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斌专利>正文

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0632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是由垂盆草、牛奶浆草、鹤虱、全虫、防风叶、牛蒡子叶、凤仙花、凤仙梗、苦参、薄荷、扁蓄、荆芥、柳叶、连壳、白花舌草、芥穗、紫草、蓬子菜配伍煎制的药液,其主要优点是:组方和配伍合理,煎制方法简单,易于制备成药;临床应用方法简单,疗程短,治愈率高,有效率可达100%,更突出的优点是:它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广普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置药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皮肤病是损害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且从现有的治疗角度看疑难病较多,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皮肤的组织病理变化因素概括有表皮的角化异常,颗粒层增厚、棘层增厚、瘤样增生、疣状增生、表皮萎缩和水肿、棘刺松解、表皮肉脓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色素异常等;真皮组织的病理变化因素包括肉芽肿、纤维蛋白样变性、淀粉样变、纤维化、真皮萎缩、还有血管或淋巴管增生扩张、皮内出血、非特异炎症、组织坏死、肿瘤等;皮下组织的病理改变是因真皮组织病变导至的皮下组织变性,坏死后的炎症细胞浸润造成的较多泡沫细胞和其它各炎症细胞。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在他觉症状中表现为原发性损害的主要有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脓疱、囊肿等;表现为继发性损害的有鳞屑、浸渍、糜烂、溃疡、裂隙、瘢痕、苔藓样变、萎缩等。在自觉症状中常表现为主要有痒、痛、烧灼感及麻木等。在对皮肤病的治疗中,仅外用药物疗法而言,其药物类型包括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抗菌剂、抗病毒剂、杀虫剂、角质促成剂、角质松解剂、腐蚀剂、抗肿瘤剂、遮光剂、脱色剂、外用糖皮质激素等。中药的外用皮肤病治疗,现有的组方和配伍,及制备方法等均各有千秋,用药十分繁杂,难以类举。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临床应用虽都有一定疗效,但要求确诊十分精细,用药针对性须极强,方法繁锁,用药庞杂,故此影响疗效,疗程较长,治愈率低,也会加重患者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痛苦和负担。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从多例皮肤病的个案研究入手,总结其发病根源之普遍规律,依照中医的辩症施治,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认为皮肤病虽其表症各有不同,诱发因素千差万别,但纠其根本皆因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细菌、病毒趁虚而入,导致机体细胞的破坏而发病。所以,本专利技术的主导思想是以激发人体免疫力,提高免疫功能为根本,辅以输通经络、活血化瘀为着眼点,研制了具有广普功能的可治疗多种皮肤疾病的纯中药外用制剂。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的组方由垂盆草、牛奶浆草、鹤虱、全虫、防风叶、牛蒡子叶、凤仙花、凤仙梗、苦参、薄荷、扁蓄、荆芥、柳叶、连壳、白花舌草、芥穗、紫草、蓬子菜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的配伍可以是垂盆草30~50克、牛奶浆草30~50克、鹤虱10~25克、全虫20~50克、防风叶20~50克、牛蒡子叶20~50克、凤仙花30~50克、风仙梗20~50克、苦参30~50克、薄荷20~50克、扁蓄20~50克、荆芥20~50克、柳叶20~50克、连壳30~50克、白花舌草30~50克、芥穗20~50克、紫草30~50克、蓬子菜20~50克;该药的制备方法是将前述的配伍组方先在60~80℃温水中浸泡1小时后,再煎煮1小时即可,漏其药液即制得水剂成药。用于临床可因人、因病而异,或用来湿敷、或浴先患部即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其主要优点是组方和配伍合理,煎制方法简单,易于制备成药;临床应用方法简单,疗程短,治愈率高,有效率可达100%,更突出的优点是它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广普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的典型实施例如下其组方及配伍是垂盆草40~50克、牛奶浆草40~50克、鹤虱15~25克、全虫30~50克、防风叶30~50克、牛蒡子叶30~50克、风仙花40~50克、凤仙梗30~50克、苦参40~50克、薄荷30~50克、扁蓄30~50克、荆芥30~50克、柳叶30~50克、连壳40~50克、白花舌草40~50克、芥穗30~50克、紫草40~50克、蓬子菜30~50克。其制备方法是将该配伍的组方先在70~80℃的温水中浸泡1小时,再煎煮1小时,漏其溶液,便可用于湿敷或浴洗患部的水剂成药。病例1治疗牛皮癣姓名张X、女性、8岁,于2000年1月有病兆发现。症状在颈部,面积5×6厘米,皮硬有白屑,边缘微隆起,有炎症红斑,自觉瘙痒。治疗以本专利技术的药液加热至50~60℃,擦洗患部,浸透至有白屑脱落,每日洗6~10次。如此治疗一周后,白屑和红斑及边缘隆起全部消退,表皮平复光滑,颜色基本恢复正常。现已观察一年,未见复发。病例2治疗脉管炎肌体溃烂患者姓名高X、男性,56岁,于2000年3月经医院诊断为脉管炎。临床表现左腿下肢肌肤有呈黑紫色凹塌,局部有界限清楚的湿润糜烂面,自觉灼热疼痛。治疗以本专利技术的药液浴洗患部,每日一次,洗后刮除创面腐败坏死组织,如此三日后,创面已无渗出物,见有肉牙萌生,继续八日后皮肤渐转红润。二十日后疮口完全平复,患部肌肤颜色恢复正常,属痊愈。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是由垂盆草、牛奶浆草、鹤虱、全虫、防风叶、牛蒡子叶、风仙花、凤仙梗、苦参、薄荷、扁蓄、荆芥、柳叶、连壳、白花舌草、芥穗、紫草、蓬子菜煎制的药液,其特征在于该药由垂盆草30~50克、牛奶浆草30~50克、鹤虱10~25克、全虫20~50克、防风叶20~50克、牛蒡子叶20~50克、凤仙花30~50克、凤仙梗20~50克、苦参30~50克、薄荷20~50克、扁蓄20~50克、荆芥20~50克、柳叶20~50克、连壳30~50克、白花舌草30~50克、芥穗20~50克、紫草30~50克、蓬子菜20~50克组方,煎制得水剂成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其特征是将其配伍组方先在60~80℃温水中浸泡1小时后,再煎煮1小时制得的用于湿敷或浴洗患部的水剂成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是由垂盆草、牛奶浆草、鹤虱、全虫、防风叶、牛蒡子叶、凤仙花、凤仙梗、苦参、薄荷、扁蓄、荆芥、柳叶、连壳、白花舌草、芥穗、紫草、蓬子菜配伍煎制的药液,其主要优点是:组方和配伍合理,煎制方法简单,易于制备成药;临床应用方法简单,疗程短,治愈率高,有效率可达100%,更突出的优点是:它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广普性。文档编号A61P17/00GK1322544SQ01106220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文斌 申请人:张文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是由垂盆草、牛奶浆草、鹤虱、全虫、防风叶、牛蒡子叶、凤仙花、凤仙梗、苦参、薄荷、扁蓄、荆芥、柳叶、连壳、白花舌草、芥穗、紫草、蓬子菜煎制的药液,其特征在于该药由垂盆草30~50克、牛奶浆草30~50克、鹤虱10~25克、全虫20~50克、防风叶20~50克、牛蒡子叶20~50克、凤仙花30~50克、凤仙梗20~50克、苦参30~50克、薄荷20~50克、扁蓄20~50克、荆芥20~50克、柳叶20~50克、连壳30~50克、白花舌草30~50克、芥穗20~50克、紫草30~50克、蓬子菜20~50克组方,煎制得水剂成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