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钺英专利>正文

益肝退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5505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医药,具体地说是以茵陈或板蓝根等中草药为主药并配有其他中草药制成多种剂型的中药。其重量配比为:茵陈15-70份,丹参10-40份,金银花15-50份,冬虫夏草2-10份,白茅根15-50份,郁金5-20份。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健脾、平肝、凉血、解郁、益精气功能。与已有的同类药物相比,具有在治肝、保肝的同时不伤胃肠,有利于病人对药物的吸收,也便于病人体力的恢复。(*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医药,具体地说是以茵陈或板兰根等中草药为主药并配有其他中草药制成多种剂型的中药。病毒性肝炎病人无论急性、慢性对人类危害甚大,传染速度快,患病面广,治疗不及时易成为重症,如肝硬化、腹水、肝昏迷。重症死亡率为70~90%。目前中医对病毒性肝炎采用清热利湿解毒药物(如茵陈汤),西医治疗以高渗葡萄糖、VC、肝泰沐等进行保肝治疗,对慢性肝炎缺乏特效药。使用干扰素与阿糖腺苷联合应用治疗的有效率为42.8%,这些药物对肝炎病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不能根治,药物的价格高。《金医要略》《伤寒论》中均有记载的茵陈蒿汤,其药物组成有茵陈、大黄、生枝子,药物地解毒功能差。大黄、生枝子性质苦寒,大黄具有攻下作用。病毒性肝炎病人本身就体质较弱,用药后使病人正气更虚,抵抗力大大下降,不利病人病情的好转。病毒性肝炎病人本身有胃肠道反应,大黄、生枝子使胃肠功能减弱,胃肠排泄快不便于有效药物的吸收,不利于有效药物的治疗作用。病毒不宜排除而积于肝脏易留邪,刚发病的患者易久治不愈形成慢性肝炎。已有的中药解毒能力差,对病毒性肝炎疗效慢,治愈率较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祖国医药理论,提供一种降低黄疸快,以治为主、以保为辅,能迅速治愈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本专利技术使用茵陈、丹参、金银花、冬虫夏草、白茅根、郁金进行组方,组方的重量配比为,茵陈15-70份,丹参10-40份,金银花15-50份,冬虫夏草2-10份,白茅根15-50份,郁金5-20份。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茵陈20-50份,丹参15-30份,金银花20-40份,冬虫夏草4-8份,白茅根20-40,郁金10-15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重量配比是,茵陈30份,丹参25份,金银花20份,冬虫夏草5份,白茅根25份,郁金15份。上述的组方中,在没有茵陈药材的,可以用板兰根代替;丹参可以用赤芍代替,但最好是使用丹参;金银花可以用惠各叶代替,但最好是使用金银花。上述的组方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些辅药组份,如可以加有10-30份的苡薏仁(苡次),在优选重量配比的组方可以加有15-25份的苡薏仁(苡次),在最佳重量配比的组方可以加有20份的苡薏仁(苡次)。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用量是以原料60-210g所制成的药量为口服二次的药量,早晚各服一次。一般用量是以原料120g所制成的药量为口服二或三次的药量,如以下列原料所制成的药量为口服二次的药量茵陈30g,丹参25g,金银花20g,冬虫夏草5g,白茅根25g,郁金15g。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可以制作成多种制剂或剂型。用水煎制成汤剂,具体制作过程可以是先将原料药装入药锅内,加入总水量的一半煎制成药液,倒出药液,药渣再用剩余水的三分之二煎制成药液,倒出药液,药渣再用所剩之水煎一次,三次药液混合。可以将上述汤剂的药液过滤加糖浓缩至加水量的5-25%左右,制成糖浆制剂。这种糖浆制剂使用量为每500cc服六次,日服二次。可以将上述汤剂的药液过滤浓缩,制成丸剂或制成粉状的冲剂。本专利技术依据为茵陈苦平微寒无毒,能清湿热、利黄疸,有解毒作用,是中医常用作治疗肝炎的药物;丹参苦微温、无毒,入肝经能活血祛瘀、有止痛作用;金银花清热消炎;冬虫夏草味甘平,有补虚损,有益精气健脾作用;白茅根味甘寒,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作用;郁金味甘苦凉入肝胆经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疼作用。辅助加入的苡米则是味甘淡凉,入肝脾经,有健脾、清热利湿的作用;中医认为“病不解于卫分,而伤入营血受邪,其病必危”,故病邪不能即时从卫表,小便排出,则势必在内脏泛滥。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健脾、平肝、凉血、解郁、益精气功能。本专利技术药物与已有的同类药物相比,具有在治肝、保肝的同时不伤胃肠,有利于病人对药物的吸收,也便于病人体力的恢复;有效药物进入人体内解毒,病毒不但从胃肠及大便排出,而且能有效地从尿道排出,使得病毒快速有效的排除;药物无毒无副作用,所使用的药原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病人服用后,有退黄疸迅速,降逆消胀快,能增进食欲,疗程短,治愈率高等明显的效果。这种药物糖浆对病毒型肝炎有很好的疗效,对肝硬化也有疗效。用此药物对万余例病人进行治疗,均有明显疗效。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配方合理,根据肝炎病之特点,以少许几味中药组合而达到以治为主,以保为辅的目的,用药独特;效果奇特,患者用药后数日便见疗效,一个月左右肝功指标就可恢复正常,甚至对肝硬化、肝昏迷的病例投药数日也能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进行服用治疗期间,无需其他药物。运用清热解毒利尿补虚之法使邪从小便排出,即不损伤正气,又使病毒很快排出体外,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效果,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对病毒肝炎病人进行对比治疗。一、临床资料治疗组160例,男96例,女64例,年龄18~76岁,有嗜酒者13例。其中,黄疸指数在6个单位以上、100个单位以下,谷丙转氨酶大于40单位、小于500单位的,80例为轻病组;黄疸指数在100个单位以上,谷丙转氨酶大于500单位的,80例为重病组。对照组由传染病医院提供临床观察资料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43岁,有嗜酒者2例。黄疽指数在6个单位以上、100个单位以下,谷丙转氨酶大于40单位、小于500单位的,20例为轻病组;黄疸指数在100个单位以上,谷丙转氨酶大于500单位的,20例为重病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人表面抗原HBsAg都为阳性。二、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本专利技术的益肝退黄药的汤剂,其药物组成茵陈、丹参、金银花、冬虫夏草、白茅根、郁金;对照组用茵陈蒿汤,其药物组成茵陈、大黄、生栀子。都按中成药的汤剂一般服用量服用,每日早晚各服一次,一个星期为一个治疗检测的疗程。三、治疗结果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黄疸指数下降到6个单位以下,转氨酶在40个单位以下,表面抗原HBsAg都为阴性。病人正常工作学习。显效肝功正常,症状减轻,黄疸指数和转氨酶都有所下降,并没有达到治愈指标,表面抗原HBsAg都为阴性,遇情志致变可诱发,基本恢复工作学习,若继续治疗可治愈。无效症状不改善,肝功能异常,不能正常工作、学习。2、治疗结果见表1、2 表1 表2四、病例病例(1)王某,女,32岁,1994年6月上旬,恶寒,发热,周身面目发黄,历时三天,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00单位,黄疽指数120单位,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收入传染病医院,予以输液保肝治疗,病情未见减轻,黄疸日趋加深,神迷嗜睡。改服用本专利技术益肝退黄药的汤剂,三剂后,脘腹宽舒,精神轻爽,又服三剂后思饥欲食。服用一星期后病情趋向稳定,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20单位、谷丙转氨酶50单位,麝浊度12单位,麝絮度12单位;服用二个星期后黄疸指数6单位、谷丙转氨酶40单位,麝浊度6单位,麝絮度6单位,继续服用益肝退黄汤半月,肝功能三次复查均正常,两个月后恢复工作,随访两年,一切良好。该益肝退黄药物汤剂是由茵陈5Kg,丹参2.5Kg,金银花5Kg,冬虫夏草1Kg,白茅根3Kg,郁金1.5Kg加水煎制的。总共分成100剂,每日服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完一剂。病例(2)孙某,男,45岁,某机关干部,1995年3月中旬初诊,自述两年前体检发现患忆型肝炎,平常疲乏无力,胁下胀痛不舒,情绪易激动,服过中西药症状未见改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益肝退黄药物,是以茵陈为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重量配比为:茵陈15-70份,丹参10-40份,金银花15-50份,冬虫夏草2-10份,白茅根15-50份,郁金5-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钺英杨峰
申请(专利权)人:赵钺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