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工具的手柄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9089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压缩空气驱动式打入工具的手柄部,对于打入操作时产生的后坐力等而言,其不仅可提高防滑效果,还可使使用者易于握住该手柄部,并可使其很少产生疲劳。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现有手柄部进行了改进,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其结构如下:将食指(F2)抵靠在开关杆(5)上,再用拇指(F1)、中指(F3)、无名指(F4)、小指(F5)围住手柄部(10)并把持它时,结合这4根手指(F1、F3、F4、F5)的作用,当设置防滑线L1~L6时不仅可以可靠地实现防滑的目的,还能获得良好的把持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用于压缩空气驱动式打入工具等手持工具的手柄部。技术背景对于压缩空气驱动式工具而言,如在打钉枪等打入工具中,包括内置有击打用活 塞的主体部、从主体部的顶端向打入方向延伸的射出部、以从主体部的侧部朝向侧向突出 的方式设置的手柄部和以架设在手柄部和射出部之间的方式设置的钉仓。使用者使用该打 入工具时的姿势是用单手把持手柄部而使其射出部朝向被钉材。在手柄部的基部附近设置 有扳机式开关杆,使用者用把持手柄部的手的食指拉动操作该开关杆时,会由主体部完成 击打动作。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打入操作时的把持力或防滑效果,人们对手柄部做了各 种各样的改进。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柄部具有如下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结构,即,在采用压 铸方法制成的筒形手柄主体的表面上覆盖有同样呈筒形的由橡胶材料制成的表皮材料。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90505号但是,人们希望提供具有如下特征的上述手柄部其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把持力而 提高把持它的使用者的安全感,还要使使用者容易地把持而能使其很少产生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技术方案,通过进一步改进手持 工具所具有的手柄部上的以凹凸为主的形状,提高把持它的使用者的安全感并使其很少产 生疲劳,从而进一步提高上述打入工具的附加值。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手柄部具有各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结构。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手柄部时,由于把持该手柄部的手的各指尖会分别抵靠防 滑线,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滑,从而可以使使用者易于把持它并提高其安全感,还可使其以更 小的把持力可靠地把持它而使使用者很少产生疲劳。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手柄部,采用通常方法把持该手柄部时,能使分别对应于 在松开拇指的方向(手指离开的方向)和相反于松开其他手指的方向设置的防滑线可靠地 起到防滑作用。当打入工具的手柄部基部附近具有扳机式开关杆时,从通常情况下的用食指拉动 操作该开关杆的情况变为松开上述其他手指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方向和松开拇指的方 向反向的情况。此时,由于松开拇指用防滑线的方向和松开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各个防滑 线的方向相反,所以能使把持该手柄部的所有手指可靠地实现防滑作用。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手柄部时,由于其平凸部会嵌入把持它时通常发生下凹的 手掌中并与之抵靠(紧贴),所以能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把持感(紧紧握住的感觉),从而 可使使用者易于把持它并提高其安全感,还能使其很少产生疲劳。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手柄部时,无论是右撇子使用者还是左撇子使用者,都能使把持该手柄部的手的各指尖抵靠防滑线而可靠地起到防滑作用,而且可使把持它的左撇 子使用者或右撇子使用者都易于把持并使其产生安全感,还能使其很少产生疲劳。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手柄部时,由于其平凸部会嵌入采用通常方法把持它时发 生下凹的手掌中并与之抵靠,所以能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把持感,从而可使使用者易于把 持它并提高其安全感,还能使其很少产生疲劳。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部的打入工具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手柄部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III)-(III)线进行剖切时的剖视图,其为手柄部的横 截面图。图4是沿图1中箭头(IV)方向观察打入工具时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 手持工具,2 机身部,3 射出部,4 钉仓,5 开关杆,6 连接空气软管用插头, 7 开关阀,10 手柄部,11 手柄主体,12 把持部,Ll 第一防滑线,L2 第二防滑线,L3 第 三防滑线,L4 第四防滑线,L5 第五防滑线,L6 第六防滑线,17 平凸部,Fl 拇指,F2 食 指,F3 中指,F4 无名指,F5 小指,P 手掌,HR 右手,HL 左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1 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 手柄部的手持工具1。在下述实施方式中,以压缩空气驱动式打入工具作为手持工具的一个 例子进行说明。上述手持工具1包括机身部2、射出部3、手柄部10和钉仓4。机身部2中内置有 以压缩空气为驱动源而工作的击打机构。该击打机构包括被压缩空气往复驱动的活塞、以 不可漏气的方式收纳上述活塞的气缸和向气缸上腔供气及从中排气的顶阀等。由于所述击 打机构只要具有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即可,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其不需作变更,所以省 略其详细说明和图示。射出部3是起到对被机身部2的击打机构击打的击出件进行引导的部件,击出件 会从其顶端击出。由于射出部3也是只要具有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即可,所以省略其详细说 明。钉仓4以架设在上述射出部3和手柄部10的顶端部之间的状态安装。该钉仓4 中收纳有多个击出件,击出件与机身部2的击打动作联动而被一个个地送入射出部3中。手柄部10以从机身部2的侧面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该手柄部10的顶端 安装有连接用于提供压缩空气的软管的插头6。所提供的压缩空气存储在该手柄部10中。在上述手柄部10的基部附近前侧的机身部2的侧部,设置有供使用者用食指F2 拉动操作的扳机式开关杆5,使用者拉动操作该开关杆5时,内置在该手柄部10基部的开关 阀7打开,压缩空气会提供给机身部2 —侧,由此,击打机构会工作而完成击打动作。如果使用者用右手HR把持手柄部10,并在食指F2抵靠开关杆5的状态下使用该 手持工具1。此时,如图2所示,手柄部10被使用者右手HR的拇指F1、中指F3、无名指F4和小指F5等4根手指握住。本实施方式的最大特征是在上述手柄部10的表面上具有以凹凸为主的形状。手 柄部10具有与机身部2的壳体形成一体的手柄主体部11。手柄主体部11通过压铸加工的 方法制成,具有所需的强度并形成大致圆筒形。该手柄主体部11的表面上安装有由合成树 脂制成的把持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12也大致呈圆筒形,手柄主体部11嵌入把持 部12的内周侧,把持部12以紧贴着该手柄主体部11的表面并围住它的方式安装。把持部 12通过粘接等方法牢固地固定在手柄主体部11上,其与手柄主体部11不会发生错位。把持部12通过整体成型的方法制成。如图2所示,在该把持部12的左侧面设置 有防止拇指Fl滑动的第一至第三防滑线Li、L2、L3和防止其他手指如中指F3、无名指F4、 小指F5滑动的第四至第六防滑线L4、L5、L6以及抵靠握住它的右手HR的手掌P的平凸部 1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把持部12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至第三防滑线Li、L2、L3。用来 防止拇指Fl滑动的第一至第三防滑线L1、L2、L3的形成方式是从把持部12的左侧面上端 部附近沿着斜向前侧下方的路径形成,其相互之间的间隔逐渐变大。如图2所示,右手HR 的拇指Fl从后侧(操作者一侧)伸向一根或多根防滑线Ll (L2、L3),其指尖与一根或多根 防滑线Ll (L2、U)抵靠。如图3中双点划线部分所示,用来防止拇指Fl滑动的第一至第三防滑线Li、L2、 L3的截面呈突起形状(呈后侧的倾斜较为平缓的突起形状),该截面突起形状能够起到防 止抵靠的拇指Fl滑向后侧(操作者一侧)的作用。从用来防止拇指Fl滑动的第一至第三防滑线L1、L2、L3的下部就势连接设置有3 根防滑线(第四至第六防滑线L4、L5、L6),其相互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并分别沿着该手柄 部10的长度方向向下延伸。该第四至第六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工具的手柄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防滑线,用于防止把持所述手柄部的手的各指尖向松开方向滑动,所述防滑线沿着所述手柄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排设置在所述手柄部周围,其位置根据手指的长度进行设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蜂须贺智弘森亮太西土典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