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闻达专利>正文

弧圈球技术训练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62450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弧圈球技术训练辅助器。由半环形中空软管、钢珠、弹簧以及护腕四部分组成。软管附着于护腕之上,钢珠能够在软管中自由滚动。弹簧设置在软管内部前端。使用者将本辅助器佩戴于持拍手手腕处进行弧圈球技术训练,若手臂正确运动,迎前、挥动弧线圆润,则在惯性作用下,钢珠会由下至上在中空管中滑动,撞击至管道前端弹簧处,产生的震动能够被使用者所感知,发力越大则震动感越强烈。若手臂运动不正确,抬肘或者垂直上拔,挥臂弧线不圆润,则钢珠不会滑动至顶,也不会撞击弹簧产生震动感。由此,可以令使用者轻松分辨拉球动作是否正确,达到辅助训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针对乒乓球弧圈球技术训练的辅助器材。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弧圈球技术训练的辅助器材还很少见,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掌握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由于 缺乏系统的学习训练,很多乒乓球业余爱好者对此项技术的掌握不准确、不规范,有垂直上 拔、抬肘、不迎前等习惯性毛病,导致拉球质量不高或者在比赛中失误率较高。很多业余爱 好者对此非常苦恼却苦于缺乏良好的解决办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作一种护腕形状的辅助器,本辅助器 由半环形中空软管、钢珠、弹簧以及护腕四部分组成。软管附着于护腕之上,要求能够任意 改变其弧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对技术的要求。钢珠能够在软管中自由滚动。弹簧设置在 软管内部前端。使用者将本辅助器佩戴于持拍手手腕处进行弧圈球技术训练,若手臂正确 运动,迎前、挥动弧线圆润,则在惯性作用下,钢珠会由下至上在中空管中滑动,撞击至管道 前端弹簧处,撞击产生的震动能够被使用者所感知,发力越大则震动感越强烈。若手臂运动 不正确,抬肘或者垂直上拔,挥臂弧线不圆润,则钢珠不会滑动至顶,也不会撞击弹簧产生 震动感。由此,可以令使用者轻松分辨拉球动作是否正确,达到辅助训练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乒乓爱好者的弧圈球技术训练起到有效的辅助 作用。能够辅佐弧圈球动作不正确、不规范的乒乓爱好者纠正其动作中的不足。结构简单, 易于普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平面构造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中,1.半环形中空软管,2.钢珠,3.弹簧,4.护腕。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半环形中空软管1内置钢珠2与弹簧3,依托于护腕4之上。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乒乓球爱好者佩戴本专利技术练习弧圈球,当其发力有抬肘、垂 直上拔等毛病时,中空软管1内部,钢珠2的滑动会被管壁所阻挡,不会触及管内弹簧3而 产生反弹以及震动感。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发力流畅、圆润时,本专利技术的中空软管1内部钢珠2会在惯性驱动下滑动至末端弹簧3处,产生反弹及震动,此时发力越大,震动感越强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弧圈球技术训练辅助器,由半环形中空软管、钢珠、弹簧以及护腕四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利用惯性原理,以钢珠在管道中的惯性滑动及冲击末端弹簧所产生的震动感辅助使用者进行弧圈球技术的训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圈球技术训练辅助器,由半环形中空软管、钢珠、弹簧以及护腕四部分组成。 其特征是利用惯性原理,以钢珠在管道中的惯性滑动及冲击末端弹簧所产生的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闻达
申请(专利权)人:吕闻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