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泳麟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信号驱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59306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信号驱动锁,包括锁座以及拉钩,所述拉钩的中部铰接于锁座上,所述拉钩和锁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拉钩的圆弧部设置有一缺口,所述锁座上穿接有一转轴,转轴的中心线设于缺口边缘的运动弧线以内,转轴上与拉钩交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的切面处于转轴的中心线以下,转轴与锁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等控制转轴的动作实现对上锁开锁动作的控制,其结构可以实现电子驱动的效果,并不需要进行手动操作过程,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体结构,特别是一种利用电子信号进行驱动的锁体结构, 适合应用于摩托车座垫锁、汽车尾箱锁等方面。
技术介绍
传统的摩托车座垫锁、汽车尾箱锁等都是利用机械的方式实现的,如中国专利 2006200673411所公开的一种摩托车座垫锁,其包括座垫锁头、锁座,锁座上设置有拉钩,当 需要开锁时,需要利用钥匙进行转动锁芯,通过拉索和拨柱使得拉钩转动,实现开锁。这种 机械式锁以及类似的结构实现方便,使用最为广泛。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出 现一种可以免去手动钥匙操作的锁,以便在使用时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操作,但一直以来 人们都没有找到如此一种适合使用的锁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方便、由电子信号进行 驱动的锁体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摩托车座垫锁、汽车尾箱锁以及其他的类似锁体结构上。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信号驱动锁,包括锁座以及拉钩,所述拉钩的中部铰接于锁座上,所述拉 钩和锁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拉钩的圆弧部设置有一缺口,所述锁座上穿接有 一受电机驱动的转轴,转轴的中心线位于缺口边缘的运动弧线以内,转轴上与拉钩交接的 位置处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的切面处于转轴的中心线以下,转轴与锁座之间设置有第二 弹性元件。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拉钩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锁座上设置有与限位块相 配合的限位卡座。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挂钩的中部穿接于一圆轴上,圆轴的两端与锁座连接。 进一步,所述挂钩的中部穿接于圆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包括 分别套接于挂钩两边圆轴部分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 压接于拉钩上的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两侧分别与挂钩和锁座接触,弹簧的活 动端分别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引出并固定抵接在锁座上。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弹簧,弹簧套接于转轴位于锁座外面 的一端上,转轴的末端设置有开槽,弹簧的一活动端固定抵接于开槽上,另一活动端固定抵 接于锁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拉钩可以在锁座中活动转动,拉钩的动 作和位置与锁的上锁开锁动作是密切相关的,在本技术中,拉钩的动作和位置受转轴 和第一弹性元件的控制,其中的转轴利用电机进行驱动时,通过控制电机的动作便可以控 制转轴的动作,使得拉钩卡合于转轴的卡口上不动令到锁保持上锁状态,或者使得拉钩从 卡口处脱出令到锁体结构开锁,这种简单巧妙的结构可以实现电子驱动的效果,并不需要进行手动操作过程,使用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处于开锁状态的拉钩和转轴相对位置示意图;图5为处于上锁状态的拉钩和转轴相对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子信号驱动锁,包括锁座1以及拉钩 2,所述拉钩2的中部铰接于锁座1上,所述拉钩2和锁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3,其 中锁座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进行改变,如图1和图2所示,拉钩2为用于实施 上锁和开锁动作的关键部件,其包括圆弧部21以及锁勾部23,锁勾部23与外面的上锁端配 合工作,当拉钩2转动到某一位置时,锁勾部23的开口向上,上锁端从开口脱出,锁打开,当 需要上锁时,上锁端受力压向开口位置上,使得锁勾部23带动拉钩2克服第一弹性元件3 的反向作用力而复位,当拉钩2在锁勾部23的带动下回复到某一位置时,拉钩2位置锁定, 锁恢复上锁状态。为了能够通过电子驱动的方式实现上述的上锁和开锁过程,拉钩2的圆弧部21设 置有一缺口 4,锁座1上穿接有一受电机驱动的转轴5,转轴5的中心线51位于缺口 4边缘 的运动弧线以内,转轴5上与拉钩2交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卡口 6,所述卡口 6的切面61处 于转轴5的中心线51以下,转轴5与锁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7。在实际应用时, 该转轴5的驱动方式优选采用驱动电机,并且进一步优选为直流电机,转轴5的一端可以直 接作为电机的转杆伸入到电机内,当电机通电时,转轴5直接转动,这是本技术一种较 优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工作时,转轴5上的卡口 6和拉钩圆弧部21上的缺口 4配合工 作,当需要锁定拉钩2的位置时,拉钩2的缺口 4压合在卡口 6,由于转轴5的中心线51位 于缺口 4边缘的运动弧线以内,因此缺口 4压合在卡口 6上时缺口 4的边缘位置越过切面 61的中轴线,转轴5不会在缺口 4的压合作用力下自转,具有良好的自锁效果;当需要开锁 时,电机驱动转轴5旋转,缺口 4的限制作用解除,卡口 6的切面61处于转轴5的中心线51 以下可以确保缺口 4具有足够的位置可以从卡口 6移出。此外,为了限制开锁时拉钩2的位置,拉钩2上设置有限位块22,锁座1上设置有 与限位块22相配合的限位卡座11,当缺口 4的限制解除时,拉钩2在第一弹性元件3的作 用力下转动,当其上面的限位块22抵触到限位卡座11时,转动自动停止。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挂钩2的中部穿接于一圆轴8上,圆轴8的两端与锁座 1连接,这种安装方式可以确保挂钩2的转动更加简单方便。跟进一步优选的是,挂钩2的 中部穿接于圆轴8的中间位置,第一弹性元件3为弹簧,弹簧包括分别套接于挂钩2两边的 圆轴上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以及连接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并压接于拉钩2 上的第三部分33,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的两侧分别与挂钩2和锁座1接触,弹簧的活动端分别从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引出并固定抵接在锁座1上,活动端抵接于锁座 1上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这种设置方式的好处是使得挂钩2的位置受到两边弹 簧的限制,其位置基本固定于圆轴的中心位置上。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弹性元件7为弹簧,弹簧套接于转轴5位于锁座1外面 的一端上,转轴5的末端设置有开槽52,弹簧的一活动端71固定抵接于开槽52上,另一活 动端72固定抵接于锁座1上,其中活动端72抵接于锁座1上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当本技术作为摩托车的座垫锁时,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进 一步说明,其中图6为上锁时的拉钩2和转轴5相对位置示意图,缺口 4压合于转轴5的卡 口 6上,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转轴5的中心线位于缺口 4边缘的运动弧线以内,因此缺口 4的边缘越过卡口切面6的中轴线,缺口 4与卡口 6完全卡合,拉钩2锁定,锁不能打开,座 垫下的储物室处于密闭状态;当需要打开时,转轴5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转动,转轴5上的 卡口 6转向内侧位置,当卡口 6转到某一位置时,缺口 4上的限制作用解除,拉钩2在第一 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旋转,拉钩2转动到一定位置后锁打开,完全打开后的拉钩2和转轴5 的相对位置参照图6所示,此时用户可以打开座垫下面的储物室使用;当需要关闭锁时,座 垫在人们的作用力下闭合,座垫在闭合过程中其上方的上锁结构会带动拉钩2向开锁的相 反方向旋转,由于转轴5在电机驱动下只会在一瞬间转动,转动后缺口 4偏离转轴位置,此 时卡口 6会在第二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压在拉钩2的圆弧部21上,缺口 4随拉钩2往回运 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信号驱动锁,包括锁座(1)以及拉钩(2),所述拉钩(2)的中部铰接于锁座(1)上,所述拉钩(2)和锁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2)的圆弧部(21)设置有一缺口(4),所述锁座(1)上穿接有一转轴(5),转轴(5)的中心线(51)位于缺口(4)边缘的运动弧线以内,转轴(5)上与拉钩(2)交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卡口(6),所述卡口(6)的切面(61)处于转轴(5)的中心线(51)以下,转轴(5)与锁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泳麟冯瑞源
申请(专利权)人:谭泳麟冯瑞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