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及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483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及锂电池,该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与锂电池的单体电池并联,包括:第一固定电阻、第二固定电阻、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及分流开关模块。第一固定电阻与第一可调电阻连接;第二固定电阻与第二可调电阻连接;第一可调电阻及第二可调电阻与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参考极连接;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阴极与分流开关模块连接。分流开关模块用于当单体电池正极的电压高于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阴极的电压时,对流过单体电池的部分电流进行分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调电阻能避免器件误差而产生的单体电池过充问题,进而能避免锂电池提前失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及锂电 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自从90年代初开发成功以来,以其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无记忆效应、 无污染、自放电小、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和电动车电源 中。在应用过程中,作为供电电源的锂电池通常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而成,以满足设 备所需电压和功率要求。由于工艺控制和检测手段的不完善,导致各单体电池的容量存在 差异。由于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而成的锂电池的容量只能达到其中最弱的单体电池的容 量,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各单体电池的容量。另外,在充电过程中,流过单体电池的电流相同, 容量小的单体电池充满电后,流过锂电池的电流变得很小,但容量大的单体电池还未充满, 继续充电就会造成容量小的单体电池两端的电压过高,从而造成单体电池过充,长期使用 会导致容量小的单体电池提前失效,最终导致锂电池的提前失效。通常把因单体电池的容 量差异而导致的锂电池提前失效的现象称为电池匹配失衡。为解决电池匹配失衡问题,需要在锂电池的各单体电池上增加额外的保护电路, 在锂电池充电初期保证恒流的充电状态,以达到最快的充电速度,在容量小的单体电池接 近充满时,即流过的电流减小时,使单体电池两端的电压稳定到一个安全值,即保证恒压的 充电状态。当容量小的单体电池电压超过该安全值时,保护电路中的分流支路将流过该单 体电池的电流泻放,从而使得该单体电池两端的电压降低。这种通过泻放单体电池的电流 而使得单体电池两端电压降低的技术称为嵌压分流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的保护电路称为均 衡保护电路。图1为现有均衡保护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单体电池Bl两端并联有两条 支路,其中一条支路Sl由恒压点参考电压U。v及电压比较器Pll构成,另一条支路S2由电 阻Rll和开关Kll构成。开关Kll的开闭由电压比较器Pll的输出来控制,当输出为高电 平时,开关Kll闭合,当输出为低电平时开关Kll打开。当单体电池Bl的电压低于恒压点 参考电压Ucv时,电压比较器Pl 1输出为低电平,开关Kl 1打开,使得支路S2处于断开状态。 当单体电池Bl的电压超过恒压点参考电压队,时,电压比较器Pll输出高电平,开关Kll闭 合,使得支路S2闭合,将通过单体电池Bl的一部分电流进行分流,使得单体电池Bl的电压 降低至恒压点参考电压Ucv,并稳定在恒压点参考电压Ucv。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和分压电阻配合的方式,实现恒压点参 考电压u。v的功能。如图2所示,电阻R21与电阻R22用于设定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输 出电压U0,即设定了恒压点参考电压Ucv0理论上U0 = (1+R21/R22) Uref,其中Uref是固定值, 对于TL431或LM431,该固定值为2. 5V。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通常 存在误差,不同的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采用同样的分压电阻,设定的实际输出电压会与输出电压U。不同。当实际输出电压大于输出电压U。时,由于单体电池两端的电压必须高于 该实际输出电压才能使分流支路导通,因此导致单体电池过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及锂 电池,能避免由于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误差而产生的单体电池过充问题,并能根据实 际需要调整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输出电压,可有效防止电池匹配失衡现象的发生,进 而能避免锂电池提前失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与所述锂电池的单体电池并联, 包括第一固定电阻、第二固定电阻、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 路,及用于当所述单体电池正极的电压高于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阴极的电压时,对 流过所述单体电池的部分电流进行分流的分流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固定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电阻的另一 端与所述第一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阻的另一 端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三端基准电 压集成电路的参考极连接;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阳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阴极与所述分流 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分流开关模块还连接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如上所述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中,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可为TL431或 LM431。所述分流开关模块可包括PNP晶体管,所述PNP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三端基准电 压集成电路的阴极连接,所述PNP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PNP晶 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分流开关模块还可包括分流电阻,所述PNP晶体管的集电极经由所述分流电 阻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或者,所述分流开关模块可包括PNP型达林顿管,所述PNP型达林顿管的基极与所 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阴极连接,所述PNP型达林顿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 极连接,所述PNP型达林顿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分流开关模块还可包括分流电阻,所述PNP型达林顿管的集电极经由所述分 流电阻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或者,所述分流开关模块可包括PNP晶体管及NPN晶体管,所述PNP晶体管的基极 与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阴极连接,所述PNP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 极连接,所述PNP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NPN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NPN晶体管的集电极 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NPN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PNP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之间的布线独立于所述NPN晶体 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之间的布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单体电池及与每个所述 单体电池并联的上述任意一种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通过设置可调电阻,消除了三端基 准电压集成电路存在的误差,并且,使用该可调电阻还能根据需要方便地调整三端基准电 压集成电路的输出电压,使该均衡保护电路能使用在多种具有不同电压要求的单体电池 上。因此,该均衡保护电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及高性价比等优点,且具有该均衡保护 电路的锂电池能有效防止电池匹配失衡现象的发生,进而能避免锂电池提前失效。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均衡保护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现有技术实现恒压点参考电压Ucv功能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9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的示意图。如图3所 示,均衡保护电路与锂电池的单体电池Bl并联,包括分压模块U31、三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与所述锂电池的单体电池并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电阻、第二固定电阻、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及用于当所述单体电池正极的电压高于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阴极的电压时,对流过所述单体电池的部分电流进行分流的分流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固定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参考极连接;  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阳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阴极与所述分流开关模块连接;  所述分流开关模块还连接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与所述锂电池的单体电池并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 一固定电阻、第二固定电阻、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及用于 当所述单体电池正极的电压高于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阴极的电压时,对流过所述单 体电池的部分电流进行分流的分流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固定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电阻的另一端与 所述第一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电阻的另一端与 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另一端、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 成电路的参考极连接;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阳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阴极与所述分流开关 模块连接;所述分流开关模块还连接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 成电路为TL431或LM4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开关模块包 括PNP晶体管,所述PNP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三端基准电压集成电路的阴极连接,所述PNP 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PNP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体电池的 正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的均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开关模块还 包括分流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方刘昆张继军陈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强环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