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及电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858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和电器设备,助力门把手组件包括把手(2),还包括顶杆(3)、转轴(9)、以及安装在门体(7)上的固定座(5);所述顶杆(3)包括推动端(31)和用于抵住门框(8)的顶出端(32);所述把手(2)包括拉开端(21)、驱动端(22)和转动部,所述驱动端(22)与所述推动端(31)联动配合,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轴(9)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5)上;所述转轴(9)上还套有利用弹性力驱动所述把手(2)转动复位的扭簧(6),所述固定座(5)上还设有用于在所述把手(2)转动复位的过程中抵住所述把手(2)的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助力门把手部件便于用户轻松方便地打开电器设备的门体,且能够使把手和顶杆可靠复位。(*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以及带有该助力门把 手组件的电器设备。
技术介绍
一些电器设备如冰箱、酒柜、制冰机、消毒柜等电器设备在工作时,箱体或柜体上 的门框需要与门体形成紧密贴合,以防止箱体或柜体内部的气体与外部气体产生交换,从 而影响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大量借助磁性门封条实现门框与门体的闭合,具 体是在门体上安装磁性门封条,门体关闭后,该磁性门封条能够与门框之间通过磁性吸合 力保证相互之间的紧密贴合。但是,当这些电器设备体积较大或者门体面积较大时,安装在 门体上的磁性门封条总长度较大,因而在门体与门框之间的吸合力也相应增大,造成开门 费力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密封性要求较高的电器设备中,使用磁性门封条后开门时用力过 大会导致电器设备发生晃动,甚至存在倾倒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用户轻松、方便地打开门体 的助力门把手组件,以及带有这种助力门把手组件的电器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包括把手,还包括顶 杆、转轴、以及安装在门体上的固定座;所述顶杆包括推动端和用于抵住门框的顶出端;所 述把手包括拉开端、驱动端和转动部,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推动端联动配合,所述转动部通过 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转轴上还套有利用弹性力驱动所述把手转动复位 的扭簧,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用于在所述把手转动复位的过程中抵住所述把手的限位部。优选地,所述顶杆的推动端设有齿条,所述把手的驱动端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 不完全齿轮;所述转轴位于所述不完全齿轮的节圆中心。进一步地,所述顶杆上位于所述推动端与顶出端之间的部分与所述滑槽形成滑动副。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滑轨,所述顶杆上位于所述推动端与顶出端之间的部分 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把手还包括位于拉开端与驱动端之间的连接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自所述固定 座向所述连接部延伸的凸起。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薄壁结构,所述把手还包括上壳、下壳和后壁,所述 转轴和凸起都容纳在所述上壳、下壳、连接部和后壁围合形成的空腔内。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为内嵌金属钣金件的塑料固定座。本技术还保护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门框,与所述门框相配合的门体,还包括 以上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助力门把手组件便于用户轻松地打开电器设备的门体,当用户拉动把手的拉开端时,把手围绕转轴转动,从而以转轴为支点形 成杠杆效应,驱动端即可对顶杆施加推力,并使顶杆的顶出端向门框施加推力,而门体在该 推力的反作用力下与门框相互脱离,用户即可轻松地打开门体;助力门把手组件上还设有 扭簧和限位部,用于实现关门状态下把手和顶杆的自动复位,并对其复位位置进行准确限 制,不会影响门体的正常关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助力把手组件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助力把手组件的装配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固定座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固定座主视图;图5为本图1中表示固定座与顶杆相配合的D-D方向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助力把手组件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助力把手组件在开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助力把手组件在关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包括把手2、顶杆3、转轴9、以及 安装在门体7上的固定座5。将助力门把手组件安装在门体7上时,固定部5可通过螺钉4 安装在门体7的侧壁上且弯折延伸至门体7的正面,顶杆3位于门体7的侧壁上,转轴9和 把手2可位于门体7的正面,便于用户手动拉开把手2将门体7打开。顶杆3包括推动端31和顶出端32,推动端31与把手2相配合,顶出端32用于抵 住门框8,便于在用户拉动把手2时对门框8施加推力。把手2包括拉开端21、驱动端22 和转动部,驱动端22与推动端31联动配合,转动部通过转轴9转动连接在固定座5上。如图7所示,当用户沿箭头A方向向外(远离门框8的方向)拉动拉开端21时, 整个把手2围绕转轴9转动从而以转轴9为支点形成杠杆效应,驱动端22即可通过推动端 31向顶杆3施加向内的推力,并使顶杆3的顶出端31向门框8施加推力,而门体7在该推 力的反作用力下与门框8相互脱离,并沿箭头B方向相对于门框7和顶杆3向外运动,用户 即可轻松地打开门体7。在门框7与门体8之间利用磁性门封条贴合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 的助力把手组件能够避免用户耗费很大力气才拉开门体7的状况,尤其是门体8较大、磁性 吸合力较强时,助力把手组件的省力效果更加明显。转轴9上还套有利用弹性力驱动把手2转动复位的扭簧6,固定座5上还设有用 于在把手2转动复位的过程中抵住把手2的限位部。把手2还包括位于拉开端21与驱动 端22之间的连接部23,限位部可设置为自固定座5向该连接部23延伸的凸起52。门体7 打开时,凸起52并不会阻碍把手2围绕转轴9转动;如图8所示,当用户松开把手2关上门 体7后,门体7带动把手2向内运动并逐步靠近门框8,在此过程中,扭簧6从压缩状态变为 伸展状态,把手2在该扭簧6的弹性作用下沿箭头C方向转动复位,转动至合理位置时即被凸起52抵住,此时把手2复位到底,顶杆3相对于门体7的位置也随之固定,因此不会由于 门体7与顶杆3之间错位而影响门体7的正常关闭,并为用户再次打开门体7提供了便利。 进一步地,扭簧6的设计使用户拉动把手2的过程富有弹性,手感更好。把手2上的驱动端22与顶杆3上的推动端31之间联动装配时,可采用铰接、滑块 等方式配合。如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顶杆3的推动端31还设有齿条,把手2的驱 动端22设有与该齿条啮合的不完全齿轮,且转轴9位于不完全齿轮的节圆中心,当把手3 围绕转轴9旋转时,齿条与不完全齿轮形成齿轮齿条啮合传动,传动结构简单,且运动更加 平稳。如图2至图4所示,固定座5可采用内嵌金属钣金件的塑料件,结构十分牢固。固 定座5包括两个连接片53,每个连接片53上都设置一个凸起52,且每个连接片53上都设 有一个通孔,转轴9穿过两个通孔安装在两个连接片53之间,把手2通过转轴9与固定座 5枢接,可围绕转轴5与固定座5之间进行相对转动。固定座5还包括滑轨51,顶杆3上位 于推动端31与顶出端32之间的部分设有与滑轨51相匹配的滑槽,顶杆3与固定座5发生 相对移动时,滑轨51置于滑槽内且与滑槽形成滑动副,能够有效限定顶杆3的运动轨迹,避 免其发生偏移。滑槽可为矩形滑槽、T型滑槽、V形滑槽、燕尾槽等各种形状,滑轨51的截面 形状与滑槽对应,例如带有T形滑槽的顶杆3与固定座5的装配方式如图5所示。作为一 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也可顶杆3上位于推动端31与顶出端32之间的部分设置滑轨,固定座 5上相应的部分设置滑槽。把手2可为实体结构,也可设计成中空的腔体。如图2所示的腔体结构中,连接部 23可设计成薄壁结构,把手2还包括上壳24、下壳25和后壁沈,上壳24、下壳25、连接部 23和后壁沈围合形成一个空腔,并将转轴9和凸起52都容纳在空腔内,形成图6所述的装 配结构。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包括把手(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杆(3)、转轴(9)、以及安装在门体(7)上的固定座(5);所述顶杆(3)包括推动端(31)和用于抵住门框(8)的顶出端(32);所述把手(2)包括拉开端(21)、驱动端(22)和转动部,所述驱动端(22)与所述推动端(31)联动配合,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轴(9)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5)上;所述转轴(9)上还套有利用弹性力驱动所述把手(2)转动复位的扭簧(6),所述固定座(5)上还设有用于在所述把手(2)转动复位的过程中抵住所述把手(2)的限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门把手组件,包括把手O),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杆(3)、转轴(9)、以及安 装在门体(7)上的固定座(5);所述顶杆(3)包括推动端(31)和用于抵住门框⑶的顶出 端(3 ;所述把手( 包括拉开端(21)、驱动端0 和转动部,所述驱动端0 与所述推 动端(31)联动配合,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转轴(9)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 上;所述转 轴(9)上还套有利用弹性力驱动所述把手( 转动复位的扭簧(6),所述固定座( 上还设 有用于在所述把手( 转动复位的过程中抵住所述把手O)的限位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的推动端(31)设 有齿条,所述把手O)的驱动端0 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不完全齿轮;所述转轴(9)位 于所述不完全齿轮的节圆中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门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上位于所述推动端 (31)与顶出端(32)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固定座(5)形成滑动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新赵渝生崔怀雷金锺千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