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丽心专利>正文

门窗结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244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窗结构改进,是在活动门窗的框体一侧直框杆的前壁表面设置一握把,而握把具有一空心状朝前凸出造型面的握把体,以构成后面内凹区,并且握把体造型面延伸出上、下端缘与左、右侧缘,以朝后靠置于直框杆的前壁,而握把体及/或其左、右侧缘则配合直框杆的前壁,以彼此构成一或二纵向引导且横向定位的直状对接部位,使门窗握把组合安装更方便确实可靠,避免松动,并且握把配合门窗直框杆构成外凸立体造型面,增进门窗产品价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窗结构改进,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门窗活动框体的直框杆组合握把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金属门及金属窗通常必需同时具备启闭、隔音、采光及通风等多种功能。在图1所示的公知金属窗横断面结构图中,该金属窗在窗框架90内设有内外两扇活动窗框91、92,以及一最外侧的活动纱窗93。其中,在内外两扇活动窗框91、92的一侧直杆94、95能够彼此重叠定位,以控制内外扇活动窗框91、92进行关闭。当操作开窗时,单手握住直杆94的握把框杆96,即可横向移动内扇活动窗框91。但是公知金属窗的握把框杆96与直杆94采用金属挤型杆体一体制成,以致握把框杆96的造型设计相对受到限制,并且无法搭配现有把手组件构成立体造型面,而影响到金属窗价值感。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问题与缺陷,即为相关门窗业者所急欲研究发展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门窗结构改进,其门窗握把组合安装更方便确实可靠,避免松动,并且握把配合门窗直框杆构成外凸立体造型面,增进门窗产品价值。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门窗结构改进,是在活动门窗的框体一侧直框杆的前壁表面设置一握把,该握把具有一空心状朝前凸出造型面的握把体,以构成后面内凹区,该握把体造型面延伸出上、下端缘与左、右侧缘,以朝后靠置于直框杆的前壁,该握把体与直框杆的前壁彼此构成一纵向引导且横向定位的直状对接部位。在较佳实施例中,该直框杆的前壁设有两侧直导角、直导条、直导沟或直凹沟槽,以相对接触握把体的左、右侧缘,而共同构成直状对接部位。在较佳实施例中,该直框杆设为挤型杆体,具有相对前、后壁与左、右壁,该直框杆的前后壁设有多个相对的通孔、固定孔,该握把体的内凹区设有相对固定部及其多个螺孔,多个螺栓经由后壁的通孔及前壁的固定孔穿出,以锁接固定握把体的相对螺孔。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金属门窗握把组合安装更方便确实可靠,避免松动,并且握把配合门窗直框杆构成外凸立体造型面,增进门窗产品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金属窗横断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图3为图2门窗握把的立体放大图;图4为图3门窗握把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握把的立体图;-->图6为图4门窗握把的分解剖视图;图7我图6门窗握把的组立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图10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门窗      11框体         12直框杆13直框杆   14横框杆       15横框杆16玻璃     17交叉杆架121前壁    122后壁        123左壁124右壁    125直导角      126直导条127直导沟  128直凹沟槽    129直导沟1211固定孔 1221通孔       1281槽壁2握把      21握把体       22上端缘23下端缘   24左侧缘       25右侧缘26内凹区     27直状对接部位   28直导条211固定部    212螺孔          213螺栓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握把2主要适用于活动门窗1中的金属窗及/或金属门,如图所示,活动门窗1的矩型框体11由左右两侧直框杆12、13与上下两侧横框杆14、15组接构成,以结合玻璃16与交叉杆架17,并且各直框杆12、13与横框杆14、15皆设为金属挤型杆材。在图2至图7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金属门窗1在框体11一侧直框杆12的前壁121表面设置金属制握把2,并且握把2具有一空心状朝前凸出造型面的握把体21,以构成后面内凹区26,而握把体21造型面则延伸出上、下端缘22、23与左、右侧缘24、25,以朝后靠置于直框杆12的前壁121,并且握把体21及/或其左、右侧缘24、25分别配合直框杆12的前壁121,以彼此构成两侧纵向引导且横向定位的直状对接部位27,使门窗1与握把2组合安装更方便确实可靠,避免松动,并且握把2配合门窗1的直框杆12构成外凸立体造型面,增进门窗1产品价值。继续说明本技术握把2的组合结构设计,如图2至图7所示,门窗1的直框杆12具有相对前、后壁121、122与左、右壁123、124,并且直框杆12的前后壁121、122设有多个相对的通孔1221、固定孔1211,而握把体21的内凹区26则设有相对固定部211及其多个螺孔212,配合多个螺栓213经由后壁122的通孔1221及前壁121的固定孔1211穿出,以锁接固定握把体21的相对螺孔212定位。请再参阅图2至图7所示的较佳实施例,门窗1在直框杆12的前壁121两侧可各-->设为直导角125,而握把体21的左、右侧缘24、25与相对直导角125彼此则设有横向定位弯弧对应接触面,以构成直状对接部位27。除此之外,直导角125也可如图8所示设为斜角接触面。在图9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本技术门窗直框杆12的前壁121两侧可各设有一直导条126,并且握把体21的左、右侧缘24、25与相对直导条126彼此设有横向定位的对应接触面,以构成直状对接部位27。尤其是直框杆12的前壁121两侧可同时各设有一直导沟127,并且握把体21的左、右侧缘24、25接触相对直导沟127,以构成直状对接部位27配合定位。请参阅图10,此较佳实施例主要将直框杆12的前壁121设有一直凹沟槽128及其两侧槽壁1281,使握把体21的左、右侧缘24、25接触直凹沟槽128的两侧槽壁1281内部定位结合。除此之外,可如图11所示,在直框杆12的前壁121表面与握把体21后面直接设有彼此配合的直导沟129与相对直导条28,而同样能构成直状对接部位27组合定位。本技术金属门窗握把组合安装更方便确实可靠,避免松动,并且握把配合门窗直框杆构成外凸立体造型面,增进门窗产品价值。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技术精神范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是在活动门窗的框体一侧直框杆的前壁表面设置一握把,该握把具有一空心状朝前凸出造型面的握把体,以构成后面内凹区,该握把体造型面延伸出上、下端缘与左、右侧缘,以朝后靠置于直框杆的前壁,该握把体与直框杆的前壁彼此构成一纵向引导且横向定位的直状对接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是在活动门窗的框体一侧直框杆的前壁表面设置一握把,该握把具有一空心状朝前凸出造型面的握把体,以构成后面内凹区,该握把体造型面延伸出上、下端缘与左、右侧缘,以朝后靠置于直框杆的前壁,该握把体与直框杆的前壁彼此构成一纵向引导且横向定位的直状对接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握把体的左、右侧缘各与直框杆的前壁彼此构成一纵向引导且横向定位的直状对接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直框杆的前壁两侧各设为直导角,该握把体的左、右侧缘与相对直导角彼此设有横向定位的对应接触面,以构成直状对接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直框杆的前壁两侧各设有一直导条,该握把体的左、右侧缘与相对直导条彼此设有横向定位的对应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丽心
申请(专利权)人:潘丽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