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义专利>正文

一种接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2203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管,包括外壳体和设于外壳体内的金属片,所述外壳体内壁设有圆形金属桶,所述圆形金属桶上设有螺纹凸槽,所述螺纹凸槽设于固定断口上,所述金属片为凹形半圆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外镶有内塑芯,所述凹形半圆金属片与位于螺纹凸槽上的固定断口相匹配成圆形方便导线进入的孔,所述外壳体端口和内塑芯端口装有与其相适配的端口套,所述端口套后端面上设有贯通连接入内塑芯的入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外壳体内的金属铜壁上设有螺纹凸槽,内塑芯上镶有半圆凹形金属片的设计,通过普通的钳子拧转外壳体和端口套,外壳体内金属壁的螺纹凸槽挤压裸导线,使内塑芯上的凹形半圆镀银铜片与导线接触更牢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管,属于电缆配件

技术介绍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建筑行业每年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用的电气材料和技术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然而电气电线的接线方法基本没有改变,始终是传统的缠绕接线法,既费工又费料,在建筑电气施工安全规程中,要求缠绕接线的长度是相接线径的10~15倍,即10~15匝,然后再包裹两层绝缘胶布。目的是为了接触电阻小,以达到导线额定的安全载流量。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电施过程中,有的接头缠绕匝数不够,或是缠绕不牢固,导致接头接触不良、接点过热、故障率多。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新的建筑电气施工安全规程中,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缠绕接线头必须要经过焊锡焊接后再包两层防水胶布和两层绝缘胶布。这样以来虽然解决了接线的牢固性,同时也给施工增加了接线成本和难度。而且在焊接过程中要对导线涂抹硫酸或焊油。如果处理不干净,会对导线造成腐蚀和损害,对环境也造成污染。在2006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丛书》系列当中的电工基本技术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安全型压线帽法。这种新形的安全型压线帽由内外两层组成,外层为阻燃性能好的工程尼龙压塑成型的护套,内层为镀银紫铜管。使用时将需要连接的裸露导线头插入帽内,用专用压线钳钳牢固即可,这种压线法使导线的连接和包裹绝缘层一次完成。但是压线钳的规格必须和压线帽的规格相匹配,不同规格的压线帽需要不同规格的专用压线钳,压线帽的入线口过大、防潮和防尘性能差,内金属管短,压接面小,压接力度过大易损伤导线和外层绝缘,压力过小则拉力不够,接触不良。因此该技术一直未被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接线管,以达到节约成本、连接和包裹绝缘层一次完成,并且体积小能够防潮、防尘、抗老化、抗拉力、环保节能的效果。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接线管,包括外壳体和设于外壳体内的金属片,所述外壳体内壁设有圆形金属桶,所述圆形金属桶上设有螺纹凸槽,所述螺纹凸槽上设有固定断口,所述金属片为凹形半圆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外镶有内塑芯,所述凹形半圆金属片与螺纹凸槽上的固定断口相匹配成圆形方便导线进入的孔,所述外壳体端口和内塑芯端口装有与其相适配的端口套,所述端口套后端面上设有贯通连接入内塑芯的入线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外壳体内金属桶壁上设有螺纹凸槽,内塑芯上镶有凹形半圆金属片的设计,通过普通的钳子拧转外壳体和端口套,外壳体内金属壁的螺纹凸槽挤压裸导线,使内塑芯上的凹形半圆镀银铜片与导线接触更牢固,接触电阻小,不必焊接,使接点能够达到和超过额定的安全载流量,同时也增强了导线的拉力。-->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端口套与外壳体相套合的一端设有限位孔,所述外壳体靠近端口部位设有一与端口套上的限位孔配合使用的限位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孔和限位扣的配合,便于控制外壳体的拧转程度。进一步,所述端口套直径大于外壳体直径和内塑芯端口直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端口套和外壳体端口与内塑芯端口套接紧密。进一步,所述内塑芯的端口直径大于内塑芯中部和尾部直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塑芯的端口粗便于和端口套接,中部和尾部较细,便于套在外壳体内。进一步,所述入线孔有若干个,所述入线口孔为阶梯状外粗内细的圆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使用于不同规格的导线需要的应用,并且外粗内细,外粗部分便于导线绝缘皮能够进入,内细部分是裸露导体插入处,防止绝缘皮进入,这样一来也起到了防潮、防尘的作用。进一步,所述半圆凹形金属片为凹形半圆镀银铜片。进一步,所述内塑芯为中硬度尼龙压塑而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内塑芯具有一定的胀缩幅度,便于拧转外壳体时,将导线挤压入内塑芯与镶嵌的凹形半圆金属片之间,使其接触牢固。进一步,所述端口套为硬塑端口套。进一步,所述外壳体外部涂有一层塑料。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一定的胀缩幅度,便于拧转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管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管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管的外壳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管的外壳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管的内塑芯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管的内塑芯的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管的内塑芯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管,包括外壳体1和设于外壳体内的金属片,所述外壳体1内壁设有圆形金属桶3,所述圆形金属桶3上设有螺纹凸槽4,所述螺纹凸槽4上设有固定断口10,所述金属片为凹形半圆金属片5,所述凹形半圆金属片5外镶有内塑芯2,所述凹形半圆金属片5与螺纹凸槽4上的固定断口10相匹配成圆形方便导线-->进入的孔,所述外壳体1端口和内塑芯2端口侧装有与其相适配的端口套6,所述端口套6后端面上设有贯通连接入内塑芯2的入线孔7。所述端口套6与外壳体1相套合的一端设有限位孔8,所述外壳体1靠近端口部位设有一与端口套6上的限位孔8配合使用的限位扣9,所述端口套6直径大于外壳体1直径和内塑芯2端口直径,所述内塑芯2的端口直径大于内塑芯2中部和尾部直径,所述入线孔7有若干个,所述入线孔7为阶梯状外粗内细的圆孔,所述半圆凹形金属片5为凹形半圆镀银铜片,所述内塑芯2为中硬度尼龙压塑而成,所述端口套6为硬塑端口套,所述外壳体1外部涂有一层塑料。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管,使用时,将导线前端部分去除绝缘皮,从端口套6的入线孔7插入,用常用的钳子夹住端口套和外壳体1,反方向拧转,使外壳体1靠近端口处的限位扣8到达端口下方的限位孔9终端即可,使外壳体1内金属壁的螺纹凸槽4挤压裸导线,使导线压入内塑芯2与镶嵌的凹形半圆金属片5之间,不需要焊接,完成导线的接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管,包括外壳体和设于外壳体内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壁设有圆形金属桶,所述圆形金属桶上设有螺纹凸槽,所述螺纹凸槽上设有固定断口,所述金属片为凹形半圆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外镶有内塑芯,所述凹形半圆金属片与螺纹凸槽上的固定断口相匹配成圆形方便导线进入的孔,所述外壳体端口和内塑芯端口装有与其相适配的端口套,所述端口套后端面上设有贯通连接入内塑芯的入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管,包括外壳体和设于外壳体内的金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壁设有圆形金属桶,所述圆形金属桶上设有螺纹凸槽,所述螺纹凸槽上设有固定断口,所述金属片为凹形半圆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外镶有内塑芯,所述凹形半圆金属片与螺纹凸槽上的固定断口相匹配成圆形方便导线进入的孔,所述外壳体端口和内塑芯端口装有与其相适配的端口套,所述端口套后端面上设有贯通连接入内塑芯的入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套与外壳体相套合的一端设有限位孔,所述外壳体靠近端口部位设有一与端口套上的限位孔配合使用的限位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义
申请(专利权)人:李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