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3803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磁性元件,即使在线圈末端彼此之间交叉的状态下,也不会发生线圈末端彼此间的短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性元件(10),具有磁芯(20)、第一和第二线圈(30)以及外壳(40),其中,第一和第二线圈(30)以卷绕有被绝缘性保护膜包覆的导线(31)的状态而配置于磁芯上;外壳(40)在保持磁芯(20)的同时,设有具有多个端子的端子板部(43);从第一和第二线圈(30)的卷绕部(32)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33)被配置为相互交叉;线圈末端(33A)通过端子板部(43)的表面后被缠绕于端子(50B)上,线圈末端(33B)通过端子板部(43)的背面后被缠绕于端子(50A)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使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磁性元件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在形成于线圈(22)的表面下的槽(14)内埋设有层间绝缘膜(24),通过该层间绝缘膜(24)实现了超电导薄膜交叉连接配线部(25)与线圈(22)交叉的构成。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引线14、15连接于电路图22a~23b,实现了电路图22a~23b相对于印制电路板21上所形成的电路图24交叉的构成。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将线圈引线5(11)从线圈4(10)引出的同时,该线圈引线5(11)交叉的构成。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8-139376号(参照说明书摘要等)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公报、特开昭62-98609号(参照第3页右上栏、图3等)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3-218610号(参照各图)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磁性元件中,存在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那样,多个端子排列而配置的情况。在这样的磁性元件中,存在如专利文献3的图1所示那样,通过例如被安装的电路板(安装电路板)的电路图等,而在线圈引线(线圈末端)彼此被缠绕于端子为止的之间的部分上,存在相互重叠而交叉的部位的情况。在这样的线圈末端彼此之间的交叉部分中,存在在该交叉部分上由于某些主要原因而包覆线圈末端的保护膜剥离,从而线圈末端彼此间发生短路的情况。作为该主要原因,存在例如在锡焊时热量传递至交叉部分而保护膜熔化的情况,另外,作为其他的主要原因,也存在由于保护膜的损伤、保护膜的劣化等而线圈末端彼此间发生短路的情况。另外,也存在由于锡焊以外的热性原因(例如磁性元件的制造时、使用时的过热等)而线圈末端的保护膜熔化,从而引起线圈末端彼此间的短路的情况。对于这样的课题,即使适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容,该专利文献1涉及的是使用半导体制造技术而制造的线圈,不会发生线圈末端的保护膜熔化等的问题,因此,也无法解决上述线圈末端彼此间的短路。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内容,由于不存在线圈末端彼此间相互接触等的状态,因此,即使适用该构成也无法解决上述线圈末端彼此间的短路。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存在线圈末端彼此间相互交叉的部分,但是,对于消除该部分中线圈末端彼此间的短路的内容无任何公开。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欲提供一种即使在线圈末端彼此间交叉的状态下,也不会发生线圈末端彼此间的短路的磁性元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磁性元件的第一方面是,具有磁芯、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及外壳,其中,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卷绕有被绝缘性保护膜包覆的导线的状态而配置于磁芯上,外壳保持磁芯,同时,设有具有多个端子的端子板部,从第一和第二线圈的卷绕部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被配置为相互交叉,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一方,通过端-->子板部的表面后被缠绕于任意一个端子上,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的另一方,通过端子板部的背面后被缠绕于任意的其他的端子上。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虽然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相互交叉,但是,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一方通过端子板部的表面,而任意的另一方通过端子板部的背面,从而分别到达不同的端子。因此,能够形成为第一线圈末端与第二线圈末端相互不接触(不重叠)而分离的状态。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在第一线圈末端与第二线圈末端之间发生短路的情况。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磁性元件的其他方面是,以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形成下述构成为佳,即,外壳具备相对设置的一对端面部,连接一对端面部的顶面部,以及端子板部,并设有侧面开口部和底面开口部;其中,端子板部位于与端面部及顶面部不同面的侧面侧上,侧面开口部是在被顶面部、端面部以及端子板部包围的同时,不存在外壳的厚度部分的开口部分,底面开口部是在被端面部和端子板部包围且与顶面部相对的同时,不存在外壳的厚度部分的开口部分;同时,第一线圈末端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一方通过侧面开口部,第一线圈末端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的另一方通过底面开口部。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第一线圈末端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一方通过侧面开口部,进而任意的另一方通过底面开口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这些线圈末端缠绕于端子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磁性元件的其他方面是,以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设有突出部为佳,其中,突出部相比端子板部更朝向该外壳的内部突出,同时,限制磁芯的向端子板部的移动。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外壳的内部空间中的磁芯的移动,通过突出部而被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被夹持于磁芯与端子板部之间而发生断线等的不良情况。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磁性元件的其他方面是,以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形成下述构成为佳,即,突出部分别配置于外壳的内部空间的四角,同时,相对于外壳的内部空间的远离顶面部的方向上的尺寸,突出部的在内部空间中远离顶面部的方向上的尺寸,被设置为略一半。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通过突出部的存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的磁芯的移动被限制。与此同时,由于突出部的尺寸相对于从顶面部远离的方向上的外壳的内部空间的尺寸为略一半,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和/或第二线圈末端与突出部发生干涉。也就是说,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突出部的尺寸,能够防止在将第一和/或第二线圈末端朝向端子引出时,突出部成为障碍的情况。进而,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磁性元件以形成下述构成为佳,即,具有磁芯、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及外壳,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卷绕有被绝缘性保护膜包覆的导线的状态而配置于磁芯上,所述外壳保持所述磁芯,同时设有具有多个端子的端子板部;从第一和第二线圈的卷绕部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被配置为相互交叉;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一方,通过端子板部的表面后被缠绕于任意一个端子上,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的另一方,通过端子板部的背面后被缠绕于任意的其他的端子上;在外壳的内部空间中,设有从与端子板部不同的至少两个内壁面突出的至少三个以上的加强筋;同时,加强筋随着朝向突出的前端而被设置为尖形;通过将该尖形的加强筋从前端侧压扁,而将磁芯保持于外壳的内部空间中。-->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虽然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相互交叉,但是,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一方通过端子板部的表面、任意的另一方通过端子板部的背面,而分别到达不同的端子。因此,第一线圈末端和第二线圈末端能够形成为相互不接触(不重叠)而分离的状态。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在第一线圈末端和第二线圈末端之间发生短路的情况。另外,通过加强筋的突出的前端侧被磁芯压扁,而磁芯利用该加强筋而被保持于外壳中。因此,外壳不必使用粘接剂等便能够保持磁芯。另外,由于加强筋的突出的前端侧被磁芯压扁,因此,在加强筋与磁芯之间作用有规定的啮合力。因此,能够很好地赋予防止磁芯在外壳的内部空间移动的摩擦力。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话,即使在线圈末端彼此之间交叉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发生线圈末端彼此间的短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磁性元件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磁性元件的构成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磁性元件中的、外壳与眼镜型磁芯的位置关系的仰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1的磁性元件中,在磁性元件的X轴方向的中心以YZ平面切断的状态的侧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1的磁性元件的眼镜型磁芯的构成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图1的磁性元件的外壳的构成的立体图。图7是将在图1的磁性元件中线圈末端的导出的状态放大而表示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磁芯、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及外壳,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卷绕有被绝缘性保护膜包覆的导线的状态而配置于所述磁芯上,所述外壳保持所述磁芯,同时,设有具有多个端子的端子板部;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的卷绕部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被配置为相互交叉;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一方,通过所述端子板部的表面后被缠绕于任意一个所述端子上,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的另一方,通过所述端子板部的背面后被缠绕于任意的其他的所述端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8-6 2009-1838321.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磁芯、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及外壳,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以卷绕有被绝缘性保护膜包覆的导线的状态而配置于所述磁芯上,所述外壳保持所述磁芯,同时,设有具有多个端子的端子板部;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的卷绕部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被配置为相互交叉;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一方,通过所述端子板部的表面后被缠绕于任意一个所述端子上,所述第一和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的另一方,通过所述端子板部的背面后被缠绕于任意的其他的所述端子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备相对设置的一对端面部,连接一对端面部的顶面部,以及所述端子板部,并设有侧面开口部和底面开口部,其中,所述端子板部位于与所述端面部及所述顶面部不同面的侧面侧上,所述侧面开口部,是在被所述顶面部、所述端面部以及所述端子板部包围的同时,不存在所述外壳的厚度部分的开口部分,所述底面开口部,是在被所述端面部和所述端子板部包围且与所述顶面部相对的同时,不存在所述外壳的厚度部分的开口部分;同时,所述第一线圈末端和所述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一方通过所述侧面开口部,所述第一线圈末端和所述第二线圈末端中的任意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庆星上浩
申请(专利权)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