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怀琛专利>正文

一种去除人体赘生物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2555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除人体赘生物和组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药物为三氯乙酸水溶液,其重量比浓度为100∶1800-2400即水∶脱水三氯乙酸也就是1800%-2400%(重量比浓度)的三氯乙酸水溶液,该药物在皮肤、粘膜组织及赘生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可用在人体组织微细结构及较大结构去除,尤其是对美容要求较高的组织及赘生物的去除无瘢痕无不良反应,效果俱佳,具有独特的作用和良好的临床效果,应用于皮肤、粘膜及皮肤粘膜以外的人体各部位的组织及赘生物的去除,使用该药物毒性低、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五官科、外科、妇科、皮肤科、肿瘤科、医学美容科、性病科等各方面的有关组织去除治疗工作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除人体赘生物及组织的药物,还涉及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和该药物在所有组织及其赘生物去除的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去除人体组织及其赘生物的方法有外科手术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外科手术风险大,有疤痕;物理方法周期长而效率不理想或周期短而留瘢痕;化学药物剥脱法因安全问题等而较少应用,应用的药物通常有苯酚、硝酸银、三氯醋酸,前二者因有较大毒性及剥脱的范围较小而不常使用。有教科书上记载“用33.3%或50%(重量比)浓度的三氯乙酸溶液,具有较强腐蚀性,常伴有疼痛。用棉签蘸药液涂于疣体表面,每日一次,2-3次可使疣体去掉。本剂不适于疣体融合成片者,孤立的少数小疣体可用此法,正常皮肤避免接触本剂。”(《性传播疾病诊断与药物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另一教科书上记载“80%-90%(重量比)浓度的三氯乙酸溶液,涂于疣体上,重复用药需间接1周”(《皮肤性病学》—广东科技出版社,97年4月第3版)。33.3%或50%或80%-90%(重量比)浓度的三氯乙酸水溶液,应用在皮肤、粘膜组织的赘生物去除有一定作用,但仅可去除薄层组织的赘生物,对深层的无效,还表现出以下一些缺陷1)固化(痂化)速度慢,需5至10秒种或更长时间才能起作用;2)组织去除作用差而慢,只能去除薄层组织,对较厚(>0.05cm)形体较大(>0.1cm的立方体)的组织块的去除速度慢或无效,一般需连续多次使用(3次以上)。形体超过0.5cm以上的立方体组织块的去除虽经多次使用仍难于去除,因而去除组织的范围及大小受到很大的限制;3)安全性较差,用药时,容易出现药液向作用部位周围及下部较大范围渗透的倾向,导致完好的皮肤和粘膜及皮下结缔组织受到伤害;4)止血作用差,止血作用不快,尤其在组织有较多渗出液时,则无法止血。浓度为33.3%-90%(重量比)的三氯乙酸溶液的配制是先称取33.3-90克脱水三氯乙酸,加入100毫升水中,不断摇动,使其完全溶解即得浓度为33.3%-90%(重量比)的三氯乙酸溶液。应用范围是皮肤上的雀斑、扁平疣及粘膜上的小疣体(尖锐湿疣)等薄层(<0.05cm)组织的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范围去除人体多种类赘生物和组织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超高浓度所述药物三氯乙酸的配制方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超高浓度三氯乙酸溶液在皮肤、粘膜上的各种组织及以外的其他组织如浆膜、脏器等的赘生物、组织的去除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分子式为CCl3COOH,结构式为 的脱水三氯乙酸按重量比配制成1800%至2400%的水溶液,即水∶脱水三氯乙酸比为100∶1800至100∶2400。该溶液的比重>1.3克/毫升。其配制过程是将100毫升水加入盛有100克脱水三氯乙酸的容器中,(采用水浴法助溶水温70℃),充分摇动,使其溶解,再加入100克脱水三氯乙酸,拌溶,继续加入100克脱水三氯乙酸,再拌溶,依次进行,直至达到加入1800克至2400克脱水三氯乙酸拌溶后形成1800%至2400%(重量比)的超高浓度三氯乙酸水溶液。专利技术人发现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不仅能去除皮肤上的雀斑、扁平疣,粘膜上的小疣体(尖锐湿疣),还能去除皮肤上的痣、胎记、毛细血管瘤、皮瘤、寻常疣、传染性软疣、纹身、纹眉、疤痕、汗管瘤,粘膜上的痔疮(包括内痔、外痔及混合痔)、生殖器疱疹、脏器粘膜(包括宫颈縻烂、宫颈息肉、阴道尖锐湿疣),皮下结缔组织的巨大寻常疣、巨大兰痣,浆膜方面的宫颈炎縻烂以及人体其他部位的赘生物和组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良效果1、安全性好,本专利技术药物经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千例尚未发现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经作用的组织恢复良好(一般在10天内即愈合);2、作用程度与范围大小深浅易控制。所述药物对组织的固化(痂化)仅作用于药液涂抹到之处,不向作用部位组织周围及深层自行渗透(如以牙签蘸取一滴药于手臂皮肤上形成的痂面厚度<0.05cm),故可以通过药物使用的量及作用部位控制来决定药物作用范围和作用程度,对数量多,形体较薄,不易切除以及有美容要求的组织去除尤为合适,对形体较大、较厚的去除组织可用竹牙签轻扎、轻挑使药液布满该组织,凡该药液进入的组织即可去除,未进入处不去除;3、应用范围广,所述药物经动物试验和临床千例不同疾病的应用表明,所述药物不仅可应用在人体皮肤、粘膜的组织去除中,还能应用在皮肤、粘膜以外的人体赘生物和组织的去除,可广泛应用于外科、五官科、妇科、肿瘤科、皮肤科、医学美容科、性病科等方面的有关组织去除工作中;4、创口恢复好,无后遗症,所述药物具有促进组织增生作用。用后形成的创口,因能快速形成致密的硬痂面,又无炎性物质渗出,一般无需抗炎处理,不感染、不发炎,粘膜五天内可痊愈,皮肤十天内可痊愈,不形成瘢痕,少数短期内有一定色素沉着,一般1-2个月内即自行消褪;5、有快速止血作用,所述药物对出血与渗血有用到即止的作用;6、固化(痂化)作用快,所述药物对组织产生作用的时间短,一般1-3秒钟内即可见作用面变白,半小时-1小时后变成褐色痂面,3-10天内痂脱落。毒理实验及临床应用试验1、动物试验,a、皮肤表面试验,选小白鼠十只,在皮肤面积5%的范围内涂抹所述药物,用药量0.01毫升,未见中毒反应;b、口服毒性试验,将所述药物用水稀释500倍按1.34克-13.4克/公斤给药,分三次从小鼠口中灌入,未见死亡;按0.67克-1.34克/公斤标准给药,将所述药物用水稀释500倍,一次性腹腔注射,未见死亡;2、人体试验,皮肤使用面积3cm2,用药量0.05毫升,未见中毒反应(自愿者5名);粘膜使用面积3cm2,用药量0.03毫升未见中毒反应(自愿者10名);浆膜使用面积5cm2,用药量0.1毫升,未见中毒反应(自愿者5名)。药理学实验我们在使用中基本按以下方式进行a、麻醉先用2%利多卡或0.1%丁卡因溶液涂抹或注射在处理部位,使其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b、用药用消毒竹牙签蘸取少许所述药物涂抹在需要去除部位,如去除组织较厚,可用牙签轻扎边蘸药液涂抹,使药液作用到需去除组织的全部;c、脱敏用棉签蘸取脱敏药物涂在去除组织上,防止过敏反应;d、脱痂愈合护理好上述已用药组织,待其结痂,自然脱落,一般创面无需消炎抗菌处理,如创面较大(直经>1cm),考虑使用消炎软膏外用。1、动物试验使用2龄小白鼠,采用上述方法,其结果为,白鼠皮肤反应情况变白—变褐色—无炎性渗出物—痂块边缘清晰;皮肤愈合自然,脱痂时间5至7天,愈合面皮肤表面光洁。2、人体试验皮肤试验情况与小白鼠情况相同;如对平痣的处理,按前述方法应用,注意用牙签蘸药液涂扎深部黑色组织,使药液深达黑色组织根部,对凸痣的处理,采用相同方法,注意牙签蘸药液轻扎痣体使药液渗入组织,皮肤愈合自然,脱痂时间为7天左右,愈合处皮肤光洁;对扁平疣,用前述方法,注意直经>0.3cm的疣体,用牙签蘸药液轻括表面,直经<0.3cm的小疣体,用牙签蘸药液轻扎一小洞即可,脱痂时间为7-10天,皮肤光洁;对尖锐湿疣,按上述方法应用,注意疣体上下涂满药液,直经1cm和厚0.5cm左右疣体用药一次,3天内即可全部脱落,厚1cm以上疣体需连续用药(即每天用药一次),下一次用药前用生理盐水洗去痂块后用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除人体赘生物和组织的药物是三氯乙酸水溶液,其水:脱水三氯乙酸为100∶1800-2400(重量比)即1∶18-24,也就是1800%-2400%(重量比浓度)的三氯乙酸水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怀琛
申请(专利权)人:王怀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