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世平专利>正文

马铃薯种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5309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种植机。该机主要由机架、种箱、排种机构、肥箱、开沟器、起垅铧和传动机构等组成。机架由前后两根横梁和两侧梁组成框架结构,机架上设有一四边形支架,支架上设置两个排种传动链轮和机架下面设置的排种主动链轮呈三角形设置,弯板型链条沿着呈三角形设置的传动链轮环绕设置,双排种勺经固定板分别螺接交错设置在链条弯板上,排种勺底部设置漏土孔,勺口边沿呈圆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弯板型链条输送种薯,运行平稳不夹种,故障率低,操作安全。由于种勺设有漏土孔可将种勺内的土和杂物清除。由于勺口边沿为圆弧形,在种植中不会夹伤或损伤种薯。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种植马铃薯可实现不重播、不漏播,一次播种保全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与小型拖拉机配套,也可与大型拖拉机配套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机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马铃薯种植机,存在播种空穴率、重播率高及伤种等播种质量差的问题。 专利号为200720116350. X,一种马铃薯种植机,机架上设置倒三角架,三角架外周设置前导 种弯管和后导种弯管,前、后导种弯管之间设置补种滑道,在支架的三角处的支点上安装有 排种链轮,排种勺设置在排种链条上。上述技术马铃薯种植机,排种链轮呈倒三角形设 置,设置补种滑道,排种链条围绕排种轮做环绕运动,可人工向种勺内添补薯种,实现无空 穴播种。但由于排种链条上的种勺排列设置不合理,种勺之间距离过近,容易夹种,伤害种 子,在支架处设置导种弯管,当链条运行倒弯管处,很容易夹伤补种人员的手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一勺一块种薯、降低重播、漏播和伤种率的 马铃薯种植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机主要由机架、种箱、排种机构、 肥箱、开沟器、起垅铧和传动机构等组成。机架前横梁上设置牵引悬挂装置和开沟器,机架 后横梁上设置起垅铧,两侧梁把前、后横梁连接成框架形机架,肥箱和种箱分别设置在机架 上,肥箱下面设置排肥机构,机架两侧设有补种座椅,机架上还设置一四边形支架,四边形 支架上设有两个排种链轮,与机架下面设置的排种主动链轮构成三角形排种传动机构,弯 板型链条沿着呈三角形设置的链轮环绕设置,双排种勺经固定板分别螺接交错设置在排种 链条的两个弯板上。所述排种勺勺底设置漏土孔,勺口上边向外下方折翻,使勺口上边形成圆弧形。所述排种勺漏土孔直径为1. 7-1. 9cm,所述排种勺勺口直径为4. 5-4. 8cm。本技术采用12A弯板链条输送种薯,运行平稳不夹种,故障率低,操作安全, 种勺设置漏土孔及种勺口边缘采用折边弧形,工作中不会损伤种薯,使种薯伤损率为零。 本技术设有补种座椅,可确保马铃薯种植不重播、不漏播,提高播种质量,该机与四轮 拖拉机配套,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为一体,可一次完成施肥、播种作业。附图说明图1、图2分别为本技术马铃薯种植机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3、图4为本技术马铃薯种植机的种勺在弯板链条上设置的正视图和A-A向 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马铃薯种植机,主要由机架、种箱1、排种机构、肥箱6、开沟器14、起垅铧19的传动机构等组成。机架前横梁12上设置牵引悬挂装置13和开沟器14, 机架后横梁20上设置起垅铧19,两侧梁18把前、后横梁连接成框架形机架,肥箱和种箱分 别设置在机架上,肥箱下面设置排肥轮和排肥管11,排肥管另一端与开沟器14相连,机架 两侧设有补种座椅9,机架上还设置一四边形支架5,四边形支架上设有两个排种链轮3、7, 与机架下面设置的排种主动链轮17构成三角形排种传动机构,弯板型链条2沿着呈三角形 设置的链轮环绕设置,双排种勺经固定板分别螺接交错设置在排种链条的两个弯板上。所述排种勺4勺底设置漏土孔21,勺口上边向外下方折翻,使勺口上边形成圆弧 形。所述排种勺漏土孔直径为1. 7-1. 9cm,所述排种勺勺口直径为4. 5-4. 8cm。地轮16设置在机架上,地轮轴上设置链轮15带动排肥轮10和排种主动链轮17运动。本技术马铃薯种植机的工作过程是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由地轮传递给排种 轮和排肥轮,使肥料经排肥轮、排肥管在开沟器开出的沟里落下,排种主动轮17带动排种 链轮3、7带动链条运动,链条上的种勺经过种箱将薯种带走并送到排种滑道8内,使种薯块 沿滑道顺利落进开沟器开出的沟内,起垅铧随后将薯种覆盖并起垅,完成马铃薯播种作业。 坐在补种座上的工作人员随时可对播种情况进行监控,还可随时向种勺内添补种块,达到 无空穴播种。该机与小型拖拉机配套一次可作业两条垅,与大型拖拉机配套可作业多条垅。权利要求一种马铃薯种植机,主要由机架、种箱(1)、排种机构、肥箱(6)、开沟器(14)、起垅铧(19)和传动机构等组成,机架前横梁(12)上设置牵引悬挂装置(13)和开沟器(14),机架后横梁(20)上设置起垅铧(19),两侧梁(18)把前、后横梁连接成框架形机架,肥箱和种箱分别设置在机架上,肥箱下面设置排肥轮和排肥管(11),机架两侧设有补种座椅(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一四边形支架(5),四边形支架上设有两个排种链轮(3、7),与机架下面设置的排种主动链轮(17)构成三角形排种传动机构,弯板型链条(2)沿着呈三角形设置的链轮环绕设置,双排种勺经固定板分别螺接交错设置在排种链条的弯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勺(4)勺底设置漏土 孔(21),勺口上边向外下方折翻,使勺口上边形成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种勺漏 土孔直径为1. 7-1. 9cm,所述的排种勺勺口直径为4. 5-4. 8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种植机。该机主要由机架、种箱、排种机构、肥箱、开沟器、起垅铧和传动机构等组成。机架由前后两根横梁和两侧梁组成框架结构,机架上设有一四边形支架,支架上设置两个排种传动链轮和机架下面设置的排种主动链轮呈三角形设置,弯板型链条沿着呈三角形设置的传动链轮环绕设置,双排种勺经固定板分别螺接交错设置在链条弯板上,排种勺底部设置漏土孔,勺口边沿呈圆弧形。本技术采用弯板型链条输送种薯,运行平稳不夹种,故障率低,操作安全。由于种勺设有漏土孔可将种勺内的土和杂物清除。由于勺口边沿为圆弧形,在种植中不会夹伤或损伤种薯。采用本技术种植马铃薯可实现不重播、不漏播,一次播种保全苗。本技术可与小型拖拉机配套,也可与大型拖拉机配套使用。文档编号A01C9/00GK201742714SQ20102021990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薛世平, 薛世飞, 黄立功 申请人:薛世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平薛世飞黄立功
申请(专利权)人:薛世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