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神农香菊培育浓香型地被菊新品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273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神农香菊培育浓香型地被菊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是选择神农香菊和地被菊品种‘铺地金’作为杂交亲本,在菊花现蕾时,对父母本的花蕾进行套袋隔离,盛花期采集花粉,干燥保存。母本心花的第一、二圈雄蕊放粉时,将外轮花瓣剪去,检查雌蕊柱头开展成V形,柱头分泌物出现时,在天气晴好的早上10∶00~11∶00,用父本花粉与蒙导花粉授到母本柱头上。授粉45~60d后,种子变成黑褐色时采集,干燥保存。第二年春播,对杂交种进行选择,对父母本及杂交花朵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浓香型地被菊新品种,具有香气浓郁、抗性强、花多而密,花期集中、植株较矮或匍匐状、管理粗放、适合露地栽植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神农香菊培育浓香型地被菊新品种的方法
技术介绍
菊花(Dendrathema×grandiflorum)原产我国,在我国有很长的栽培和应用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因其品种丰富,花型花色千变万化,观赏价值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地被菊是菊花在园林应用中适于露地栽培的一个品种群,是以早菊‘美矮粉’(Chrysanthemum‘meiaifen’)等小菊类品种为母本,菊属野生种(含半野生种)毛华菊(C.vestitum)、小红菊(C.chanetii)、甘野菊(C.lavandulifolium)、野菊(C.indicum)、紫花野菊(C.zawadskii)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并连续选择,同时结合辐射育种、芽变选种等手段,培育出的一类全新的菊花品种群。地被菊因其花多而密,花期集中且较长,植株较矮或匍匐状,抗性强,适合露地栽植等特点,在南北园林中被广泛应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仅有少数几种地被菊具有芳香气味,且这部分资源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利用也较少。培育具有芳香气味的观赏植物是当今国际上的育种趋势。现有技术中尚未有利用神农香菊与地被菊杂交育种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中国特有的菊属植物神农香菊培育浓香型地被菊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花粉采集保存、人工授粉、种子采集贮藏、杂交种的选育、杂交种香气成分分析等步骤,选择地被菊品种‘铺地金’作为母本、神农香菊作为父本杂交培育杂交种。所述花粉采集保存是在菊花现蕾时,用硫酸纸袋对父母本的花蕾进行套袋隔离;盛花期分别采集花粉,置于3~5℃干燥保存。所述人工授粉是在母本开花后,每隔1天授粉一次,重复授粉3~4次,心花的第一、二圈雄蕊放粉时,用剪刀将外轮花瓣剪去,当雌蕊柱头开展成V形,柱头有分泌物出现时,在最佳授粉时间,用柔软的毛笔沾取父本花粉与蒙导花粉授到母本柱头上,每朵花重复授粉5~6次,然后套袋,完成授粉5天后去袋,观察其发育情况。所述最佳授粉时间是在天气晴好的早上10:00~11:00。所述蒙导花粉是经80Gy电子束处理的无活性的母本花粉。所述种子采集贮藏是在授粉45~60d后,种子变成黑褐色时采集,3~5℃干燥保存。所述杂交种的选育是利用以模糊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评价体系,从杂交种群体中选择出综合评分值高的新品种。所述杂交种香气成分分析是在杂交种的花期进行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TCT-GC/MS(热脱附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对父母本及杂交种花朵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用总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比较各类香气成分在总挥发物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杂交种含有父母本的特有香气成分,较好的阐明了杂交种浓郁香气的来源。表1父母本与杂交种各香气物质相对百分含量比较 本专利技术利用地被菊品种‘铺地金’(♀)与神农香菊(♂)杂交育成杂交种‘黄秋芳’,该杂交种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其结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具有浓郁的香气。其中母本‘铺地金’为地被菊品种,购自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父本神农香菊(Chryshanthemum indicum var.aromaticum)引自湖北神农架,系菊属野生种(刘启宏,张树潘.神农架菊属一新变种.武汉植物学研究,1983,1(2)237~238)。杂交种与亲本性状比较如下母本‘铺地金’的主要性状特征株高30~40cm,冠幅35cm,生长势中等,茎匍匐,花色黄色,中心花瓣微带橙红色,花径4.0cm,植株着花繁密,外轮舌状花平瓣,重瓣4层,着花较繁密,花期10~11月。父本神农香菊的主要性状特征株高40~60cm,冠幅30~40cm,生长势强,茎直立,近紫红色,花色黄色,花径1~1.2cm,花瓣平瓣,单瓣,着花较繁密,叶片小、质地厚、深绿色,叶脉明显隆起,下面具极小腺体,花期10月中旬~11月。整株具浓郁香味。杂交种‘黄秋芳’的主要性状特征株高30~40cm,冠幅30~40cm,生长势强,茎直立,花色黄色带橙色边,花径3.5~4.5cm,花瓣平瓣,重瓣2~3层,着花较繁密,花期10月初~10月底。整株具浓郁香味。本专利技术利用神农香菊培育浓香型地被菊新品种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杂交种的香气浓郁,观赏价值高。本专利技术在地被菊‘铺地金’与神农香菊杂交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和培育了新杂交种‘黄秋芳’,具有香气浓郁、花多而密,花期集中、植株较矮或匍匐状、2、适应性强,繁殖、栽培容易,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强,耐贫瘠,管理粗放、适合露地栽植。3、采用蒙导方法克服杂交不亲和,母本花粉经80Gy电子束处理后,在培养基上检测其活性,经检测无活性的母本花粉与父本花粉混合进行授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4、本专利技术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TCT-GC/MS(热脱附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对育种父母本及杂交种花朵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总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比较各类香气成分在总挥发物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杂交种含有父母本的特有香气成分,较好的阐明了杂交种浓郁香气的来源。5、本专利技术为地被菊杂交育种、新品种选育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成熟有效的技术措施。充分利用野生菊属植物资源,对菊属植物的育种及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杂交种与亲本香气成分色谱图其中,上图为杂交种‘黄秋芳’;中图为母本‘铺地金’;下图为父本神农香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利用神农香菊培育浓香型地被菊新品种的方法1、花粉采集及保存在菊花现蕾时,用硫酸纸袋对母本地被菊品种‘铺地金’和父本神农香菊的花蕾进行套袋隔离。盛花期分别采集‘铺地金’和神农香菊的花粉,置于4℃干燥保存。对花期不遇的种间及品种间杂交来说,花粉贮藏极为关键。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低温干燥贮藏花粉(硅胶干燥,4℃贮藏),可使花粉的寿命延长至1个月左右。2、杂交授粉该步骤的关键在于准确的掌握雌蕊的可授期及最佳授粉期。对于菊属植物而言,一般天气晴好的早上10:00~11:00为最佳授粉时间。采用蒙导方法克服杂交不亲和,将母本‘铺地金’的花粉电子束处理后,在培养基上检测其活性,经检测无活性的母本花粉与父本花粉混合进行授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母本‘铺地金’开花后,每隔1天授粉一次,重复授粉3~4次,心花的第一、二圈雄蕊放粉时,用剪刀将外轮花瓣剪去,当雌蕊柱头开展成V形,柱头有分泌物出现时,用柔软的毛笔沾取父本花粉与蒙导花粉授到母本柱头上,每隔1天授粉一次,每朵花重复授粉5~6次。用父本的新鲜花粉或短期保存的花粉与电子束处理的无活性的母本花粉混合进行授粉,然后套袋,完成授粉5天后去袋,观察其发育情况。3、种子采集贮藏授粉45~60d后,种子变成黑褐色时采集,4℃干燥保存。4、育苗贮藏的种子于第二年春播种,苗高3~5cm时分苗移栽。5、杂交种的选育杂交种出现广泛的性状分离,利用以模糊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评价体系,从杂交种群体中选择出综合评分值高的新品种。6、杂交种香气成分分析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TCT-GC/MS(热脱附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对父母本及杂交种花朵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神农香菊培育浓香型地被菊新品种的方法,包括花粉采集保存、人工授粉、种子采集贮藏、杂交种的选育、杂交种香气成分分析,其特征在于,选择地被菊品种‘铺地金’作为母本、神农香菊作为父本杂交培育杂交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神农香菊培育浓香型地被菊新品种的方法,包括花粉采集保存、人工授粉、种子采集贮藏、杂交种的选育、杂交种香气成分分析,其特征在于,选择地被菊品种‘铺地金’作为母本、神农香菊作为父本杂交培育杂交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粉采集保存是在菊花现蕾时,用硫酸纸袋对父母本的花蕾进行套袋隔离;盛花期分别采集花粉,置于3~5℃干燥保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授粉是在母本开花后,每隔1天授粉一次,重复授粉3~4次,心花的第一、二圈雄蕊放粉时,用剪刀将外轮花瓣剪去,当雌蕊柱头开展成V形,柱头有分泌物出现时,在最佳授粉时间,用柔软的毛笔沾取父本花粉与蒙导花粉授到母本柱头上,每朵花重复授粉5~6次,然后套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翔孙明潘会堂程堂仁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