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泡桐丛枝病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886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公开了一种防治泡桐丛枝病的药物,它是由下述体积份数的原料组成,抗菌素1000~3000,放线菌素D0.01~0.05,α-奈乙酸60;抗菌素含量为10mg/L~30mg/L;放线菌素D含量为0.01μg/L~0.01μg/L;α-奈乙酸含量为0.6mg/L。其具体使用方法为:按配比量取各组分,混合均匀;取混合均匀的药液25~75ml注入泡桐树干基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对泡桐丛枝病杀死快,抑制时间长,防治效果明显,低毒高效,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对幼树病防治效果达到100%,当年防治率可达80%以上,苗期发病死亡率降低到10%以下,开创了运用药物防治泡桐丛枝病及其它植物病虫害的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泡桐丛枝病的药物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药品配方领域。
技术介绍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由于植原体的入侵引起的,一般会导致患病泡桐幼树过早死亡,大树生长缓慢、蓄积量降低,根据全国初步统汁数字来看,幼树发病率为1~40%,10年生以上大树发病率在50%左右,有的地方发病率甚至达到100%,苗期发病死亡率约为5~20%,而且病害正在扩大和上升,严重影响了泡桐的生长和成材量,每年全国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目前一般采取选育良种、摘取病枝和使用盐酸四环素等方法来综合防治,这些方法均存在着方法繁杂、时间长、见效慢、效果不明显、药价贵、不能根治等弊病。中国专利CN1056218A(申请号为91102455.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防治泡桐丛枝病中药制剂的生产方法)中公开了一种防治泡桐丛枝病的中药制剂,该药是由多种中药配制而成,其制备方法是对药物进行筛选、切片、晒干、烘干、浸泡等加工炮制而成,该药物对泡桐丛枝病害杀灭快、抑制时间长、高效、低毒、防治效果明显,但其制备方法复杂,不适应大面积的泡桐林防治及抑制。因此,研制一种新的、高效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泡桐丛枝病的药物,它是由下述体积份数的原料组成,抗菌素1000~3000,放线菌素D0.01~0.05,α-奈乙酸60;抗菌素含量为:10mg/L~30mg/L;放线菌素D含量为0.01μg/L~0.01μg/L;α-奈乙酸 含量为0.6mg/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泡桐丛枝病的药物,它是由下述体积份数的原料组成,抗菌素1000~3000,放线菌素D 0.01~0.05,α-奈乙酸60;抗菌素含量为10mg/L~30mg/L;放线菌素D含量为0.01μg/L~0.01μg/L;α-奈乙酸含量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国强路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