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鞋底减震装置的减震鞋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4361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鞋,该减震装置设置在鞋底的鞋跟部位,该减震装置包括带有拱形结构的拱形构件和带有平面结构的基底构件,该拱形构件位于基底构件上面,其特征在于,拱形构件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基底构件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件突起部,其中,拱形构件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分别悬挂并固定在基底构件前后两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上以形成悬架结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类,特别涉及一种鞋底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人们对鞋的要求已不满足于美观舒适,还 希望鞋在各项运动中对人脚乃至身体提供稳定持久的保护。带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的出现 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减震结构不仅有助于提高舒适感、减轻疲劳感,还能够缓冲运动 中地面对脚的剧烈冲击力。减震结构可以设置在鞋底的各个位置,包括整个脚底或者重点 部位。从走路、慢跑以及跳跃等运动的特点和在这些运动中的人体重心位置来考虑,脚跟容 易受到较大的震动和反冲力,因此用于鞋跟部位的减震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的鞋跟部位的减震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气垫来减震,二是单纯依 靠减震材料本身的形变来实现减震,第三种是将弹性材料设计成某些结构使之受力形变来 产生减震效果。气垫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减震手段,其原理主要是将特殊、高压的大分子气体注入 由聚氨酯、合成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气囊内来制成气垫,其中注入的气体分子较气囊本身的 空隙大,以保证气体不会流失。当气垫受到外部冲击时,它能够迅速变形以提供缓冲作用。 例如,在W09639884A1中公开了一种鞋用气垫。消费者会发现,气垫鞋的价格往往比普通运 动鞋要高出很多,这是由于生产这种气垫的成本较高,工艺比较复杂,为了保证气垫正常工 作,有时还需设置例如W003000083A1中所公开的气垫过滤器等辅助装置,这就进一步增加 了气垫鞋的成本。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减震材料包括各种品牌的减震胶、减震片和吸震材质等,这些 材料通常以简单的形状(例如,楔形或片状)或涂层的形式设置在中底的鞋跟部位,因此制 作工艺不像气垫那样复杂。但是,通过材料本身形变达成的减震功能受限于材料本身的性 质,且一般减震性能和反弹性能难以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减震结构没有形变空间,最终会 导致材料强制形变,所以减震效果和耐久性并不出色。减震结构的一个例子是李宁公司的CN 201085119Y中所公开的减震装置,主要由 拱形构件和拉伸构件构成,拉伸构件设置在拱形构件的凹面任意两点之间或两端之间。在 鞋的特定部位,例如,鞋底的前掌或后跟处,可以使用单个的这种拱形结构,也可以采用多 个有序排列或叠加的拱形结构,来有效吸收震动能量。这种拱形减震结构的优点是,与气垫相比结构简单得多,因而生产工艺简单,成本 低,同时减震效果也相当出色;与单纯使用减震材料相比,由于拱形形状使得减震效果更加 突出,且重量轻,不容易引起材料强制形变,所以耐久性好,并且因为有多种组合方式而灵 活性好。但是,简单的拱形结构的形变空间是有限的,其能够承受的力也是有限的。如何改 进拱形结构,在使用相同的空间和材料的情况下,增加其抗震缓冲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运 动鞋的减震性能,同时不会导致成本显著增加,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减震装置,在拱形减震结构的基础上,在拱形的两端进一步设置悬架结构,为拱形提供更大的形变空间。使用此结构,本技术的整个减震装 置并不是只有拱形结构可受力形变,拱形结构两端的悬架结构也可发生形变,从而分担震 动能量。因此,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的缓冲能力更强。该减震装置尤其适于用在鞋底的 后跟部位处。安装有这种改进的减震装置的鞋,不仅具备传统拱形减震结构的重量轻、成本 低、不易引起材料强制形变等优点,而且对震动和冲击力的缓冲效果更好,能够更好地满足 日常穿着以及诸如慢跑、篮球等各项运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鞋,该减震装置设置在鞋 底的鞋跟部位,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带有拱形结构的拱形构件和带有平面结构的基底构件, 所述拱形构件位于所述基底构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 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所述基底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件突起部,其 中,所述拱形构件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分别悬挂并固定在所述基底构件前后两端的 基底构件突起部上以形成悬架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鞋,该减震装置设置在 鞋底的鞋跟部位,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带有拱形结构的拱形构件和带有平面结构的基底构 件,所述拱形构件位于所述基底构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 上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所述基底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件突起部, 其中,所述拱形构件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分别与所述基底构件前后两端的基底构件 突起部连接以形成悬架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的减震鞋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减震装置10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减震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减震装置10的减震原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20的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30的截面图;图7是图6的减震装置30的立体图;图8是图6的减震装置30的减震原理示意图;以及图9是图6的减震装置30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图1示出了将本技术的减震装置安装在中底内的鞋跟部位,从而用于鞋跟部 位的减震的一个例子。图2-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 例中,减震装置10是一体形成的,包括拱形构件1和基底构件2。拱形构件1中部为拱形结 构,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4,图2-4中示为从拱形结构两端沿一定角 度向上向外延伸的斜面。基底构件2中部为平面结构,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4件突起部3,图中示为从平面结构的两端向上向内延伸的弧形面,且前后两端的基底构件突 起部3的高度相等。拱形构件1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4分别与基底构件2前后两端 的基底构件突起部3连接。基底构件突起部3和拱形构件突起部4构成悬架结构,将拱形 构件悬空支撑在基底构件上方。在该装置中,之所以采用拱形构件作为主要的缓冲构件,是因为拱形是最有效的 载荷承载结构之一,与其它结构相比,它在单位质量和厚度上提供相对较大的载荷承载刚 性。使用拱形构件作为缓冲构件,当经受一定的载荷时它会产生顺应挠曲,而当载荷消失 时,它能够迅速回复原状。由于悬架结构将拱形构件支撑起一定的高度,这就为拱形构件提 供了更大的形变空间,其所能够承受压力也更大。如图4所示,减震装置10类似于悬挂系 统,在受到压力时,拱形构件1从自然状态1’发生形变,其中,拱形构件两端的拱形构件突 起部4也从自然状态4’转动一个角度,从而承担一部分压力。这样,该减震装置能够承受 的压力较简单的拱形构件更大,减震性能更好。在该实施例中,拱形构件1、基底构件突起部3和拱形构件突起部4均由弹性材料 制成。减震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拱形构件1的形变,同时,基底构件突起部3和拱形构件突 起部4组成的悬架结构辅助拱形构件1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悬架结构本身也发生形变, 分担一部分震动能量。图5示出的多重余量的减震装置20是对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其结构与图2的 减震装置10类似,除了在拱形构件突起部4上还包括至少一个锯齿状结构5。容易理解,与 图2的结构相比,具有该锯齿状结构的减震结构相当于多个图2的结构的叠加,在受压时, 两端部位能够分担的压力更多,从而改变整个减震装置的受力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鞋,该减震装置设置在鞋底的鞋跟部位,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带有拱形结构的拱形构件和带有平面结构的基底构件,所述拱形构件位于所述基底构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所述基底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件突起部,其中,所述拱形构件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分别悬挂并固定在所述基底构件前后两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上以形成悬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信铭谢庆风江源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