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万辉专利>正文

一种新实用耐用型多功能半导体冷藏暖藏两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0203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实用耐用型多功能半导体冷藏暖藏两用箱,它包括上、下间室的内换热器,上、下间室的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上、下间室的外换热器,电子控制板,复合式冷凝器及输液泵,其特征是:上间室外换热器,下间室外换热器,复合式冷凝器及输液泵相互连接接通,构成液体冷媒的流动通路,当电子控制板改变输出给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直流电流的正负极性时,有一段输出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值等于零的短暂缓冲时间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耐用的特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半导体制冷制热的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新型多功能半导 体冷藏暖藏两用箱及应用于该新型多功能半导体冷藏暖藏两用箱上的一种新型冷热互补 式综合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可以同时制冷又制热的多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的家用电器, 更不要说这种家用电器还具有可以把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对冷藏室制冷所带出的热量和半 导体制冷制热器对暖藏室制热所带出的冷量相互中和利用,从而提高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 制冷效率和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制热效率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新实用耐用型多功能半导体冷藏暖藏两用箱, 它有两个间室,两个间室都可以任意制冷或制热,还具有可以把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对冷藏 室制冷所带出的热量和半导体制冷制热器对暖藏室制热所带出的冷量相互中和利用,从而 提高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制冷效率和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制热效率的特点,另外,由于改 善了电子控制板改变输出给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直流电流的的正负极性时的控制方法,也 延长了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工作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 制作成合适的上间室内换热器和下间室内换热器,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成液体冷媒能在内部 流动的上间室外换热器和下间室外换热器,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一面与上间室内换 热器相紧密接触,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另一面与上间室外换热器的内朝面相紧密接 触,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一面与下间室内换热器相紧密接触,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 热器的另一面与下间室外换热器的内朝面相紧密接触,这里讲的内朝面是指外换热器同半 导体制冷制热器相紧密接触换热的那一外表面,该内朝面是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 成,上间室外换热器的内部开有液体冷媒流动的流动通路,上间室外换热器外正面板开有 同上间室外换热器内部的液体冷媒流动的流动通路相连通的液体冷媒上间室流入/流出 口,以及系统加液时排出空气及用于补充加液的补液排气口,下间室外换热器的内部开有 液体冷媒流动的流动通路,下间室外换热器外正面板开有同下间室外换热器的内部的液体 冷媒流动的流动通路相连通的液体冷媒下间室流入/流出口,制作专用的电子控制板,电 子控制板与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相电气连接,电子控制板与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 相电气连接,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作成复合式冷凝器,该复合式冷凝器由一个或 一个以上的单层冷凝器相互连通组成,各个单层冷凝器的相互位置是平行叠放,选用合适 的输液泵,其特征是上间室外换热器,下间室外换热器,复合式冷凝器和输液泵相互连接 构成液体冷媒流动的循环流动通路,当电子控制板改变输出给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 直流电流的正负极性时,有一段输出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值等于零的短暂缓冲时间间隔,当电子控制板改变输出给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直流电流的正负极性时,有一段输出的 直流电流的电流值等于零的短暂缓冲时间间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这里以两间室的多功能半导体冷藏暖藏两用箱 的上间室制热及下间室制冷来举例说明,多功能半导体冷藏暖藏两用箱通电后开始工作, 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通过下间室内换热器不断地从下间室内吸取热量,把热量传给下 间室外换热器,下间室内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不断地丛上 间室外换热器吸取热量,把热量源源不断地传给上间室内换热器,再把热量散发到上间室 内,上间室内温度升高,达到制热的目的,由于输液泵的工作,液体冷媒在这样一种冷热互 补式综合换热器内循环流动,使得上间室外换热器上的冷量和下间室外换热器上的热量相 互中和利用,降低下间室外换热器上的温度,提高上间室外换热器上的温度,所以下间室半 导体制冷制热器的制冷效率提高,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制热效率提高,复合式冷凝 器则用于散发掉冷热中和后仍使得液体冷媒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多余热量或者用于吸收 冷热中和后使得液体冷媒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的不足热量,由于复合式冷凝器由一个或一个 以上的单层冷凝器连通组成,通常用两个单层冷凝器平行叠放连通组成,与外部环境的有 效换热面积大于单层冷凝器,所以与外部环境的换热效率大于单层冷凝器,而在上间室外 换热器外正面板开有系统加液时排出空气及用于补充加液的补液排气口,则便于生产和维 修,如果要把上间室由制热改变成制冷,只需电子控制板改变输出给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 热器的直流电流的正负极性,若这种改变在瞬间完成,根据电学中的楞次定律可知,在上间 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上将会产生过大的感生直流电流及过高的感生直流电压,会损伤半导 体制冷制热器中的半导体热电堆,半导体热电堆也叫做半导体制冷片,缩短上间室半导体 制冷制热器的工作寿命,当电子控制板改变输出给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直流电流的 正负极性时,有一段输出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值等于零的短暂缓冲时间间隔,则不会产生过 大的感生直流电流及过高的感生直流电压,也不会造成对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的这种 损伤。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及电气连接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外部循环换热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外部循环换热系统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间室外换热器外正面板的正面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下间室外换热器外正面板的正面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下间室外换热器外正面板的A-A向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间室外换热器外正面板的B-B向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间室外换热器外正面板的C-C向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间室外换热器及下间室外换热器内部液体冷媒流 动的流动通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间室外换热器及下间室外换热器内部液体冷媒流动的流动通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间室外换热器及下间室外换热器内部液体冷媒流 动的流动通路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上间室;2-下间室;3-上间室内换热器;4-下间室内换热器;5-上间室 半导体制冷制热器;6-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7-上间室外换热器;8-下间室外换热 器;9-复合式冷凝器;10-电子控制板;11-输液泵;12-补液排气口 ;13-上间室流入/流 出口 ;14-下间室流入/流出口 ;15-流动通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作成合适的上间 室内换热器3和下间室内换热器4,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成液体冷媒能在内部流动的上间室 外换热器7和下间室外换热器8,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5的一面与上间室内换热器3相 紧密接触,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5的另一面与上间室外换热器7的内朝面相紧密接触, 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8的一面与下间室内换热器4相紧密接触,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 热器6的另一面与下间室外换热器8的内朝面相紧密接触,这里讲的内朝面是指外换热器 同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相紧密接触换热的那一外表面,该内朝面是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 料制成,上间室外换热器7的内部开有液体冷媒流动的流动通路15,上间室外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实用耐用型多功能半导体冷藏暖藏两用箱,它包括上间室(1)、下间室(2)、上间室内换热器(3)、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5)、上间室外换热器(7)、下间室内换热器(4)、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6)、下间室外换热器(8)、复合式冷凝器(9)、输液泵(11)及电子控制板(10),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5)的一面与上间室内换热器(3)相紧密接触,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5)的另一面与上间室外换热器(7)内朝面相紧密接触,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6)的一面与下间室内换热器(4)相紧密接触,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6)的另一面与下间室外换热器(8)内朝面相紧密接触,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5)与电子控制板(10)相电气连接,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6)与电子控制板(10)相电气连接,其特征是:上间室外换热器(7)、下间室外换热器(8)、复合式冷凝器(9)及输液泵(11)相互连接接通,构成液体冷媒的循环流动通路,当电子控制板(10)改变输出给上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5)的直流电流的正负极性时,有一段输出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值等于零的短暂缓冲时间间隔,当电子控制板(10)改变输出给下间室半导体制冷制热器(6)的直流电流的正负极性时,有一段输出的直流电流的电流值等于零的短暂缓冲时间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辉
申请(专利权)人:刘万辉沈茂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