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M管材及管件抗冲击改性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11392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PVC-M管材及管件高抗冲击改性剂,是一种共聚物改性的共混高抗冲以及韧性材料,以共聚合单体总质量为100%计,由1,4-己二烯15-50%,苯乙烯15-50%,丙烯酸乙酯10-35%,丙烯酸-2-乙基-己酯10-30%,甲基丙烯酸甲酯15-40%,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经引发剂引发进行乳液共聚合反应生成共聚物,共聚合产物经凝聚干燥后,加入共聚物总质量5-25%的高密度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高抗冲击改性剂;加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抗冲击改性剂的PVC-M管材及管件其抗张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均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MBS和ACR抗冲击改性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PVC制品的加工助剂,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PVC-M (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高强度、高抗冲击性的改性剂。
技术介绍
聚氯乙烯硬质制品的抗冲击强度不高,目前主要通过加入CPE(氯化聚乙烯)、 MBS(丁二烯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高抗冲击ACR(丙烯酸酯共聚物)来改善 制品冲击强度。但是CPE产品的抗冲击性能提高有限;高抗冲ACR和MBS树脂可以保持制 品一定的刚性,提高制品的抗冲击性能,但是,单纯添加MBS或ACR仍无法满足PVC-M管材 及管件高强度、高抗冲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于PVC-M管材及 管件要求的高强度、高抗冲击改性剂。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PVC-M管材及管件高抗冲击改性剂,是一种共聚物改性的共混高抗冲以及韧性材 料,由1,4_己二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加入 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经引发剂引发进行乳液共聚合反应生成共聚物,其中以共聚合单 体总质量为100%计,1,4-己二烯15-50%,苯乙烯15-50%,丙烯酸乙酯10_35%,丙烯 酸-2-乙基-己酯10-30%,甲基丙烯酸甲酯15-40%;共聚合产物经凝聚干燥后,加入共聚 物总质量5-25%的高密度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高抗冲击改性剂。本专利技术聚合单体所发生的乳液共聚合反应为本领域通常的共聚合反应,乳液聚 合所用表面活性剂是十二烷基磺酸或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其用量是共聚合单体总量的 0. 5% -3% ;引发剂是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其用量为共聚合单体总量的0. 01% -0. 8% ;去 离子水用量是共聚合单体总量的100% -180%。本专利技术使用方式为本专利技术在PVC-M管材及管件加工过程中,以PVC的重量100 份,添加4-12份PVC-M管材及管件高抗冲击改性剂。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加入本专利技术的高抗冲击改性剂的PVC-M 管材其抗张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均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MBS和ACR抗冲击改性剂。具体实施例方式在装有搅拌器的高压釜中,按比例加入去离子水、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 基-己酯、1,4_己二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活性剂、引发剂,开启搅拌升温,在 78-85摄氏度下反应12-16小时,得共聚物乳液,经过盐析凝聚,离心,烘干,制得共聚物的 树脂粉体。在上述的共聚物树脂粉体中加入5-25%的高密度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即制成 PVC-M管材及管件高抗冲击改性剂。 实施例1 按照以上工艺,以聚合单体重量100%计,1,4-己二烯30%,苯乙烯25%,丙烯酸 乙酯15%,丙烯酸-2-乙基-己酯15%,甲基丙烯酸甲酯15%。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占聚合物单体总重量的1%,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占聚合单体总重量的0. 5%, 去离子水用量是聚合单体总重量的120%。在上述的共聚物树脂粉体中加入5%的高密度 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即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抗冲击改性剂。实施例2按照以上工艺,以聚合单体重量100%计,1,4-己二烯35%,苯乙烯20%,丙烯酸 乙酯10%,丙烯酸-2-乙基-己酯15%,甲基丙烯酸甲酯20%。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占聚合物单体总重量的2%,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占聚合单体总重量的0. 7%, 去离子水用量是聚合单体总重量的130%。在上述的共聚物树脂粉体中加入10%的高密度 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即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抗冲击改性剂。实施例3按照以上工艺,以聚合单体重量100%计,1,4-己二烯40%,苯乙烯15%,丙烯酸 乙酯15%,丙烯酸-2-乙基-己酯10%,甲基丙烯酸甲酯20%。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占聚合物单体总重量的1.5%,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占聚合单体总重量0.9%, 去离子水用量是聚合单体总重量的140%。在上述的共聚物树脂粉体中加入15%的高密度 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即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抗冲击改性剂。实施例4按照以上工艺,以聚合单体重量100%计,1,4-己二烯15%,苯乙烯30%,丙烯酸 乙酯15%,丙烯酸-2-乙基-己酯25%,甲基丙烯酸甲酯15%。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占聚合物单体总重量的1%,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占聚合单体总重量的0. 5%, 去离子水用量是聚合单体总重量的120%。在上述的共聚物树脂粉体中加入5%的高密度 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即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抗冲击改性剂。实施例5按照以上工艺,以聚合单体重量100%计,1,4-己二烯50%,苯乙烯15%,丙烯酸 乙酯10%,丙烯酸-2-乙基-己酯10%,甲基丙烯酸甲酯15%。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苯 磺酸钠,占聚合物单体总重量的1. 5%,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占聚合单体总重量的0. 5%, 去离子水用量是聚合单体总重量的120%。在上述的共聚物树脂粉体中加入10%的高密度 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即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抗冲击改性剂。实施例6 按照以上工艺,以聚合单体重量100%计,1,4-己二烯35%,苯乙烯20%,丙烯酸 乙酯10%,丙烯酸-2-乙基-己酯10%,甲基丙烯酸甲酯25%。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占聚合物单体总重量的1%,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占聚合单体总重量的0. 5%, 去离子水用量是聚合单体总重量的120%。在上述的共聚物树脂粉体中加入5%的高密度 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即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抗冲击改性剂。实施例7按照以上工艺,以聚合单体重量100%计,1,4-己二烯15%,苯乙烯20%,丙烯酸 乙酯15%,丙烯酸-2-乙基-己酯10%,甲基丙烯酸甲酯40%。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占聚合物单体总重量的1%,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占聚合单体总重量的0. 5%, 去离子水用量是聚合单体总重量的120%。在上述的共聚物树脂粉体中加入5%的高密度 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即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抗冲击改性剂。实施例8按照以上工艺,以聚合单体重量100%计,1,4-己二烯30%,苯乙烯20%,丙烯酸 乙酯20%,丙烯酸-2-乙基-己酯15%,甲基丙烯酸甲酯15%。表面活性剂采用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占聚合物单体总重量的1%,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钾,占聚合单体总重量的0. 5%, 去离子水用量是聚合单体总重量的120%。在上述的共聚物树脂粉体中加入5%的高密度 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即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抗冲击改性剂。以上实施例1-8得到的抗冲击改性剂,按下列所述配方(重量份)配制聚氯乙烯 测试料。聚氯乙烯 100份本专利技术抗冲击改性剂9份碳酸钙3份热稳定剂2份聚乙烯蜡0.4份硬脂酸0. 15份按配方称取原料,使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混合,到120摄氏度停止搅拌放料,得测试 用聚氯乙烯混合料。使用双辊开炼机,平板硫化仪及制样机将待测聚氯乙烯混合料制成拉 伸、冲击试验样条,并进行拉伸和抗冲击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一。对比例1采用与上述相同的聚氯乙烯树脂测试配方,用MBS代替本专利技术抗冲击改性剂,其 中PVC和MBS的重量份数比为100 9。用相同的方法制得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PVC-M管材及管件高抗冲击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共聚物改性的共混高抗冲以及韧性材料,由1,4-己二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经引发剂引发进行乳液共聚合反应生成共聚物,其中以共聚合单体总质量为100%计,1,4-己二烯15-50%,苯乙烯15-50%,丙烯酸乙酯10-35%,丙烯酸-2-乙基-己酯10-30%,甲基丙烯酸甲酯15-40%;共聚合产物经凝聚干燥后,加入共聚物总质量5-25%的高密度聚乙烯进行共混改性,制成PVC-M管材及管件高抗冲击改性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集文李建阳郑华博洪锦滨
申请(专利权)人:罗德艾博厦门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