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按摩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2924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按摩器结构,包括:一具有中空壳体结构的握柄,该握柄相对界定形成有一握持部及一按摩件组设端,按摩件组设端具有间隔配置的二开口部及一内部容设空间;二旋支座,其间隔配置于上述容设空间内;间隔设置的二连动杆,其包含一枢组端以及由该枢组端相对二端延伸形成的一按摩件组设段及一带动区段,连动杆枢组端枢组于旋支座上,按摩件组设段凸伸于按摩件组设端开口部;二按摩件,其分别套于连动杆的按摩件组设段外部,二按摩件之间相对形成有一夹置空间;至少一内置式弹性复位件,其具有可组合于握柄容设空间内的组装定位部以及可与连动杆的带动区段连结的致动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具使用便益性以及较佳的防护效果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器,特别涉及一种藉以产生压迫式按摩的新型手持按摩 器结构。
技术介绍
按,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忙碌与紧张,非常容易造成身体的不舒适感, 且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意识、健康和瘦身的要求与日俱增,而按摩正是消除身体不适的重 要方法之一;随着按摩器的出现,现代人可以适当的对人体的穴道及腿部、手部肌肉按摩, 进而舒缓紧张的肌肉,而对于容易劳累的人或血液循环较差的老年人,可以藉由按摩达到 消除疲劳及保健的效果。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按摩器,其中被普遍应用的一种按摩器具有藉由一手柄 上设置二根向外延伸的枢杆,并且在该枢杆上活动套设若干球形或柱形按压单元,使用者 手持手柄带动各按压单元在人体表面进行滚动,以使按摩器达到按摩效果之结构;然而, 习知按摩器之连结手柄与按压单元之连接部系为可挠材料结构,得按压单元并无弹性回复 力,以致使用者操作使用上必须依照使用部位的粗细不同随时调整按压单元滚压效果,因 此使用操作不甚便利,再者由于连接部结构系外露式,长期使用下来容易积卡脏污,如此严 重影响整体结构之使用顺畅性。是以,针对上述习知按摩器结构所存在之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之 创新结构,实使用者所企盼,亦系相关业者努力研发突破之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手持按摩器结构,其较之习用之按摩器更具理想 实用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种手持按摩器结构,包括一具有中空壳体结构形态的握柄,该握柄上形成有一握持部及一按摩件组设端, 该按摩件组设端具有间隔配置的二开口部及一内部容设空间;二旋支座,其间隔配置于握柄的容设空间内;二连动杆,其呈间隔设置型态,包含一枢组端以及由该枢组端相对二端延伸形成 的一按摩件组设段及一带动区段,所述连动杆的枢组端枢组于旋支座上,按摩件组设段则 凸伸于按摩件组设端开口部,构成二连动杆以旋支座为支点呈可相对打开或靠近旋摆状 态;二按摩件,其分别套于连动杆的按摩件组设段外部,构成二按摩件之间相对形成有一夹置空间;至少一内置式弹性复位件,其具有可藉以组合于握柄容设空间内的组装定位部以 及可藉以与连动杆的带动区段呈连结状态的致动端,当按摩件呈相对打开状态时,弹性复位件呈蓄积弹力状态令二按摩件具有复位性。具体而言所述握柄的开口部为长条孔形结构。所述弹性复位件采用单一拉伸弹簧结构,二连动杆的带动区段呈相对曲折形态, 二连动杆的带动区段藉由一连结件呈连结状态,弹性复位件的致动端则勾持于连结件上。所述弹性复位件采用扭力弹簧结构,其致动端包含二勾设端,二连动杆的带动区 段分别具有穿孔藉以与二勾设端相互插套枢合。所述弹性复位件采用U型弹片结构,其致动端包含有二靠持端,藉以撑持于二连 动杆的带动区段相对内侧,令弹性复位件常态性顶推二连动杆。所述弹性复位件采用间隔配置的二拉伸弹簧结构,二连动杆的带动区段呈相对曲 折形态,使得二弹性复位件的致动端分别勾持限位于带动区段端部。有鉴于习用按摩器之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之制造开发与设计 经验,针对上述之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本技术之技术方案。藉上述创新 独特设计,使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尝,可达到兼具使用便益性以及较佳的防护效果 等实用进步性。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之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手持按摩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手持按摩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手持按摩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手持按摩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手持按摩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手持按摩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之三;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手持按摩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之四;上述各图中各附图标记所指示之元件分别为A手持按摩器、10握柄、11握持部、12按摩件组设端、121开口部、122容设空间、13 旋支座、20连动杆、21枢组端、22按摩件组设段、23带动区段、231穿孔、232穿孔、24按摩 件、241夹置空间、25连结件、30弹性复位件、31组装定位部、32致动端、321勾设端、322靠持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3所示,系本创作之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 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该手持按摩器A包括 一握柄10,系为中空壳体型态,该握柄10相对界定形成有一握持部11及一按摩件 组设端12,而该按摩件组设端12具有呈间隔配置型态之二开口部121及一内部容设空间 122 ;二旋支座13,设于该握柄10之容设空间122内,并呈间隔配置型态;二连动杆20,系呈间隔设置型态,包含有一枢组端21以及由该枢组端21相对二端延伸形成之一按摩件组设段22及一带动区段23,所述连动杆20之枢组端21系枢组于该旋 支座13,该按摩件组设段22则凸伸于该按摩件组设端12开口部121,构成二连动杆20以 该旋支座13为支点呈可相对打开或靠近旋摆状态;二按摩件24,分别套设于连动杆20之按摩件 组设段22外部,构成二按摩件24之 间相对形成有一夹置空间241 ;至少一内置式弹性复位件30,具有组装定位部31藉以组合于该握柄10之容设空 间122内,且该弹性复位件30包含有致动端32藉以与连动杆20之带动区段23呈连结状 态,藉此,当该按摩件24呈相对打开状态时,系令弹性复位件30呈蓄积弹力之状态,使得二 按摩件24之动作具复位性。其中,该握柄10之开口部121系为长条孔型态。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30能够表现的具体型态可为多种,系于下述举例说明如图1 3所示,该弹性复位件30采用二拉伸弹簧结构型态时,系呈间隔配置型 态,而该二连动杆20之带动区段23系呈相对曲折态样,使得二弹性复位件30之致动端32 分别勾持限位于带动区段23端部。或如图4所揭,该弹性复位件30采用单一拉伸弹簧结构型态时,而二连动杆20之 带动区段23系呈相对曲折态样,且令该二连动杆20之带动区段23藉由一连结件25呈连 结状态,而该弹性复位件30之致动端32则勾持于该连结件25之结构型态者;又其中所述 呈相对曲折态样之带动区段23系可开设有相对位之穿孔232,令该弹性复位件30之致动 端32依序勾持该等穿孔232,构成该弹性复位件30与连动杆20呈连结限位状态(参阅图 5)。又如图6所示,所述弹性复位件30采用扭力弹簧结构型态时,致动端32系包含二 勾设端321,而二连动杆20之带动区段23分别具有穿孔231藉以与二勾设端321相互插套 枢合。再如图7所示,所述弹性复位件30采用U型弹片结构型态时,致动端32系包含有 二靠持端322,藉以撑持于二连动杆20之带动区段23相对内侧,令该弹性复位件30常态性 顶推二连动杆20。藉由上述之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之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所述手持按摩器A之核心设计主要是在于该手持按摩器A增设有所述内置式弹性 复位件30,令其按摩件24之动作具复位性之结构特点;其实施状态系如图3所示,使用者 系将欲按摩部位(例如腿部、手部)夹持于夹置空间241,并于按摩部位表面进行往复滚 动,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按摩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器结构包括:一具有中空壳体结构的握柄,该握柄相对界定形成有一握持部及一按摩件组设端,该按摩件组设端具有间隔配置的二开口部及一内部容设空间;二旋支座,其间隔配置于握柄的容设空间内;二连动杆,其呈间隔设置型态,包含一枢组端以及由该枢组端相对二端延伸形成的一按摩件组设段及一带动区段,所述连动杆的枢组端枢组于旋支座上,按摩件组设段则凸伸于按摩件组设端开口部,构成二连动杆以旋支座为支点呈可相对打开或靠近旋摆状态;二按摩件,其分别套于连动杆的按摩件组设段外部,构成二按摩件之间相对形成有一夹置空间;至少一内置式弹性复位件,其具有可藉以组合于握柄容设空间内的组装定位部以及可藉以与连动杆的带动区段呈连结状态的致动端,当按摩件呈相对打开状态时,弹性复位件呈蓄积弹力状态令二按摩件呈现复位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福
申请(专利权)人:金仪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