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VSP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小提琴的腮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9007 阅读:16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小提琴腮托安装在小提琴共鸣箱的边缘,并被设计成使 得安装在小提琴共鸣箱边缘的部分(图3,标记12)中在内侧形成有 沟槽(图3,标记14),沟槽的深度和形状使得一个结实边缘(图2, 标记11,剖视图A-A)可以安置在其中。在腮托(图3,a.俯视图和 b.侧视图)的一个位于沟槽(图3,标记14)上方距离″d″(图3,标 记″d″)处的部位中形成有孔(图3,标记15),孔的形状和尺寸使得 用于张紧琴弦的弹性联结件(图2,标记8)可从中穿过。弹性联结件 在其一个部位连接于挂弦板,并且在张紧状态下被牵拉穿过腮托中的 孔(图3,标记15);弹性联结件另一端连接于固定端销(图5,标记 10),从而围绕着腮托附着部(图5,标记14),以将附着部向小提琴 侧壁推用。这样,腮托腮托没有支靠在小提琴共鸣箱的上部板上,而 是位于上部板上方的规定距离″d″处,并且位于挂弦板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弦乐器(小提琴和中提琴)的腮托。根据国际专利分类,本专利技术所属
归入G10D3/18:琴托,手托或作为乐器 一部分的保护件。2. 技术问题众所周知,作为精巧的弦乐器--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一部分的 腮托(chin-rest)使得小提琴手在演奏时更容易保持乐器。在最近600 年中,或者说从第一个小提琴产生到现在,很多人尝试将腮托制作成 小提琴的一体部分,同时确保腮托的性能以及其在乐器上的附着性能, 以使得能够保留共鸣箱的共鸣独立性以及小提琴的所有特性和品质, 并且不降低小提琴的音调质量。除了保留乐器共鸣箱的共鸣独立性以外,腮托的其它重要要求包 括具有实用性并且制造成本低。3. 现有技术状况小提琴的主要部件在图1中示出。它们包括腮托(标记1),共鸣 箱(标记3),和挂弦板(标记7)。现有的腮托在乐器上的定位以及与小提琴琴身接触的方式没有什 么实质性变化。已有多种措施用来解决前述技术问题,以图提供令人满意的将腮 托安装到小提琴上的方法。从现有技术的现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有的将腮托安装到小 提琴上的方法都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乐器共鸣箱的独立性这一关键 目标,并且不能满足实施和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标准。在专利文献方面,描述了人们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所做的很多尝试。一种这样的解决方案描述于美国专利No. 6,667,430。在该专利中, 腮托通过配合金属结构安装在乐器的共鸣箱上,该配合金属结构还允 许对腮托进行高度和角度调节。除了其实施复杂且昂贵以外,该方案 还不具有实用性。然而,其本质缺陷在于,该金属结构直接支靠在乐器的共鸣箱的上下壁上。这会改变乐器的声学特性,并且这种改变不 能通过安置在金属结构与乐器的共鸣箱之间的小垫片而消除。上述缺点也不能通过美国专利No. 4,534,259中提供的方案来排 除,尽管该专利中使用了弹性材料。在这一点上,德国专利No.197 17 338无疑具有一定优势。该专利 避免了使用螺钉的传统安装方法,这种螺钉安置在小提琴每端并且支 撑着腮托的整个结构。然而, 一眼看上去就能发现这种方案极为复杂, 即在本身配置以及在乐器上的安装方式都很复杂。将腮托安装到乐器 上还是会影响到乐器的音质,并且所有部件之间的连接非常复杂。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腮托安装方案的关键点在于,其不需要使用通常的金属 紧固件,不会接触到共鸣箱的空壁,并且不会影响乐器的音色特性。实施该方案要利用这样的因素,即依照常规技术,挂弦板(图1 和2,标记7)的牵拉是通过弹性联结件(图2,标记8)实现的,其 产生挂弦板和固定端销(图2,标记IO)之间的张力,在小提琴的底 侧沿琴弦方向延伸,并且功率固定端销固定在现已存在的位于共鸣箱 中的木质加强件(图2,标记9)上,这种弹性联结件在日本专利文献 No. 2000259149中介绍过。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腮托的技术方案还要利用这样的因素,即小提 琴的侧壁(图1,标记4)与小提琴共鸣箱的上壁和上部板之间的连接 部产生了结实边缘,所述边缘具有圆形或类似形状的横截面(图2, 标记11, A-A剖视图)。以符合人体解剖学的方式制作的腮托(图3,a.俯视图和b.侧视图) 被设计成具有用于将其安装到小提琴共鸣箱上的部分(图3,标记12), 该部分延续至腮托的托板(图3,标记13),并且该部分在内侧形成有沟槽(图3,标记14),该沟槽的深度和形状使得所述结实边缘(图2, 标记ll, A-A剖视图)可以安置在沟槽中。在这种类型的符合人体解 剖学的腮托(图3, a.俯视图和b.侧视图)中,在沟槽(图3,标记14) 上方距离"d"(图3,标记"d")处设有孔(图3,标记15),所述孔的 形状和尺寸使得弹性联结件(图2,标记8)可从中穿过。采用弹性联结件形式的琴弦牵拉器在其单一的部位连接着挂弦板 (图1,标记7),并且在张紧状态下穿过腮托中的孔(图3,标记15)。 弹性联结件的另一端连接至固定端销(图5,标记10),从而围绕着腮 托的附着部(图5,标记14),以将该附着部朝向小提琴侧壁推压,在 此靠着该侧壁的是位于小提琴内部一个区间中的木质加强件(图5, 标记9)。通过这种方式,腮托没有支靠在小提琴共鸣箱的上部板上, 相反,腮托位于上部板上方的规定距离"d"处,并且位于挂弦板上方。5.附图说明图1:标记1:腮托标记2:小提琴的琴颈标记3:共鸣箱标记4:侧壁标记5:琴马标记6:音孔(F孔)标记7:挂弦板图2:标记8:弹性琴弦牵拉器标记9:位于小提琴内部一个区间中的木质加强件 标记10:固定端销标记ll:小提琴侧壁与上下端板之间的边缘 图3-标记12:腮托的用于安装到小提琴边缘上的部分 标记13:腮托的符合人体解剖学的托板标记14:腮托一部分中的沟槽 标记15:腮托中的穿孔 "d":腮托与小提琴上端板之间的距离 图4:标记1:月思托标记5:琴马标记7:挂弦板标记8:弹性琴弦牵拉器标记10:固定端销图5:标记4:侧壁标记7:挂弦板标记8:弹性琴弦牵拉器标记9:位于小提琴内部一个区间中的木质加强件 标记10:固定端销标记lh小提琴侧壁与上下端板之间的边缘标记13:腮托的符合人体解剖学的托板标记14:腮托一部分中的沟槽标记14.a:腮托的附着部标记15:腮托中的穿孔"d":腮托与小提琴上端板之间的距离图6:标记4:侧壁标记7:挂弦板标记8:弹性琴弦牵拉器标记9:位于小提琴内部一个区间中的木质加强件 标记10:固定端销标记lh小提琴侧壁与上下端板之间的边缘 标记13:腮托的符合人体解剖学的托板 标记14:腮托一部分中的沟槽标记14.a:腮托的附着部标记15:腮托中的穿孔"d":腮托与小提琴上端板之间的距离标记16:小提琴支靠在肩膀上的下支板6.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用于小提琴特定设计的方法,即一种腮托方案, 其制造可以利用常规设备以及适宜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腮托被设计成具有用于将其安装到小提琴的共鸣箱上的 部分(图3,标记12),该部分延续至腮托的托板(图3,标记13), 并且该部分在内侧形成有沟槽(图3,标记14),该沟槽的深度和形状 使得所述结实边缘(图2,标记ll, A-A剖视图)可安置在沟槽中。在腮托(图3, a.俯视图和b.侧视图)的该部分中,在沟槽(图3, 标记14)上方距离"d"(图3,标记"d")处,形成有孔(图3,标记 15),该孔的形状和尺寸使得弹性联结件(图2,标记8)可从该孔中 穿过,以便张紧琴弦。弹性联结件在其一个部位连接于挂弦板并且在 张紧状态下牵拉穿过腮托中的孔(图3,标记15)。弹性联结件在其相 反端连接于固定端销(图5,标记10),从而包围着腮托的附着部(图 5,标记14),以将该附着部朝向小提琴侧壁(图5,标记4)推压, 在附着部的位置处靠着该侧壁的是位于小提琴内部一个区间中的木质 加强件(图5,标记9)。通过这种方式,腮托没有支靠在小提琴共鸣 箱的上部板上,相反,腮托位于上部板上方的规定距离"d"处,并且位 于挂弦板上方。腮托的用于安装到小提琴共鸣箱上的附着部还可以被设计成形成 小提琴的下支板(图6,标记16),该下支板用于支靠在小提琴手的肩 部。7. 本专利技术在工业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在于其乐器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小提琴的腮托,其特征在于,其被设计成安装在小提琴的共鸣箱上,从而腮托的一个部分(图3,标记12)安装在小提琴的共鸣箱的边缘上,该部分延续至腮托的托板(图3,标记13),并且该部分在内侧形成有沟槽(图3,标记14),所述沟槽的深度和形状使得结实的边缘(图2,标记11,剖视图A-A)能被安置于沟槽中;腮托(图3,a.俯视图和b.侧视图)的一个部位位于所述沟槽(图3,标记14)上方距离″d″(图3,标记″d″)处,该部位中形成有孔(图3,标记15),所述孔的形状和尺寸使得弹性联结件(图2,标记8)可以从孔中穿过以便张紧琴弦;弹性联结件在其单一部位连接于挂弦板,并且在张紧状态下被牵拉穿过腮托中的孔(图3,标记13);弹性联结件在其相反端连接于固定端销(图5,标记10),从而围绕着腮托的附着部(图5,标记14),以将该附着部朝向小提琴的侧壁(图5,标记4)推压,在此靠着该侧壁的是位于小提琴内部一个区间中的木质加强件(图5,标记9);这样,腮托腮托没有支靠在小提琴共鸣箱的上部板上,相反,腮托位于上部板上方的规定距离″d″处,并且位于挂弦板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S·普罗斯库亚克
申请(专利权)人:VSP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