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巴雅尔图专利>正文

一种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770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前墙、后墙和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前墙和后墙顶部之间连接屋面,前墙和后墙的底部均设有沙石基础,沙石基础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外表面上设有保温膜,后墙内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保温板;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墙和后墙内部的进风管道装置和排风管道装置,进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前墙内部的进风管道,排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后墙顶部的通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沙石基础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可提高温室内温度4-5℃;温室屋面角度由原来30°提高到41°,使北纬40°以上高寒地区冬天阳光入射率达到90%,冬季温室可提高温度6-7℃。(*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塑料薄膜温室大棚为种植蔬菜、花卉、育苗等以及反季节蔬菜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条件,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拱棚,该温室大棚的结构由接地立杆和拱杆组成,通过它们将塑料 薄膜覆盖,这种温室大棚保温效果差,而且需要在塑料薄膜上设置上、下通风口,以防止大 棚内温度过高,有时在需要通风时往往通过揭开部分塑料覆盖薄膜达到通风目的,此过程 操作复杂,通风效果差,通风不可控,而且会造成因风过大导致塑料覆盖薄膜整体破坏,其 损失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室大棚,保温效果极好,采用前后内墙管道式动 力通风系统,通风操作可控,以克服现有温室大棚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前墙、后墙、 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以及安装在所述前墙和后墙的顶部之间连接屋面,位于水平面上方Im 处的屋面切线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1度,所述前墙和后墙的底部均设有沙石基础,沙 石基础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膜,所述后墙的内部 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保温板;所述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墙和后墙内部的 进风管道装置和排风管道装置,其中进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前墙内部的进风管道, 所述排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后墙顶部的通风机,通风机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横向管 道,横向管道的底部连接若干纵向管道,纵向管道的底部连接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穿过后墙 并且裸露在后墙外。所述沙石基础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所述后墙底部 沙石基础的内表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塑料槽,塑料槽内设有蓄热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沙石基础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可 以提高温室内温度4-5°C ;温室屋面角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41°,使北纬40°以上高寒 地区冬天阳光入射率达到90%,冬季温室可提高温度6-7°C ;温室后墙采用蓄热液蓄热,冬 季可以使温室提高温度5°C ;温室采用前后内墙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使温室在大风天气仍 然能在密闭条件下完成空气流通,这对于西北地区温室在春、夏、秋三季大风条件下完成空 气流通补充二氧化碳,在密闭条件下降低温室内温度,调控到作物生长最适温度具有重要 作用。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 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去掉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后墙内部的排风管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 室大棚后墙内部的排风管道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前墙;2、后墙;3、屋面;4、沙石基础;5、第一保温板;6、保温膜;7、第二保 温板;8、排风管道装置;81、通风机;82、横向管道;83、纵向管道;84、通风管道;9、蓄热液。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前墙1、后墙2、管道 式动力通风系统以及安装在前墙1和后墙2的顶部之间连接屋面3,位于水平面上方Im处 的屋面3切线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1度,所述前墙1和后墙2的底部均设有沙石基础 4,沙石基础4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保温板5,第一保温板5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膜6,所述 后墙2的内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保温板7 ;所述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前 墙1和后墙2内部的进风管道装置和排风管道装置8,其中进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前 墙1内部的进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装置8包括若干设置在后墙2顶部的通风机81,通风 机81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横向管道82,横向管道82的底部连接若干纵向管道83,纵向管 道83的底部连接通风管道84,通风管道84穿过后墙并且裸露在后墙2外。所述沙石基础 4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所述后墙2底部的沙石基础4的内表面上靠近 顶端处设有塑料槽,塑料槽内设有蓄热液9。具体使用时,墙体采用保温材料砖,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沙石基础4的底部与水 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可以提高温室内温度4-5°C ;温室屋面3角度由原来的30° 提高到41°,使北纬40°以上高寒地区冬天阳光入射率达到90%,冬季温室可提高温度 6-70C ;温室采用前后内墙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使温室在大风天气仍然能在密闭条件下 完成空气流通,这对于西北地区温室在春、夏、秋三季大风条件下完成空气流通补充二氧化 碳,在密闭条件下降低温室内温度,调控到作物生长最适温度具有重要作用,而以往通过揭 开部分塑料覆盖薄膜达到通风的目的,会造成因风过大导致塑料覆盖薄膜整体破坏,其损 失巨大;温室后墙2采用蓄热液9蓄热,蓄热液9是由一定浓度的盐溶液组成,其蓄热量是 水的20倍以上,可以使冬季温室温度提高5°C。权利要求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前墙(1)、后墙(2)以及安装在前墙(1)和后墙(2)的顶部之间连接屋面(3),所述前墙(1)和后墙(2)的底部均设有沙石基础(4),沙石基础(4)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保温板(5),第一保温板(5)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膜(6),所述后墙(2)的内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保温板(7);其特征在于该温室大棚还包括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所述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墙(1)和后墙(2)内部的进风管道装置和排风管道装置(8),其中进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前墙(1)内部的进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装置(8)包括若干设置在后墙(2)顶部的通风机(81),通风机(81)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横向管道(82),横向管道(82)的底部连接若干纵向管道(83),纵向管道(83)的底部连接通风管道(84),通风管道(84)穿过后墙并裸露在后墙(2)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墙(2)底部的沙石基础⑷的 内表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塑料槽,所述塑料槽内设有蓄热液(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沙石基础(4)的底部与水平面 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位于水平面上方Im处的屋 面(3)的切线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1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前墙、后墙和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前墙和后墙顶部之间连接屋面,前墙和后墙的底部均设有沙石基础,沙石基础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外表面上设有保温膜,后墙内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保温板;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墙和后墙内部的进风管道装置和排风管道装置,进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前墙内部的进风管道,排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后墙顶部的通风机。本技术有益效果沙石基础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可提高温室内温度4-5℃;温室屋面角度由原来30°提高到41°,使北纬40°以上高寒地区冬天阳光入射率达到90%,冬季温室可提高温度6-7℃。文档编号A01G9/24GK201726707SQ20102024165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关慧明, 巴雅尔图, 王宏伟, 黄斌 申请人:巴雅尔图;黄斌;关慧明;王宏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前墙(1)、后墙(2)以及安装在前墙(1)和后墙(2)的顶部之间连接屋面(3),所述前墙(1)和后墙(2)的底部均设有沙石基础(4),沙石基础(4)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保温板(5),第一保温板(5)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膜(6),所述后墙(2)的内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保温板(7);其特征在于:该温室大棚还包括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所述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墙(1)和后墙(2)内部的进风管道装置和排风管道装置(8),其中进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前墙(1)内部的进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装置(8)包括若干设置在后墙(2)顶部的通风机(81),通风机(81)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横向管道(82),横向管道(82)的底部连接若干纵向管道(83),纵向管道(83)的底部连接通风管道(84),通风管道(84)穿过后墙并裸露在后墙(2)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巴雅尔图关慧明黄斌王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巴雅尔图黄斌关慧明王宏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