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燕子掌中药降糖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此制剂的主要降糖成分为首次发现的天然降糖化合物3-甲基-2-丁烯基异胍,分子式为C↓[6]H↓[13]N↓[3],分子量为127.18,熔点为108℃,制剂中另有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成分及β-谷甾醇、D-甘露醇及氯化钾、氯化钠的混合体,其制备工艺有水煮法,水煮醇沉法,大孔树脂脱附法,各方法制成的制剂都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降糖制剂,但方法不同其得率和含量不一样,制药时根据要求采取其中的某种方法即可。本产品降低血糖效果明显,对病人整体机能改善显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体的说是以景天科青锁龙属、燕子掌中药材-饮片为原料制备的中药降糖制剂,属于降血糖的中药制剂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品种繁多,但一些西药的副作用大,并有后期继发性失效问题;中成药品种也不少,但效果都不太明显,燕子掌中含有降糖成分,1991年3月19日丁庆曾在日本申请过专利,申请号为3-81585,公开号为5-178749(见附件1),名称为“降血糖剂”,认为降血糖剂中含有效降血糖成分,至少有其所述的两种化合物的一种,并给出两种化合物结构,但说明书中未给出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命名,其结构式复杂,分子量大,是从鲜燕子掌的绿叶中提取的,1995年11月24日丁鉴在中国申请号为95117499.1,名称为“从燕子掌等植物中提取降血糖与营养物质的新工艺”,所采用的工艺是酒精超声萃取工艺,所提取的有效物质为不知是何种化学成分的DSP原粉(见附件2);1997年丁庆又申请名称为“燕子掌多糖”申请号为97112555.5,这种燕子掌多糖也是一种未知成分的物质(见附件3)。他们在中国申请中再未提及第一次申请中提到两种化合物。本课题经过大量细致的科研工作在燕子掌中提取一种降糖有效化学成分3-甲基-2-丁烯基异胍,经中国科技情报所检索中心联机检索国内外51个数据库,未发现同样化合物(见附件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从燕子掌中提取降血糖的有效化学成分,确定其化学成分和结构,并用燕子掌制备成中药制剂,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及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在对燕子掌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中,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出有机化合物3个,无机化合物2个,根据物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三个有机化合物经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含量在0.23%-0.42%、D-甘露醇,含量在0.95%-1.35%、新化合物3-甲基-2-丁烯基异胍,分子式为C6H13N3分子量为127.18,熔点为108℃化学结构式 其含量为4%-30%。无机物有氯化钾、氯化钠的混合体。经检索新化合物为首次发现,经四川中药研究所药理室按“新药研究指南”中的技术规范进行动物试验证明为有效降血糖化合物,其动物药理,毒理实验结果如表1所列表一连续ig 3-甲基-2-丁烯基异胍(C6H13N3)7天对四氧嘧啶高血糖鼠的血糖影响 注1.大剂量组为口服3-甲基-2-丁烯基异胍,每公斤每日25毫克2.小剂量组为口服3-甲基-2-丁烯基异胍,每公斤每日12.5毫克3.与模型对照比较′P<0.05;″P<0.01。现代医学证明化合物β-谷甾醇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止咳、抗癌、抗炎等药理作用;化合物D-甘露醇具有脱水,利尿及防治早期肾功能不全等药理作用。无机盐氯化钾具有降低血压的药理作用,因此包括以上几种化合物的燕子掌制剂是较为理想的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口服降糖药物。在用其治疗糖尿病时,不需用纯净的3-甲基-2-丁烯基异胍,只要提取物中3-甲基-2-丁烯基异胍含量达到4%以上即可,而其中的β-谷甾醇,D-甘露醇,氯化钾可起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效果。燕子掌中药降糖制剂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1、制备燕子掌饮片,燕子掌药用应全草入药,将燕子掌植物连根拨起,鲜草经晾晒去掉30%左右水分,用清水洗净切成长5-8cm,宽2-3cm的条块状,在阳光下或送干燥机中以低于60℃温度进行振动流化干燥,使含水率低于10%,杂质含量低于3%的技术规范,通过以上加工使燕子掌鲜品加工成中药饮片,得率为5%左右。2、水煮工艺及制剂将燕子掌饮片粉碎到过10目筛,加入2倍重量的水浸渍4小时,再加入10倍量水,煮沸2小时,收集第一次滤液;将第一次滤渣加入8倍量水,煮沸2小时后过滤,收集第二次滤液,再将第二次滤渣加入5倍量水,煮沸2小时后过滤,收集第三次滤液;合并第三次滤液,在水浴上浓缩至饴糖状流浸膏,将流浸膏在6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将干膏粉粉碎至过60目筛,得率为35-37%,加入赋形剂制备成胶囊或片剂,含有效降糖成分3-甲基-2-丁烯基异胍量为4%-7%。3、水煮醇沉工艺及制剂将2中的水煮流浸膏加入含量为95%的乙醇,使流浸膏中的乙醇浓度达60%,静置24小时后,减压过滤静置液,过滤去渣后,减压回收尽乙醇,再将药液水浴浓缩后在60℃减压真空干燥为干膏粉,将干膏粉粉碎至这60目筛,得率为10.5-12.5%,装胶囊或压成片,含有效降糖成分3-甲基-2-丁烯基异胍量为10%-15%。4、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及制剂将2中的三次水煮滤液合并后,使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树脂用量为饮片的2倍),流速2ml/min,cm2,用水洗涤吸附树脂柱(水量为饮片量的10倍左右),待水液流干后,用70%的乙醇洗脱(乙醇用量约为原料药量的7倍),流速1ml/min,cm2,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得流浸膏,将流浸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得率为0.8%,然后在60℃温度条件下真空干燥,粉碎至过60目筛,装胶囊或制成片剂,含有效降糖成分3-甲基-2-丁烯基异胍量为20%-30%。燕子掌的化学成分分离提取与结构鉴定将步骤3中的浸膏100克,拌入等量硅胶(100目-160目),装入索氏提取器,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四种溶剂进行抽提,然后浓缩分别得抽提物60克,15克,8克,6克。1、将氯仿部抽提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得白色针状晶体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化学名Stigmast-5-en-3-ol,(3β)-分子式C29H50O分子量414.69熔点实测值134-136℃文献值134-136℃化学结构式 结构鉴定红外吸收光谱(IR)数据测定表IRKBR(cm-1)文献值3424(OH) 2931(OH) 2863(OH)1461(OH)实测值3429(OH) 2935(OH) 2868(OH)1460(OH)文献值1370(CH3CH2) 1053(CH3CH2)956(CH3CH2)实测值1379.2(CH3CH2)1059(CH3CH2)956(CH3CH2)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定数据表1HNMR数据文献值0.68(S,CH3) 0.8(3H,S) 0.82(3H,S) 0.8 7(3H,S,CH3)实测值0.67(3H,S,CH3)0.8(3H,S,CH3) 0.81(3H,S,CH3)0.86(3H,S,CH3)文献值1.0(3H,S,CH3) 1.01(3H,S,CH3)5.35(1H,D,6-H)3.53(-1H,m,3-H)实测值0.99(3H,S,CH3)1.00(3H,S,CH3)5.35(3H,S,CH3)3.53(1H,M,3-H)0.87(3H,S,CH3)质谱(MS)测定数据表EI-MS文献值414(M+) 396(M-H2O)381(M-CH3-H2O) 329(M-CH3-H2O)实测值414(M+) 396(M-H2O)381(M-CH3-H2O) 329(M-CH3-H2O)文献值303(M-CH3-H2O)273(M-CH3-H2O)255(M-CH3-H2O)231(M-CH3-H2O)实测值303(M-CH3-H2O)273(M-CH3-H2O)255(M-CH3-H2O)231(M-CH3-H2O)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燕子掌中药降糖制剂,其特征在于此降糖制剂的主要降糖化合物为首次发现的天然降糖化合物,3-甲基-2-丁烯基异胍,分子式为C↓[6]H↓[13]N↓[3],分子量为127.18,熔点为108℃,化学结构式: *** 制剂中另含对治疗糖尿病有辅助作用的成分,为β-谷甾醇,含量在0.23%-0.42%、D-甘露醇,含量在0.95%-1.35%、氯化钾、氯化钠的混合体;制剂中天然降糖化合物3-甲基-2-丁烯基异胍的含量在4%-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东,杨家友,万尧德,汪汉卿,
申请(专利权)人:王福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