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学良专利>正文

透水地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54195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透水地膜,该透水地膜分为上下两层,上下层膜通过一定的宽度粘连在一起,形成正方形的最小单元。每个正方形的上层膜中央和下层膜四个角分别设置开口,通过上下层膜的夹缝形成雨水通道。在补充水分或利用雨水时,水进入上层膜开口,通过两层夹缝流入下层膜开口,并进入地表。在不补充水分时,由于上层膜开口和下层膜开口相互交错,使得该地膜有一到两层覆盖地表,因此水蒸气都留在地膜内。该地膜可以大面积广泛用于缺水少水地区农业生产、沙化地的治理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透水的地膜。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地膜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可以减少地表水汽蒸发,提高土地水含量,使得农 作物生产有较充沛水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现有的地膜仅能减少地表水汽蒸发,而无法 补充水分,使水无法透过地膜进入地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水地膜,该透水地膜可以方便补充 水分,同时可以更好的利用雨水,随时进行灌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水地膜,该地膜由上层膜和下层膜构 成,上层膜与下层膜间隔连接,所述上层膜设有上层膜开口,下层膜设有下层膜开口,且所 述上层膜开口通过上下层膜的夹缝与下层膜开口形成雨水通道。优选地,所述上层膜开口与下层膜开口相互错开。优选地,所述地膜的每个最小组成部分为正方形。优选地,所述上层膜正方形中央开口,下层膜四个开口分别位于正方形底边的四 个角。优选地,所述下层膜四个开口为直角扇形。本技术可透水式地膜,由上下两层组成,所述上层膜设有上层膜开口,下层膜 设有下层膜开口,且所述上层膜开口通过上下层膜夹缝与下层膜开口形成通道。与现有技 术相比,由于所述上层膜上设有上层膜开口,下层膜设有下层膜开口,且所述上层膜开口与 下层膜开口通过上下层膜的夹缝连通,在补充水分或利用雨水时,水进入上层膜开口,通过 两层夹缝流入下层膜开口,并流入地表。在不补充水分时,由于上层膜开口和下层膜开口相 互交错,使得该地膜至少有一层覆盖地表,因此水蒸气都留在地膜内。该地膜可以广泛用于 缺水少水地区农业生产、裸露地表的绿化,或者沙化地的治理、退耕还林,提高地表水含量、 沙漠和半沙漠化地区的绿化和防沙尘等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透水地膜实施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剖视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作进一 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水地膜实施例。所述透水地膜由上层膜1和下层膜2构成,上层膜1与下层膜2间隔连接,即在上 层膜1和下层膜2通过一定的宽度4连在一起,形成正方形单元。每个正方形单元的上层 膜1中间设有上层膜开口 11和下层膜2四个角位置分别设有下层膜开口 21,通过上层膜开 口 11、上层膜1与下层膜2之间的夹缝3及下层膜开口 21形成雨水通道。在补充水分或利用雨水时,水进入上层膜开口 11进入到下层膜2,并通过上层膜1 和下层膜2之间的夹缝3流入下层膜开口 21,并通过该下层膜上开口 21进入地表。在不需 要补充水分时,由于上层膜开口 11和下层膜开口 21相互交错,使得该地膜有开口的地方有 一层地膜覆盖,没有开口的地方有两层地膜覆盖,因此水蒸气都留在地膜内。由于所述地膜上层膜1设有上层膜开口 11,下层膜2设有下层膜开口 21,且所述 上层膜1和下层膜2夹缝形成雨水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述上层膜1上设有上层 膜开口 11,下层膜2设有下层膜开口 21,且所述上层膜开口 11与下层膜开口 21连通,在补 充水分或利用雨水时,水进入上层膜开口 11,通过两层夹缝3流入下层膜开口 21,并进入地 表。在不补充水分时,上层膜开口 11和下层膜开口 21相互交错,使得该地膜有开口的位置 有一层地膜覆盖,没有开口的地方有两层地膜覆盖,因此水蒸气都留在地膜内。该地膜可以 广泛用于缺水少水地区农业生产、裸露地表的绿化,或者沙化地的治理、退耕还林,提高地 表水含量、沙漠和半沙漠化地区的绿化和防沙尘等等。在上述实例中,所述上层膜开口 11和下层膜开口 21相互交错,使得该地膜有开口 的地方有一层地膜覆盖,没有开口的地方有两层地膜覆盖,因此水蒸气都留在地膜内;所述 下层膜开口 2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优选为四个;该下层膜开口 21的形状大小可 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扇形。所述上层膜1和下层膜2之间夹缝3的形状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 以设置为易于雨水流动的线性,四个开口分别位于正方体底边的四个角。具体地说,所述透水地膜由上层膜1和下层膜2地膜都均勻的分布着圆形开口,开 口之间的距离约为圆直径的两倍,上层膜和下层膜开口均勻错开以圆半径宽度粘在一起, 也就是以圆半径宽度通过下层膜开口的正中心与上层膜非开口的正中心将上下两层粘结 在一起,形成本技术的透水地膜。所述上层膜开口和下层膜开口可以设为其他使水通 流过的结构,例如开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 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透水地膜,其特征在于该地膜由上层膜和下层膜构成,其中上层膜与下层膜间隔连接,所述上层膜设有上层 膜开口,下层膜设有下层膜开口,且所述上层膜开口通过上下层膜的夹缝与下层膜开口形 成雨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地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膜开口与下层膜开口相互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水地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膜的每个最小组成部分为正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膜正方形中央开口,下层膜四个开口分别位于正方形底边的四个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式地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层膜四个开口为直角扇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透水地膜,该透水地膜分为上下两层,上下层膜通过一定的宽度粘连在一起,形成正方形的最小单元。每个正方形的上层膜中央和下层膜四个角分别设置开口,通过上下层膜的夹缝形成雨水通道。在补充水分或利用雨水时,水进入上层膜开口,通过两层夹缝流入下层膜开口,并进入地表。在不补充水分时,由于上层膜开口和下层膜开口相互交错,使得该地膜有一到两层覆盖地表,因此水蒸气都留在地膜内。该地膜可以大面积广泛用于缺水少水地区农业生产、沙化地的治理等。文档编号A01G13/02GK201854590SQ2010202205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马学良 申请人:马学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透水地膜,其特征在于:  该地膜由上层膜和下层膜构成,其中上层膜与下层膜间隔连接,所述上层膜设有上层膜开口,下层膜设有下层膜开口,且所述上层膜开口通过上下层膜的夹缝与下层膜开口形成雨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马学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