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410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婴儿床,其包含有多个立柱,该多个立柱实质上为平行排列,且该相邻立柱间形成有一间隙。该婴儿床另包含有一长条型柱体,其设置于该相邻立柱之间,该长条型柱体的一宽度大于该相邻立柱间形成的间隙,以及一座布,其连接于该长条型柱体,该座布的两端分别往远离该相邻立柱方向拉撑,以使该长条型柱体抵靠于该相邻立柱。(*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床,尤其是涉及一种容易组装座布的婴儿床。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婴儿床通常具有可收折性,由多组管件以及布面组成的婴儿床在不使用的时候,通过各管件间的收合装置以及枢接点的配合,将婴儿床收合至一较小体积,方便携带或储藏。 为了使婴儿床具有保护的作用,同时兼具透气、调节光线,使婴儿床内的婴幼儿具有舒适安全的空间,一般婴儿床在床架周围都会加上网状或布面的座布,而在床架底部则铺上适合躺卧的软垫。然而已知技术的婴儿床床架上的座布利用螺丝(或其他固定方式)直接将座布固定于床架的立柱上,例如美国专利号6,954,949,即将座布紧靠于前后排列的两立柱的间隙,以及美国专利号6,859,957,则将座布置于相互卡合的两立柱的间隙。通过此种固定方式,座布不容易组装或拆离床架。另一方面,由于已知技术的婴儿床的座布是以点固定的方式利用螺丝固定于架体上,因此当婴幼儿使用婴儿床过程以及婴儿床收合展开过程中,常常有推拉座布的情况时,座布与床架的固定点容易因拉扯受力而撕裂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婴儿床,其包含有:多个立柱,该多个立柱为成对地相邻且平行排列,且该相邻立柱间形成有一间隙;其中:该婴儿床还包括:长条型柱体,其设置于该相邻立柱之间,该长条型柱体的宽度大于该间隙;以及座布,连接于该长条型柱体,其中,该长条型柱体抵接于该相邻立柱,以固定该座布。 依据上述特点,本技术还具有以下特点: 该座布的两端分别往远离该多个立柱的方向拉撑,以使该长条型柱体抵 靠于该相邻立柱。 该座布包覆于该长条型柱体的一径向表面上。 该座布套接于该长条型柱体。该长条型柱体包含有:圆柱;以及延伸结构,连接于该圆柱且突出于该相邻立柱的该间隙。 该座布分别连接于该延伸结构。 该相邻立柱的该间隙大于该延伸结构的一厚度。该圆柱与该延伸结构为一体成型。 该婴儿床另包含有:多个扶手管;基座,套接于该相邻立柱与该长条型柱体的底端,借此固定该相邻立柱与该长条型柱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顶角,安装于该相邻立柱与该长条型柱体的顶端,用来连接该相邻立柱、该长条型柱体以及该多个扶手管,以形成该婴儿床的立体支架。 该座布包覆该长条型柱体的底端,且该基座套接部分座布,借此固定该相邻立柱、-->该长条型柱体以及该座布。该座布缝合连接于该长条型柱体。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婴儿床具有组装简易的结构,借助使用者所施加的拉力,将已与座布连结的长条型柱体可移动地抵靠于两立柱,且两立柱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设置于顶角以及基座内,借此可将两立柱的相对位置以及间隙保持恒定,再将多个扶手管安装于顶角内,形成一易于组装的立体支架。本技术除了可简化已知技术的组装流程,由于座布可部分或全部包覆长条型柱体,故通过座布外露于立柱外侧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婴儿床在外观上具有有变化性以及设计感。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婴儿床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未安装座布的婴儿床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长条型柱体抵靠于两立柱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以长条型柱体抵靠于婴儿床的两立柱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将座布以部分连接的方式包裹于长条型柱体的径向表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座布部分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延伸结构的两侧表面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婴儿床          16    扶手管 150    立体支架        18    基座 10     长条型柱体      20    顶角 12     座布            22    圆柱 14     立柱            24    延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一婴儿床100的示意图。婴儿床100包含有多个立柱14,而邻近两立柱14实质上为彼此相邻且成对地平行排列,且邻近两立柱14间形成有一间隙。本技术的婴儿床100包含有多个长条型柱体10,每一长条型柱体10设置于相邻两立柱14之间,长条型柱体10的一宽度大于该间隙;以及一座布12,连接于长条型柱体10,座布12的两端分别穿过该间隙往两立柱14设置有长条型柱体10的另一侧的方向拉撑,亦即远离两相邻立柱的方向拉撑,以使长条型柱体10可抵靠于两立柱14。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未安装座布12的婴儿床1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婴儿床100另包含有多个扶手管16;多个基座18,每一基座18套接于相邻两立柱14与长条型柱体10的底端,借此固定相邻两立柱14与长条型柱体10的相对位置;以及多个顶角20,每一顶角20安装于相邻两立柱14与长条型柱体10的顶端,用来连接固定相邻两立柱14、长条型柱体10,以及多个扶手管16,以使多个立柱14、长条型柱体10,以及扶手管16形成一立体支架150。其中立柱14、长条型柱体10、基座18,以及顶角20的组装结构于婴儿床100中的数目与位置可由设计需求而定。 其中,座布12与长条型柱体10的径向表面(柱体圆周表面)相连接,且长条型柱-->体10可为带有任意弧形角度并具有挠性的柱体。两立柱14可为相互平行且相邻地排列,且其柱体弧形角度以及长度可近似于长条型柱体10,意即两立柱14以及长条型柱体10三者间互为平行。基座18为具有一开口朝上的一封闭元件,安装于两立柱14的底端,顶角20安装于两立柱14的顶端,因此基座18以及顶角20可固定两立柱14的位置以及间隙,顶角20并可与多个扶手管16连接,形成立体支架150以组成婴儿床100的骨架。此外,相邻两立柱14的间隙小于长条型柱体10的最大宽度,且大于座布12 的最大厚度。长条型柱体10可为一圆形柱体,也可为一多边形柱体;两立柱14可为一中空杆件;各扶手管16可为一可折式杆件,可相对于顶角20进行转动。 因此,婴儿床100即为一具有可收折性,易于拆装的固定结构。长条型柱体10可基本由空心或实心的塑胶材质或金属材质所组成,其作用为提供座布12支撑抵靠于两立柱14。两立柱14可基本由空心或实心的塑胶材质或金属材质所组成。座布12可基本为透光或不透光的编织件。由于长条型柱体10以及两立柱14相互平行,当座布12连接于长条型柱体10的径向表面时,该座布12未连接于长条型柱体10的另一侧可由两立柱14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穿过,且穿过该间隙的座布12具有两部分可分别往两立柱14的不同方向延伸并拉撑,如此一来连接于长条型柱体10的座布12即可顺着施力方向抵靠于两立柱14,且长条型柱体10可抵靠于两立柱14,借此固定长条型柱体10与两立柱14间的相对位置,并固定座布12于婴儿床100的位置。其中,座布12可粘着连接于长条型柱体10,也可缝合连接于长条型柱体10或套接于长条型柱体10周围。 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长条型柱体10抵靠于两立柱14的示意图。座布12可活动地连接于长条型柱体10的径向表面,意即长条型柱体10可替换地与座布12相连接,例如包裹、套设等等。当使用者将连接于长条型柱体10的座布1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立柱14的间隙,且分别沿D1方向以及D2方向远离时,由于两立柱14的间隙距离小于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床,其包含有:多个立柱,该多个立柱为成对地相邻且平行排列,且该相邻立柱间形成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该婴儿床还包括:长条型柱体,其设置于该相邻立柱之间,该长条型柱体的宽度大于该间隙;以及座布,连接于该长条型柱体,其中,该长条型柱体抵接于该相邻立柱,以固定该座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床,其包含有:多个立柱,该多个立柱为成对地相邻且平行排列,且该相邻立柱间形成有一间隙;其特征在于:该婴儿床还包括:长条型柱体,其设置于该相邻立柱之间,该长条型柱体的宽度大于该间隙;以及座布,连接于该长条型柱体,其中,该长条型柱体抵接于该相邻立柱,以固定该座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该座布的两端分别往远离该多个立柱的方向拉撑,以使该长条型柱体抵靠于该相邻立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该座布包覆于该长条型柱体的一径向表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该座布套接于该长条型柱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型柱体包含有:圆柱;以及延伸结构,连接于该圆柱且突出于该相邻立柱的该间隙。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