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华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5013 阅读:4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包括金属扣和织带,金属扣内设有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第一压条上设有开口,第二压条与开口的方向对应,并且第二压条与开口之间形成一用于压合织带的间隙,织带一端穿入间隙中,织带另一端穿出金属扣,织带穿过间隙的一端向外延伸至开口的外部,金属扣外部包覆有橡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金属扣与织带更加紧密、可靠、牢固地连接。该金属扣带中,织带一端被压合于两个硬质压条之间,织带另一端穿出金属扣,织带在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之间形成牢固连接,同时织带可以绕第一压条一定角度后穿出金属扣,使金属扣与第一压条之间进一步加强对织带地牢固连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并延长了产品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扣带。
技术介绍
目前通常的扣带由塑料扣和织带构成,在实际使用中会由于扣带承受拉力的能力 不足,织带容易脱离塑料扣,产品质量较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0年1月6日,公告 了一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金属扣带,公告号为CN201375103的技术专利,该专利将传 统的塑料扣改进为呈“C”字形的片状金属扣,通过金属扣与织带的连接,冲压成扁平状实现 牢固地连接。上述技术较传统扣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更加可靠牢固地连接,但仍可能 存在如下问题该金属扣带经压合后,片状金属扣之间为三层织带相互接触,织带的表面较 粗糙,在中间层织带受力后,与其上层和下层的织带的接触面并不能完全贴合,中间层织带 可能容易出现松动,使织带脱离金属扣,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可以有效解决现有金属扣带中织 带因容易出现松动而脱离金属扣,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包括 金属扣和织带,其特征在于金属扣内设有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第一压条上设有开口,第 二压条与开口的方向对应,并且第二压条与开口之间形成一用于压合织带的间隙,织带一 端穿入间隙中,织带另一端穿出金属扣。进一步,织带穿过间隙的一端向外延伸至开口的外部,使得织带能够完整的填充 第二压条与开口之间的间隙,增大织带的压合面积,提高织带压合后的连接强度,实现金属 扣与织带之间的可靠牢固连接。优选的,第一压条成圆柱状,开口呈圆弧状,圆柱状的第一压条加工简单方便,且 开口成圆弧状,使第一压条与织带顶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大于开口呈方形或其它形状 与织带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金属扣与织带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的,第二压条成圆柱状,第二压条的半径小于开口的半径,圆柱状的第二压条 加工简单方便,且使得第二压条与织带底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大于第二压条呈方形或 其它形状与织带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金属扣与织带之间的连接强度。更进一步,金属扣外部包覆有橡胶层,橡胶层能够防止金属扣割带,同时使金属扣 防滑、耐腐蚀,且使金属扣带整体外形美观。优选的,织带绕第一压条的展角为90度。优选的,织带另一端至少绕第一压条半周后穿出金属扣。优选的,织带绕第一压条的展角为270度。优选的,织带绕第一压条的展角为450度。优选的,织带绕第一压条的展角为630度。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金属扣与织带更加紧密、可靠、牢固 地连接。该金属扣带中,织带一端被压合于两个硬质压条之间,织带另一端穿出金属扣,织 带在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之间形成牢固连接,同时织带可以绕第一压条一定角度后穿出金 属扣,使金属扣与第一压条之间进一步加强对织带地牢固连接,该金属扣带承受拉力的能 力能满足织带的拉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并延长了产品寿命,提高产品档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金属扣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包括金属扣1和织带2,金属扣1外 部包覆有橡胶层,金属扣1内设有硬质第一压条3和硬质第二压条4,第一压条3和第二压 条4成圆柱状,第一压条3上设有开口 5,开口 5呈圆弧状,第二压条4与开口 5的方向对 应,第二压条4的半径小于开口 5的半径,并且第二压条4与开口 5之间形成一用于压合织 带2的间隙6,织带2 —端穿入间隙6中,织带2另一端穿出金属扣1,优选的,织带2绕第 一压条3的展角为90、270、450、630度,当然织带2也可以完全环绕第一压条3数周后再穿 出金属扣1,也可以反向绕第一压条后穿出金属扣1 ;金属扣可以设在织带的一端或两端, 在连接完成后进行冲压,实现金属扣1与织带2可靠牢固地连接。权利要求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包括金属扣(1)和织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扣(1)内设有第一压条(3)和第二压条(4),所述第一压条(3)上设有开口(5),所述第二压条(4)与所述开口(5)的方向对应,并且所述第二压条(4)与开口(5)之间形成一用于压合所述织带(2)的间隙(6),所述织带(2)一端穿入所述间隙(6)中,所述织带(2)另一端穿出金属扣(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2)穿过间隙(6) 的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开口(5)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条(3)成 圆柱状,所述开口(5)呈圆弧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条(4)成圆柱 状,所述第二压条(4)的半径小于开口(5)的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扣(1)外部 包覆有橡胶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2)绕第一压条 (3)的展角为90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2)另一端至少 绕第一压条(3)半周后穿出金属扣(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2)绕第一压条 (3)的展角为270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2)绕第一压条 (3)的展角为450度。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2)绕第一压条 (3)的展角为630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金属扣带,包括金属扣和织带,金属扣内设有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第一压条上设有开口,第二压条与开口的方向对应,并且第二压条与开口之间形成一用于压合织带的间隙,织带一端穿入间隙中,织带另一端穿出金属扣,织带穿过间隙的一端向外延伸至开口的外部,金属扣外部包覆有橡胶层。本技术实现了金属扣与织带更加紧密、可靠、牢固地连接。该金属扣带中,织带一端被压合于两个硬质压条之间,织带另一端穿出金属扣,织带在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之间形成牢固连接,同时织带可以绕第一压条一定角度后穿出金属扣,使金属扣与第一压条之间进一步加强对织带地牢固连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并延长了产品寿命。文档编号A44B11/06GK201743065SQ20102027039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国华 申请人:张国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