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镇痛、镇静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4571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纯中药镇痛镇静药物,其中的有效成份包括延胡索甲乙素、乌头碱、白屈菜碱和莨菪碱,可以从包括延胡索、川乌、白屈菜、洋金花的天然中药植物中提取得到,制备方法包括以乙醇对选用的中草药植物原料回流提取,再进行分离精制的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包括针剂和口服剂型,具有镇痛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且几乎没有耐药性和完全没有机体依赖性,可以在临床上取代杜冷丁、强痛定等西药制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领域的镇痛镇静类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纯中药镇痛镇静药物及其剂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痛镇静剂有三类,一类是消炎镇痛药,约有40余种,如布洛芬、双氯灭痛等;二是解热镇痛药,大约有20余种,如阿司匹林、安痛定、索密痛等,此二类药物只有轻度的镇痛作用;第三类是强镇痛药,约有十余种,如度冷丁、强痛定、曲马多等,此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强,是目前临床上用于缓解由手术、癌症、神经痛等因素所致剧痛的主要镇痛和镇静药物。在上述众多的镇痛药中,可用于抑制剧烈疼痛的强镇痛药很少,而且几乎都是西药制剂,象上述的度冷丁、强痛定等注射剂几乎均为西药制剂,在临床使用中大都存在镇痛时间短、毒副作用大及容易产生耐药性的不足,并且都存在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易使机体产生药物依赖性,使得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在国内也有一些中药的单方和复方镇痛药使用,但效果均不理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中药镇痛镇静药物,其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制剂相比镇痛时间长、毒副作用小,且几乎没有耐药性和完全没有机体依赖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纯中药镇痛镇静药物的不同剂型,包括注射针剂和口服剂型。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纯中药镇痛镇静药物的一种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镇痛镇静药物,其每100毫克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延胡索甲乙素20~60毫克乌头碱 35~80毫克白屈菜碱 10~30毫克莨菪碱 15~30毫克。上述用于镇痛的有效成分即有机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一些具有镇痛、镇静作用的中草药中,所以该药物中所含有效成份优选是从相应的天然中药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镇痛镇静药物是由包括下列原料药的原料所制备而成的延胡索20~50%,川乌10~30%,干制的白屈菜10~30%,干制的洋金花5~30%,辅型剂或充填剂20~30%,上述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其中延胡索为经醋制的,川乌为经灸制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镇痛、镇静药物,其剂型可以是针剂、贴剂或口服制剂,其中口服制剂包括胶囊剂、口服液、片剂或颗粒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镇痛药物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选用含有上述有效成份的中草药植物原料,以乙醇回流提取,再进行分离精制的过程。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其选用原料组成包括延胡索20~50%,川乌10~30%,干制的白屈菜10~30%,干制的洋金花5~30%,辅型剂或填充剂20~30%,其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其制备方法如下取除辅型剂和填充剂外的原料药以浓度70~95%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每次加入的乙醇量为原料药的6~12倍;合并各次的回流液,在400~600MPa真空度下回收乙醇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D20℃为1.12~1.15;向该浓缩液中加入相当于原料药3~6倍量的中性氧化铝粉末,搅拌均匀后于40~60℃烘干粉碎,过160~200目筛后装填入层析柱,使用90~95%乙醇洗脱至洗脱液中无生物碱,在400~600MPa真空度下浓缩该洗脱液回收乙醇至浸膏最终无醇味;用pH3~4的盐酸溶液分多次溶解该浸膏至溶解液中不含生物碱,全部盐酸溶解液在450~550MPa真空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D20℃为1.02~1.05;所得浓缩产物于2~5℃冷藏48~72小时,过滤除去沉淀物,滤液加入到经予处理后的聚酰胺柱中,以溶剂洗脱至洗脱液无生物碱,收集合并洗脱液,以水浴浓缩至1/3~1/2体积,再次冷藏48~72小时后过滤,滤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至pH4.0~4.5,冷藏24~48小时,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辅型剂或填充剂,制成制剂。其中所用延胡索最好为经醋制的,而川乌为经灸制的。中性氧化铝在制备过程中作为载体,用于分散该浓缩提取液中的组分,增大其表面积,优选使用粒度为200~300目的中性氧化铝粉末,该混合物经烘干粉碎后装入层析柱,所用层析柱的规格和材质可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选定,按常规操作装填,但装柱量应不少于柱高的2/3,最好选用直径与柱高之比在1∶6~1∶8范围内的柱。使用乙醇洗脱时,洗脱速度优选为850~1500ml/分钟。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所用聚酰胺柱可使用普通规格的聚酰胺产品装填得到,优选使用聚酰胺的粒度为60~90目,对所用层析柱的规格和材质亦无特殊要求,且柱的尺寸根据实际处理量确定,但最好选用直径与柱高之比在1∶6~1∶8范围内的柱,且装柱量应不少于柱高的2/3。本专利技术制备过程中生物碱的检测通常是采用薄层色谱法,该方法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操作,一般技术人员通过查阅有关的教材或手册均可获知,亦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5版一部,附录35页的记载完成,当然也可通过其它任何可行的检测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检测上述生物碱的目的,故本专利技术对此没有限定。本专利技术是专利技术人将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提取精制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是从众多具有镇痛作用的原料药中不断摸索和筛选,首先确定有效成份的合理组方,然后针对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成份的性质,最终确定优选的原料成份及制备方法,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复方中药的纯中药制剂,其镇痛和镇静效果是通过其中所包括的几种镇痛活性成份的组合协同作用来实现的,随着分离提取和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通过提取技术对各原料分别提取出所需组分,然后进行合理配比,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与目前临床使用的同类药物特别是所述西药制剂相比,具有镇痛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且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几乎没有耐药性和完全没有机体依赖性,可以在临床上取代度冷丁、强痛定等西药制剂,成为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疼痛和剧痛的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剂剂型可以是针剂、贴剂或口服制剂,其中口服制剂包括胶囊剂、口服液、片剂或颗粒剂,本专利技术优选为注射针剂,特别是冻干粉针剂。作为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的一个优选方案,在制备冻干粉针剂时,使用注射用水洗脱聚酰胺柱至洗脱液无生物碱,且所用辅型剂是甘露醇;该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加入甘露醇搅拌溶解后以注射用水稀释至所要求浓度,该稀释液用5~8层滤纸抽滤,滤液再经垂融漏斗过滤,和0.22~0.26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分装冻干。在制备其它口服制剂时,选用的辅型剂还可以是淀粉、糊精或环糊精、蔗糖等常规充填剂,该后期的制备工艺及设备均属制药领域的常规技术,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定,故在此不予详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纯中药镇痛镇静药物,为证明其在镇痛、镇静方面的效果及安全性,专利技术人使用按上述实施方案或实施例1中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针剂进行了一系列的毒理、药理及药效学的试验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一、毒理学试验1、小鼠急性毒性测定用Bliss法测得,本专利技术针剂对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42mg/kg,95%可信区间为220.84-256.20,折合生药量为23.0g/kg;对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87.28mg/kg,95%可信区间为72.84-87.28,折合生药量为7.6g/kg,均为皮下注射毒性的3倍(本专利技术针剂的临床使用剂量一般为100~200mg)。2、大鼠长期毒性测定分别以甘露醇100mg/kg和本专利技术针剂84mg/kg、42mg/kg、21mg/kg和10.5mg/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镇痛、镇静药物,其特征在于,每100毫克的该药物有效成份中含有: 延胡索甲乙素 20~60毫克 乌头碱 35~80毫克 白屈菜碱 10~30毫克 莨菪碱 15~30毫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新李焕荣王中男孟繁林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力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