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52733 阅读:1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包括接管,所述接管的下风口处设置有上下开口的风口组件,风口组件内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风叶组件,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叶及安装在风叶两端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在轴心的一侧设有转块,所述风口组件在接管内设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温控元件,温控元件的伸出杆抵触在上述转块上,转块与支架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转块可在温控元件的伸出杆的推动下或拉簧的拉动下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风叶组件由温控元件根据送风温度自动调节送风角度,无需人工调整送风模式,避免了送风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在通风口处的温控条 形喷射风口。
技术介绍
当公共场所(如到各种装配间等)面积很大时,利用安装于天花板上的送风口就 不能将空气均勻送到室内各处,或达不到送风效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侧壁安装喷口进 行送风,当送风与室温的温差不断发生变化时,可将送风气流向上(冷风)或向下(热风) 偏移,这种气流的上下偏移是通过上下摆动喷口来实现的,目前的喷口摆动一般依靠人工 调整,也有的产品通过电动调整,但不管是人工调整还是电动调整,均需要由人根据送风温 度来进行控制,电动调整仅能节省人力而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其风叶组件由温控元件根据送 风温度自动调节送风角度,无需人工调整送风模式,避免了送风不到位的情况出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包括接管,所述接管的风口处 设置风口组件,风口组件内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风叶组件,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叶及安装 在风叶两端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在轴心的一侧设有转块,所述风口组件在接管内设有支 架,支架上安装有温控元件,温控元件的伸出杆抵触在上述转块上,转块与支架之间连接有 拉簧,所述转块可在温控元件的伸出杆的推动下或拉簧的拉动下移动,进而带动风叶组件 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风口组件包括两块侧板,两侧板之间安装有两外框,两侧板与两外 框围设形成风道,所述风叶组件安装于该风道内。进一步的,所述风叶组件的旋转件的转轴安装在与其对应的侧板上,风叶组件的 风叶有两片且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转块呈圆柱状,且垂直的设置在一侧的旋转件上,所述转块对应于 温控元件伸缩杆的位置为直径略大的配合部。使用过程中,冬天送热风时,温控元件的伸出杆向外伸出,伸出杆带动转块同向移 动,转块带动旋转件向下转动,此时风叶组件为斜向下出风;夏天送冷风时,温控元件的伸 出杆由拉簧压紧回缩,转块也在拉簧的作用下回移,旋转件在转块的带动下向上回转,此时 风叶组件为斜向上出风。所述温控元件及支架的具体安装方式为所述支架安装固定在侧板上,所述支架 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有螺母,温控元件的安装部穿设在该螺母的孔内且安装部靠 近该螺母位置还紧配有薄螺母。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中设置了温控元件,温控元件可以根据送风温度调节送风方向,避免了送风不到位的情况出现。2.本技术与现有的普通条形风口相比,具有通风量大、噪声小、送风距离远的 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处于冬季出风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处于夏季出风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接管;2风口组件;21侧板;22外框;23风道;3风叶组件;31风叶;32旋转件;33转块;331配合部;4支架;41螺母;5温控元件;51伸出杆;52安装部;6 拉簧;7薄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包括接管1,所述接管1的风 口处设置有风口组件2,所述风口组件2包括两块侧板21,两侧板21之间安装有两外框22, 两侧板21与两外框22围设形成风道23,所述风道23内安装有可相对其转动的风叶组件 3,所述风叶组件3包括两片对称设置的风叶31及安装在风叶两端的旋转件32,所述旋转件 32的转轴安装在与其对应的侧板21上,所述旋转件32在轴心的一侧设有转块33,所述风 口组件2的侧板21在接管1内设有支架4,支架4上安装有温控元件5,温控元件5的伸出 杆51抵触在上述转块33上,转块33与支架4之间连接有拉簧6。其中,所述转块33呈圆 柱状,且垂直的设置在一侧的旋转件32上,所述转块33对应于温控元件5伸缩杆51的位 置为直径略大的配合部331。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元件5及支架4的具体安装方式为所述支架4上设有安装 孔,安装孔内固定有螺母41,温控元件5的安装部52穿设在该螺母41的孔内且安装部52 靠近该螺母41位置还紧配有薄螺母7。温控元件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安装,既稳固,又可靠。使用过程中,冬天送热风时,见图3所示,温控元件5的伸出杆51向外伸出,伸出 杆51带动转块33同向移动,转块33带动旋转件32向下转动,此时风叶组件3为斜向下出 风;夏天送冷风时,见图4所示,温控元件5的伸出杆51由拉簧6压紧回缩,转块33也在 拉簧6的作用下回移,旋转件32在转块33的带动下向上回转,此时风叶组件3为斜向上出 风。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 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包括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1)的风口处设置有风口组件(2),风口组件(2)内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风叶组件(3),所述风叶组件(3)包括风叶(31)及安装在风叶(31)两端的旋转件(32),所述旋转件(32)在轴心的一侧设有转块(33),所述风口组件(2)在接管(1)内设有支架(4),支架(3)上安装有温控元件(5),温控元件(5)的伸出杆(51)抵触在上述转块(33)上,转块(33)与支架(4)之间连接有拉簧(6),所述转块(33)可在温控元件(5)的伸出杆(51)的推动下或拉簧(6)的拉动下移动,进而带动风叶组件(3)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组件(2)包括两 块侧板(21),两侧板(21)之间安装有两外框(22),两侧板(21)与两外框(22)围设形成风 道(23),所述风叶组件(3)安装于该风道(2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组件(3)的旋转 件(32)的转轴安装在与其对应的侧板(21)上,风叶组件(3)的风叶(31)有两片且对称设 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上 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有螺母(41),温控元件(5)的安装部(52)穿设在该螺母(41)的 孔内且安装部(52)靠近该螺母(41)位置还紧配有薄螺母(7)。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33)呈 圆柱状,且垂直的设置在一侧的旋转件(32)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33)对应于温控 元件(5)伸缩杆(51)的位置为直径略大的配合部(33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安 装固定在侧板(21)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包括接管,所述接管的下风口处设置有上下开口的风口组件,风口组件内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风叶组件,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叶及安装在风叶两端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在轴心的一侧设有转块,所述风口组件在接管内设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温控元件,温控元件的伸出杆抵触在上述转块上,转块与支架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转块可在温控元件的伸出杆的推动下或拉簧的拉动下转动;本技术中的风叶组件由温控元件根据送风温度自动调节送风角度,无需人工调整送风模式,避免了送风不到位的情况出现。文档编号F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条形喷射风口,包括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1)的风口处设置有风口组件(2),风口组件(2)内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风叶组件(3),所述风叶组件(3)包括风叶(31)及安装在风叶(31)两端的旋转件(32),所述旋转件(32)在轴心的一侧设有转块(33),所述风口组件(2)在接管(1)内设有支架(4),支架(3)上安装有温控元件(5),温控元件(5)的伸出杆(51)抵触在上述转块(33)上,转块(33)与支架(4)之间连接有拉簧(6),所述转块(33)可在温控元件(5)的伸出杆(51)的推动下或拉簧(6)的拉动下移动,进而带动风叶组件(3)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耀新俞文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创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