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建信专利>正文

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及其所应用的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5129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及其所应用的触控面板,于一透明基材相对的上、下表面分别依序设有硬化涂层以及透明导电膜,使其由上而下依序为第一透明导电膜、上表面硬化涂层、透明基材、下表面硬化涂层以及第二透明导电膜,再于该第一、第二透明导电膜形成相互错位的第一、第二轴向电极,位于该透明基材上、下表面的第一、第二轴向电极则以该透明基材做为介电质,而形成矩阵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单片双面透明导电膜在应用上省略对位贴合可以缩短制程,提高良率,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
技术介绍
近年来触控感应装置有关的产制技术突飞猛进,已使其产品的效能及构件的质量 不断提升,在价格方面更是大幅降低,因而促使各式触控感应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项电 子产品上,例如应用作为笔记型计算机的鼠标板、虚拟触摸按键的电容式触控板,或是一般 被配置在个人数字助理(PDA)、电子字典、手机、MP3数字播放器、卫星导航屏幕(GPS)等小 型电子产品的屏幕上使用的电阻式触控板。习知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略包括一 χ轴感应层及一 y轴感应层,使χ、y轴感应 层绝缘地设置该触控板体之内,并将χ、y轴感应层分别接地并连接至一控制电路,运作时 藉由使用者的手指或导体碰触的瞬间产生一个电容效应,因而可藉由电容值的变化确定手 指或导体的位置;由于电容式触控板可用手指进行输入,具有输入操作的便利性,而其输入 操作不需经过触压,不会让面板有承受反复应力、变形导致损害的缺点,且该种触控面板的 组成构造简单、组件少,并且适合使用大量生产降低成本。然而,传统电容式触控面板均采用一片玻璃与另一片玻璃(G/G结构)或一片玻璃 与另两片透明导电膜(G/F/F结构),分别经黄光制程蚀刻成电极图形后再相互对位贴合, 这种对位贴合法要求精度极高,故制造良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可改良习有两片基板相互对位贴合 的结构,可提高良率及降低成本的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至少包括有一透明基 材,其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上表面硬化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上表面;第一透明导电 膜,设于该上表面硬化涂层表面;下表面硬化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下表面;以及第二透 明导电膜,设于该下表面硬化涂层表面。该上表面硬化涂层与第一透明导电膜间进一步设有光学薄膜。该上表面硬化涂层与第一透明导电膜间进一步设有光学薄膜,下表面硬化涂层与 第二透明导电膜间进一步设有光学薄膜。一种触控面板,至少包括有一透明基材,其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上表面硬化 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上表面;第一透明导电电极层,设于该上表面硬化涂层表面,该第 一透明导电电极层设有复数第一轴向电极;下表面硬化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下表面; 以及第二透明导电电极层,设于该下表面硬化涂层表面,该第二透明导电电极层设有复数 第二轴向电极,各第一、第二轴向电极相互错位。该第一、第二轴向电极可以为菱形图形。该上表面硬化涂层与第一透明导电电极层间进一步设有光学薄膜。该上表面硬化涂层与第一透明导电电极层间进一步设有光学薄膜,下表面硬化涂 层与第二透明导电电极层间进一步设有光学薄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于一透明基材相对的上、下表面分别依序设有硬化涂 层以及透明导电膜,使其由上而下依序为第一透明导电膜、上表面硬化涂层、透明基材、下 表面硬化涂层以及第二透明导电膜,再于该第一、第二透明导电膜形成相互错位的第一、第 二轴向电极,位于该透明基材上、下表面的第一、第二轴向电极则以该透明基材做为介电 质,而形成矩阵电容。低成本。利用本技术单片双面透明导电膜,可省略对位贴合以缩短制程,提高良率,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应用于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透明基材11 下表面112 第一透明导电膜13 第二透明导电膜15 第一轴向电极161 第二轴向电极171上表面111 上表面硬化涂层12 下表面硬化涂层14 第一透明导电电极层16 第二透明导电电极层17 光学薄膜18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至少包括有一透明基材11,其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111、112,该透明基材可以为PET (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酯)、PC(聚碳酸酯)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上表面硬化涂层12,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上表面111 ;第一透明导电膜13,设于该上表面硬化涂层12表面,该第一透明导电膜13以溅镀 或涂布方式,以形成穿透率大于85%且面电阻小于1000 Ω的第一透明导电膜13 ;下表面硬化涂层14,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下表面112 ;以及第二透明导电膜15,设于该下表面硬化涂层14表面,该第二透明导电膜15同样以 溅镀或涂布方式,且其穿透率同样大于85%且面电阻小于1000 Ω。故整体结构由上而下依序为第一透明导电膜13、上表面硬化涂层12、透明基材 11、下表面硬化涂层1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膜15,其中,该上、下表面硬化涂层12、14的作用 在于1、提高透明基材表面硬度防止制程中刮伤;2、建立阻隔效果防止透明基材吸湿后影 响介电值,以及3、建立抗蚀刻效果防止透明导电层蚀刻进行时,透明基材受到化学攻击。 整体结构影用于触控面板中时进一步分别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13以及第二透明导电膜15 进行图形蚀刻,以形成第一、第二透明导电电极层16、17,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其中,该第 一透明导电电极层16设有复数第一轴向电极161,该第二透明导电电极层17设有复数第二 轴向电极171,各第一、第二轴向电极161、171相互错位,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轴向电极161、171可以为菱形图形且分别呈X轴及Y轴方向错位设置,且各第一、第二轴 向电极161、171分别接地并连接至一控制电路(图未示),各第一、第二轴向电极161、171 则以该透明基材11做为介电质,而形成矩阵电容。故本技术中由单一透明基材的两面设置透明导电膜,而形成单片双面透明导 电膜应用于触控面板中时,可省略对位贴合以缩短制程,提高良率,降低成本。再者,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由上而下依序同样为 第一透明导电膜13、上表面硬化涂层12、透明基材11、下表面硬化涂层14以及第二透明导 电膜15,其中,进一步于该上表面硬化涂层12与第一透明导电膜13间进一步溅镀有光学薄 膜18,而该下表面硬化涂层14与第二透明导电膜15间进一步溅镀有光学薄膜18,该光学 薄膜18的目的在降低反射率提高光穿透率及调整色度。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一透明基材,其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上表面硬化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上表面; 第一透明导电膜,设于该上表面硬化涂层表面; 下表面硬化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下表面;以及 第二透明导电膜,设于该下表面硬化涂层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硬化涂层与第 一透明导电膜间进一步设有光学薄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硬化涂层与第 一透明导电膜间进一步设有光学薄膜,下表面硬化涂层与第二透明导电膜间进一步设有光 学薄膜。4.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一透明基材,其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上表面硬化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上表面;第一透明导电电极层,设于该上表面硬化涂层表面,该第一透明导电电极层设有复数 第一轴向电极;下表面硬化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下表面;以及第二透明导电电极层,设于该下表面硬化涂层表面,该第二透明导电电极层设有复数 第二轴向电极,各第一、第二轴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双面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一透明基材,其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  上表面硬化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上表面;  第一透明导电膜,设于该上表面硬化涂层表面;  下表面硬化涂层,设于该透明基材的下表面;以及  第二透明导电膜,设于该下表面硬化涂层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建信
申请(专利权)人:柯建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