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及空调机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652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机及空调机室内机,该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导风板及扫风叶片,导风板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通过水平转轴活动连接在室内机壳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上,扫风叶片通过叶片转轴活动的连接在导风板上,导风板与导风驱动机构连接;还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扫风叶片连接,在水平转轴的中心设有滑孔,第二连杆穿过该滑孔后与扫风驱动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扫风叶片对出风面积的影响,并可以实现空调机的自动导风及自动扫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机及空调机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空调机送风方式是在空调的出风口处装有导风板,在空调出风口风道壁 上侧或下侧的扫风叶片,共同实现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导风控制;在此种送风方式中,左 右方向的送风又可以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但是不管是手动方式还是自动方式,由于扫风 叶片安装在出风口附近的风道内,在侧向送风时,扫风叶片在风道内倾斜,使出风口的实际 出风面积大大减少,对出风风量的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到空调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空调机及空调机室内机, 本技术可以避免扫风叶片对出风面积的影响,并可以实现空调机的自动导风及自动扫 风。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导风板及扫风叶片,导风板的第一端及第二 端分别通过水平转轴活动连接在室内机壳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上,扫风叶片通过叶片转轴 活动的连接在导风板上,导风板与导风驱动机构连接;还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及第二 连杆,第一连杆与扫风叶片连接,在水平转轴的中心设有滑孔,第二连杆穿过该滑孔后与扫 风驱动机构连接。本技术将扫风叶片活动的设置于导风板上,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更靠近空 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避免扫风叶片对出风口处出风面积的影响,在扫风叶片扫风的同时,不 会对空调机的风量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导风板主扫风叶片均与驱动机构连接,可以 实现空调机的自动扫风与导风,工作过程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运动, 避免导风板摆动时或扫风叶片扫风时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折断,同时保证了扫风驱动机 构、导风驱动机构对扫风叶片、导风板的控制。本技术还同时公开了一种空调机,包括空调机壳体、导风板及扫风叶片,导风 板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通过水平转轴活动连接在室内机壳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上,扫风 叶片通过叶片转轴活动的连接在导风板上,导风板与导风驱动机构连接;还包括活动连接 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扫风叶片连接,在水平转轴的中心设有滑孔,第二连杆 穿过该滑孔后与扫风驱动机构连接。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的导风板为双层结构,扫风叶片通过叶片转轴活动的连接在导风板的上下两 个翼上,在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其中一个上设有环槽、在另一个上设有转套,转套上设 有垂直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轴向方向的条孔;转套卡于环槽内并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 连杆活动连接。具体而言,环槽可以相对于转套转动,保证了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二连杆的转4动,另一方面,环槽还可在转套的条孔内滑动,保证扫风叶片扫风时,第一连杆相对于第二 连杆在垂直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轴向方向上的位移。所述转套呈方形。第二连杆通过扫风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具体而言,可为如下两种结构1、还包括摆臂,所述扫风驱动机构为扫风电机,该扫风电机的输出轴与摆臂连接, 在摆臂与第二连杆之间设有相配合的滑舌及条形槽。通过摆臂及第二连杆之间的结构,可 以将扫风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左右往复运动,进而驱动扫风叶片的摆动。2、还包括齿轮,在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设有与该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扫风驱 动机构为扫风电机,该扫风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连接。通过齿轮、齿条也可以将扫风电机的 旋转运动转化为左右往复运动,进而驱动扫风叶片的摆动。所述第一连杆包括主体段及偏折段,偏折段相对于主体段向旁侧偏折,所述转套 设于偏折段的端部并相对于偏折段向内偏折,转套位于主体段的延长线上。该结构加工简 单,同时,通过偏折段的结构设计,可以使转套位于主体段的延长线上,保证第一连杆的受 力仅承受水平方向的力。所述主体段呈水平扁片状结构,该结构可以保证主体段在出风口上具有较小的投 影面,避免主体段对出风口造成遮挡。所述导风板如果采用单层结构,扫风叶片一端通过叶片转轴活动的连接在导风板 上,还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扫风叶片相互平行,第三连杆通过连杆转轴活动连接在导 风板上,且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连接在第三连杆的两端并实现活动连接;在第三连 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环槽及转套,转套上设有沿第三连杆纵向方向的条形 孔。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多个条形滑槽,所述第三连杆及扫风叶片上设有舌部, 该舌部与条形滑槽配合。导风驱动机构用于实现对导风板的驱动控制,具体可为如下结构1、还包括相配合的主动齿及从动齿,主动齿及从动齿均活动连接在室内机壳体的 第一端上,主动齿与所述导风驱动机构连接,从动齿与所述水平转轴固接。此时,在所述从动齿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杆同时穿过该通孔;所述从动齿 与所述水平转轴一体成型。2、所述滑孔设于导风板的第一端的所述水平转轴内,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通过所 述水平转轴与所述导风驱动机构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可以避免扫风叶片对出风面积的影 响,并可以实现空调机的自动导风及自动扫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图;图2是扫风叶片驱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第一连杆端部的结构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图;图5是实施例三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图;图6是实施例四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扫风叶片驱动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室内机壳体,2、导风板,3、扫风叶片,4、导风驱动机构,5、叶片转轴,6、扫风驱动 机构,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摆臂,10、滑舌,11、条形槽,12、环槽,13、转套,14、主体 段,15、偏折段,16、主动齿,17、从动齿,18、水平转轴,19、条孔,20、齿轮,21、齿条,22、第三 连杆,23、舌部,24、条形滑槽,25、连杆转轴,26、条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1、导风板2及扫风叶 片3,导风板2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通过水平转轴18活动连接在室内机壳体1的第一端 及第二端上,扫风叶片3通过叶片转轴5活动的连接在导风板2上,且该导风板2导风驱动 机构4(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驱动机构4为导风电机)连接,还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杆 7及第二连杆8,第一连杆7与扫风叶片3连接,在水平转轴18的中心设有滑孔,第二连杆 8穿过该滑孔后与扫风驱动机构6(本实施例中,所述扫风驱动机构6为扫风电机)连接。本实施例中,导风板2为双层结构,扫风叶片3通过叶片转轴5活动的连接在导风 板2的上下两个翼上,在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8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环槽12及转套13,转 套13上设有垂直于第一连杆7及第二连杆8轴向方向的条孔19,第一连杆7及第二连杆8 通过环槽12及转套13活动连接。还包括摆臂9,所述扫风驱动机构6为扫风电机,该扫风电机的输出轴与摆臂9连 接,在摆臂9与第二连杆8之间设有相配合的滑舌10及条形槽11。所述第一连杆7包括主体段14及偏折段15,偏折段15相对于主体段14向旁侧偏 折,转套13设于偏折段15的端部并相对于偏折段15向内偏折,主体段14呈水平扁片状结 构。还包括相配合的主动齿16及从动齿17,主动齿16及从动齿17均活动连接在室 内机壳体1上,主动齿16与导风驱动机构4连接,从动齿17与水平转轴18固接(一体成 型),在从动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永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