视视功能缺损生物信息修复模组,基于人的大脑功能具有可塑性,通过科学的检测与训练对弱视患者施予适当的生物信息刺激,最终达到对弱视患者的视功能缺损之修复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一种弱视视功能修复模组,包括检测模型和训练模型。模组的起始程序为检测模型,之后系统将自动转换到训练模型,且默认训练级别为第9级。系统会随机在待测视标的两侧各排列一个与待测视标相同的参照视标,如此反复训练以提升训练者对于方向性视标的对比度辨别。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立足于目前国际上视知觉生物信息处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之上,建立一种新型的视功能缺损生物信息修复模组。与现有仅仅用视力表视力确定病患视功能相比,本专利技术将特异的视觉功能缺损检查与针对性训练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视觉信息系统修复模组;这种全新的理论模式代表了国际前沿的科学理念,并且是一种特异性的、个性化的视功能修复模组,主要对弱视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处理模组的状态进行判断,并且针对性地提高患者的对比度敏感功能。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模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训练模型示意图。1.参照视标,2.待测视标,3.训练级别,4.训练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在检测模型中,每次检测时被检测者距离显示器1米处,眼睛与显示器平行,当图像闪烁时,被检测者判断界面中心是否有待测视标2显现过。待测视标2和参照视标1均随机显现。参照图2,在训练模型中,训练者距离显示器1米处,眼睛与显示器平行,当图像闪烁时,训练者判断界面中心是否有待测视标2显现过。待测视标2和参照视标1均随机显现。初始训练级别3为第9级,连续答对3次升1级,最高升到15级;每答错一次降1级,最低降至1级。每次训练时间4控制在10分钟左右。权利要求1.一种弱视视功能修复对比敏感度模组,检查模型和训练模型都包括参照视标(1)和待测视标(2),其特征在于两种视标均随机显现。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参照视标(1)和待测视标(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视标均为Gabor视标。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Gabor视标,其特征在于视标的方向随机。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参照视标(1)和待测视标(2),其特征在于参照视标(1)的对比度不变,待测视标(2)的对比度则根据训练者的反应智能化的升高或降低,升降范围是3%-10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弱视视功能修复对比敏感度模组,包括检查模型和训练模型。检查模型和训练模型都包括待测视标和参照视标,由于二者都是方向性的Gabor视标,且参照视标是待测视标的高对比度参照物(同一直线上),反复进行这种“感知学习”训练能够提升训练者的对比度辨别。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对比敏感度信息刺激建立一种有效的弱视视功能缺损生物信息修复模组,基于人的大脑功能具有可塑性,通过科学的检测与训练对弱视患者施予适当的生物信息刺激,最终达到对弱视患者的视功能缺损之修复作用。文档编号A61B3/00GK1830406SQ200610032850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阎丽, 叶宁国, 朱敏侨 申请人: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弱视视功能修复对比敏感度模组,检查模型和训练模型都包括参照视标(1)和待测视标(2),其特征在于两种视标均随机显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丽叶宁国朱敏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