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方便的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03368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拆卸方便的面板,安装在墙上或屏风上,与模块连接,包括:底座、模块框架和外框,底座四角及中部分别设置有螺丝孔,底座通过螺丝孔安装至墙面或屏风上,底座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模块框架正面设置有模块安装部和拆卸孔,模块安装部用于连接模块,拆卸孔位于模块安装部下方;模块框架背部分别设置有坐钩和挂钩,坐钩设置在上部,与底座扣接连接,挂钩设置在下部位于拆卸孔下方,与底座上的定位孔扣接连接;外框与底座扣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拆卸方便、通用性强且外形美观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板,尤其涉及一种拆卸方便的面板
技术介绍
面板就是设置在工作区内的通信插座,安装在墙上或屏风上。传统的面板只有一 个简单的框架,简单地实现了信息模块的安装,但是固定面板的螺丝孔外漏,即使采用小塞 子等挡住螺丝孔仍然无法达到美观要求。为了克服传统面板美观性差的缺点,人们对传统 面板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第二代面板由底座和外框两部分组成,外框可以形成多种外框 轮廓,如棱形、方形等,利用该外框遮盖底座的安装螺丝孔,增强了面板的美观性。然而,上 述的面板都存在以下的缺点使用时,用户必须先安装好模块,插上面板后一起安装在墙上 或屏风上。并且,在后期维护中,如果某个模块出现故障,需要把面板全部从墙上或屏风上 拆下才能更换模块,拆卸工序多,浪费时间,使得拆装不方便,而且还会破坏装修效果,造成 墙面粉刷或喷漆脱落。因此,现有面板存在拆装不方便、后期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板拆装不方便、后期 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面板,安装在墙上或屏风上,与模块连接, 包括底座、模块框架和外框,底座四角及中部分别设置有螺丝孔,底座通过螺丝孔安装至 墙面或屏风上,底座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模块框架正面设置有模块安装部和拆卸孔,模块安 装部用于连接模块,拆卸孔位于模块安装部下方;模块框架背部分别设置有坐钩和挂钩,坐 钩设置在上部,与底座扣接连接,挂钩设置在下部位于拆卸孔下方,与底座上的定位孔扣接 连接;外框与底座扣接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面板,其模块框架还包括防尘盖,防尘盖设置 在模块框架正面,用于遮罩模块安装部。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面板,其模块框架还包括一翻盖式有机玻璃标 签框,有机玻璃标签框与拆卸孔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面板,其外框各侧边内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凸 起,各凸起呈台阶状分布。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面板,其模块框架安装部为双工LC/单工SC适 配器接口。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面板,其模块框架安装部为ST/FC适配器接 □。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面板,其模块框架安装部为MPO适配器接口。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面板,其模块框架安装部为空白平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面板的模块框架拆装方便,安装时,先将坐勾卡上底座的框架上,再从模块框 架的正面底部用力下压,挂勾扣入面板的底座框架上的定位孔即可;拆卸时,使用一字螺丝 刀从模块框架正面的拆卸孔伸入,向下按压挂勾的杠杆,挂勾就会脱离面板的底座框体,从 而可以方便的更换模块,并且不损伤相邻线缆和墙面,有效避免了必须从后部安装模块所 带来的不便,安装拆卸方便,后期维护方便。2、该面板的模块框架结构统一,并且可根据需要设计模块安装部的接口类型,只 要更换模块框架就可让面板兼容RJ45模块和光纤耦合器等多种适配器,适用范围广泛,通 用性强。3、该面板的模块框架拆卸孔处设置翻盖式有机玻璃标签框,能够有效延长标签使 用寿命,并且,放置标签后能够挡住拆卸孔,效果美观。4、该面板的外框各侧边内侧设计了台阶状凸起,很巧妙的避免了因墙面的不平整 而造成的面板安装不平整,在扣上底座时,可根据墙面的平整效果,调整四角扣压深度,以 保持平面平整,提高美观度。5、该面板的外框采用双弧形结构,并且表面采用磨砂光面,外形美观大方。并且, 由于外框的可更换性,可以通过定制与强电风格相同的面板从而实现强弱电面板相一致, 进一步提高了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块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模块框架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框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面板,安装在墙上或屏风上,与模块连接,包括底座10、模 块框架20和外框30。底座10的四角及中部分别设置有螺丝孔101,底座通过螺丝孔101螺接至墙面或 屏风上,底座10上还设置有定位孔102。如图2所示,该底座中间设有两个86型底盒安装 螺丝孔,四角各设一个屏风安装螺丝孔,此结构不但可以安装在国标86型底盒上,而且可 以稳固地安装在屏风家具上。通过两个底盒安装螺丝把底座安装在墙面相应位置上,再进 行模块以及模块框架的安装。如图3、图4所示,模块框架20正面设置有模块安装部201和拆卸孔202,模块安 装部201用于连接模块,拆卸孔202位于模块安装部201下方;模块框架背部分别设置有坐 钩203和挂钩204,坐钩203设置在上部,与底座10扣接连接,挂钩204长约9mm,可上下变 形,其设置在下部位于拆卸孔202下方,与底座10上的定位孔101扣接连接。模块框架20 还包括防尘盖205和翻盖式有机玻璃标签框206,防尘盖205设置在模块框架20正面,用于4遮罩模块安装部201。有机玻璃标签框206与拆卸孔202连接,用于安放标签,能够有效延 长标签使用寿命,并且,放置标签后能够挡住拆卸孔,效果美观。本技术的模块框架结构统一,其在外形尺寸、配合尺寸、拆卸孔、有机玻璃标 签框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模块安装部可设计形成多种模块框架。在实际应用中,可 根据需要设计模块安装部的接口类型。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模块框架安装部可 为双工LC/单工SC适配器接口、也可为ST/FC适配器接口或MPO适配器接口,甚至可以将 模块框架安装部设置为空白平板。综上,该模块框架通过改变模块安装部的设计能够实现综合布线行业内大部分 铜、光接插件的安装。分别安装双工LC/单工SC适配器、ST/FC适配器、MPO适配器。只需 根据适配器的形状在模块框架上预留相应的安装孔即可。其中,上述的空白模块框架不安 装任何接插件,模块框架正面除保留标签框外都是空白平板。该面板的模块框架拆装方便,安装时,先将坐勾卡上底座的框架上,再从模块框架 的正面底部用力下压,挂勾扣入面板的底座框架上的定位孔即可;拆卸时,使用一字螺丝刀 从模块框架正面的拆卸孔伸入,向下按压挂勾的杠杆,挂勾就会脱离面板的底座框体,从而 可以方便的更换模块,并且不损伤相邻线缆和墙面,有效避免了必须从后部安装模块所带 来的不便,安装拆卸方便,后期维护方便。外框30与底座10扣接连接,如图5、图6所示,该面板外框上下、左右均为弧线,外 框整体采用双弧形结构,并且表面采用磨砂光面,外形美观大方。在外框的各侧边内侧分别 设计有三个凸起,各凸起呈台阶状分布。在扣上底座时,可根据墙面的平整效果,调整四角 扣压深度,以保持平面平整,进一步提高了美观度。在本实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 并不限定凸起的具体数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随意设置,以上在外框内侧设计三个 凸起只是一个实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面板使用时,首先将底座安装在墙面相应位置上,拧紧螺丝,将模块 打线完成后,将模块安装在模块框架上,之后,安装模块框架在底座上,最后,盖上外框即 可,安装方便。当某个模块出现故障时,通过拆卸模块框架即可方便的进行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拆卸方便的面板,安装在墙上或屏风上,与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模块框架和外框,所述底座四角及中部分别设置有螺丝孔,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螺丝孔安装至墙面或屏风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模块框架正面设置有模块安装部和拆卸孔,所述模块安装部用于连接模块,所述拆卸孔位于所述模块安装部下方;所述模块框架背部分别设置有坐钩和挂钩,所述坐钩设置在上部,与底座扣接连接,所述挂钩设置在下部位于所述拆卸孔下方,与所述底座上的定位孔扣接连接;所述外框与所述底座扣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松鸣樊红艳王新瑜
申请(专利权)人:德特威勒电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