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型输入装置及其束夹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4426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指环型输入装置及其束夹机构,包括一本体、一设于本体内的电路板、一设于电路板上并露出于本体顶部的光学触控模块、一位于本体底部的束夹机构及一设于本体内并露出本体底部的触控键;其中:该束夹机构包含两相对的夹臂,两夹臂顶端分别伸入本体底部的两长槽,并分别由一弹夹件所固定,两夹臂可供相对夹持于使用者的手指上,并视使用者手指粗细方便地调整其松紧度,又使用者可触摸本体顶部的光学触控模块以改变游标位置,欲执行确定动作时则以手指下压本体,使本体底部的触控键因反作用力而被触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输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束夹机构的指环型输入 装置,可利用束夹机构束夹在使用者的手指上,并可方便地依使用者手指粗细调整其松紧度。
技术介绍
自电脑视窗操作系统问世以来,鼠标等轨迹装置即成为使用电脑不可或缺的输入 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轨迹装置的设计不再局限于桌上型的鼠标形式,且为了方便携带, 在设计上已尽其可能的小型化,在此设计趋势下,轨迹装置的许多机构必须随之调整,例如 机械式的编码模块较占空间,成为轨迹装置缩小体积的障碍,为解决此一问题,乃有光学编 码模块问世,而取代了现有的机械式编码模块,如申请人先前在中国台湾提申且已公开的 申请第97117289号“光学轨迹感测模块”专利技术专利,该光学轨迹感测模块是设于一电子装 置内,且对应位于该电子装置上所设一透光片的下方,当使用者以手指或其他物件接触该 透光片时,将为电子装置内部的光学轨迹感测模块所感知,并随着手指或物件在透光片上 移动,以改变游标位置。由上述可知,为了满足轨迹装置的小型化,相关的机构必须配合改变其设计。尽管 轨迹装置的小型化为一贯的设计重点,但在小型化的同时,仍需考虑其操作上的便利性,换 言之,理想的轨迹装置必须在体积与操作便利性上同时获得满足,而如何兼顾前述条件,则 需在构造上作整体性的通盘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指环型输入装置,其体积小巧,不仅方便携带, 且使用时是夹持在使用者手指上,利用简单的手指活动即可轻易地操作输入装置。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指环型输入装置的束夹机构,其包括一本 体,具有一底部,该底部形成有两长槽,两长槽是以其长轴作直线排列;两相对的夹臂,两夹 臂顶端分别伸入本体底部的两长槽;两弹夹件,是位在本体内,分别与两夹臂的顶端结合, 且分别抵掣在本体的内底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指环型输入装置,包括有一束夹机构,包含一本体、两夹臂及两弹夹件,其中本体是呈中空状,具有一顶部 及一底部,其底部形成有两长槽,两长槽是以其长轴作直线排列;两夹臂顶端分别伸入本体 底部的两长槽,两弹夹件是位于本体内,且分别与两夹臂的顶端结合,且分别抵掣于本体的 内底面,由此,两夹臂可分别在两长槽内滑动,其静止时则由弹夹件维持其位置;一电路模块,是设于前述本体内,包含一电路板及一触控开关,该触控开关并露出 本体底部,且与电路板构成电气连接;一光学触控模块,是设于前述电路板上并露出于本体顶部;本技术的输入装置是类似于一指环构造,可供夹持在使用者的手指上,并利用手指进行操作,具体而言,使用者可触摸本体顶部的光学触控模块以改变游标位置,而欲 执行确定动作时则以手指下压本体顶部,使本体底部的触控开关因反作用力而被触动;再 者,为使前述输入装置可以稳当地固定在使用者的手指上,既不会因太松而轻易脱落,也不 致因太紧而造成不适,故本技术的束夹机构令两夹臂可因应使用者手指的粗细而方便 地调整其距离,以兼顾稳固与舒适性。前述输入装置,不仅体积小可方便携带收纳,更利用 指环型设计使其可以固定在手指上操作而极具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元件分解图(仰视角度)。图4是本技术的一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剖视及夹臂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剖视及触控开关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包含一束夹机构 40、一电路模块20及一光学触控模块30,该束夹机构40包含一中空本体10、两夹臂41、42 及两弹夹件43 ;其中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0包括一底座11及一上盖12,该底座11是呈圆盘状,其具有 一底部,该底部的圆周边缘形成向上延伸的连续挡墙,而在挡墙顶端形成一开口,其内部空 间可供容置前述电路模块20及束夹机构40的其他元件(详情容后陈述);又底座11上形 成有一穿孔110及两长槽111,该穿孔110是位于底座11中央,两长槽111分别位于穿孔 110的两侧,并以长轴作一直线排列;再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底座11在两对角处分别形 成一固定孔112,又在内底面上四对角处分别形成一向上延伸的固定柱113,其中两固定柱 113分别位于固定孔112周边,供相对结合上盖12之用。再底座11的外底面上分别形成有 数道突出的轨条114及一突出的限制块115,所述轨条114分别为细长的凸肋条,且呈平行 排列;又限制块115是呈椭圆形,其位于底座11外底面的中央处,前述穿孔110并位于该限 制块115上。该上盖12也是圆盘状,其具有一顶部,该顶部边缘向下延伸一连续挡墙,该挡墙 的外径与底座11的挡墙匹配,其相对组合后构成一中空的内部空间;本实施例中,该上盖 12的顶部形成有一通孔120及第一、第二按键孔121、122,其中通孔120是位在顶部中央, 第一、第二按键孔121、122分呈弧形而相对位于近边缘处;又第一、第二按键孔121、122内 分设有第一、第二按键13、14,该第一、第二按键13、14的形状匹配于第一、第二按键孔121、 122的孔形,且由上盖12内分别经由第一、第二按键孔121、122穿出顶部;再者,上盖12在 侧边的挡墙上分别形成有一第三按键孔123及一插槽124,其中第三按键孔123上设有一第 三按键15,该第三按键15亦由上盖12内经由第三按键孔123穿出。仍请参阅图2所示,该电路模块20包括一电路板21及一触控开关50,其中,该电 路板21上设有前述的光学触控模块30,该光学触控模块30上具有一透镜31,该透镜31是对应位于上盖12顶部的通孔120间,供使用者触摸操作。又电路板21上分设有三个微动开关23、24、25,其中两个微动开关23、24是令其开 关接点朝上,且对应位于上盖12顶部所设第一、第二按键13、14的内侧,另一个微动开关25 是横向设在电路板21上,其开关接点也以横向朝外,并对应位于上盖12挡墙上所设第三按 键15的内侧;当使用者由上盖12按压第一至第三按键121 123中的任一时,将触动电路 板21上相对应的微动开关23、24、25。再者,该触控开关50包括一按键块51和一开关元件52,其中该按键块51具有一 顶部,该顶部边缘向外延伸一檐部510,使该按键块51概呈T字形,又顶部表面形成有一凹 槽,凹槽底部则以垂直方向形成有一凸柱511,又按键块51形状大小是匹配于底座11底部 的穿孔110,并由该穿孔110穿出至底座11的底部以外,其檐部510则受穿孔110孔缘挡止 而位于底座11内;又本实施例中,该开关元件52是设在一基板53上,该基板53上具有线 路(图中未示),而与电路板21构成电连接,又开关元件52是位于按键块51上方,其开关 接点是对应于按键块51顶面处的凸柱511,当按键块51被向上顶,其凸柱511随即触动开 关元件52上的开关接点而产生导通或切断信号。另本实施例中,是在电路板21上设有无线传输模块(图中未示),以便通过无线通 信协定将输入信号送至电脑,因此电路模块20将自备电源,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路模块20 进一步包括有一蓄电池22,以供应所需工作电源,该蓄电池22是设在本体10内且位于电路 板21的下方;而为补充电力,该电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环型输入装置的束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底部,该底部形成有两长槽,两长槽是以其长轴作直线排列;两相对的夹臂,两夹臂顶端分别伸入本体底部的两长槽;两弹夹件,是位在本体内,分别与两夹臂的顶端结合,且分别抵掣在本体的内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椗腾林丽雯
申请(专利权)人: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