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9274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门窗,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下悬窗的材质只是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隔音隔热性较差,并且由于室内外窗户结构的材质不同,整个下悬窗会由于膨胀系数的不同造成断裂、脱落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对称设置的金属内开窗框(1),金属内开窗框(1)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框(2),金属内开窗框的内端设有金属内开窗扇(3),金属内开窗框、金属内开窗扇的型材之间都用尼龙断桥(4)连接,金属内开窗扇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扇(5),实木内开窗扇内端设有实木窗玻璃压条(6),金属内开窗扇与实木窗玻璃压条之间设有玻璃(7)。(*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门窗,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
技术介绍
通常门窗按开启方式可分为平开窗、悬窗和平开下悬窗等常见形式。其中平开下 悬窗的优点是,通过平开的开启方式可以获得较大的通风量;而在通风量要求不是很大时, 通过下悬的开启方式可实现室内适当的换气。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平开下悬窗(公开号 CN 101481983A),其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框和窗扇通过上连杆组件和下连杆组件连接,上连 杆组件连接窗框上沿和窗扇上沿,下连杆组件连接窗框下沿和窗扇下沿,窗框上有锁座,窗 扇周边设置连接杆并在与窗框锁座的对应位置有锁点,窗扇上有执手,执手与窗扇周边连 接杆相连,执手的不同角度位置实现锁点和锁座的扣合或脱开,上连杆组件与窗框上沿间 或上连杆组件与窗扇上沿间有下悬回转连接件,下连杆组件有平开回转锁扣装置,在窗扇 上与下连杆组件的平开回转锁扣装置对应处有相应的锁扣;下悬回转连接件由翻转块、翻 转块卡槽和五连杆滑撑组成,翻转块是配合在翻转块卡槽内构成铰链形式,翻转块透过翻 转块卡槽与五连杆滑撑的上底面连接固定,五连杆滑撑的下底面与窗扇上沿连接固定,翻 转块卡槽与窗框上沿连接固定,翻转块、翻转块卡槽、五连杆滑撑之间有组合孔,用螺丝连 接在一起的,翻转块安装在窗框上沿并能相对于窗框围绕翻转块卡槽转动,五连杆滑撑安 装在窗扇上沿,实现窗扇下悬时产生转动,由翻转块卡槽和翻转块来吊起窗扇。但是这种下 悬窗的材质只是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隔音隔热性较差,并且由于室内外窗户结构的材质 不同,整个下悬窗会由于膨胀系数的不同造成断裂、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内包金属的内开下悬窗,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 下悬窗的材质只是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隔音隔热性较差,并且由于室内外窗户结构的材 质不同,整个下悬窗会由于膨胀系数的不同造成断裂、脱落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包括对称设置的金属内开窗框,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内开窗框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框,金属内开窗框的内端设有金属内开 窗扇,金属内开窗框、金属内开窗扇的型材之间都用尼龙断桥连接,金属内开窗扇内侧连接 有实木内开窗扇,实木内开窗扇内端设有实木窗玻璃压条,金属内开窗扇与实木窗玻璃压 条之间设有玻璃。室外部分用优质的金属即铝型材包覆避免了雨水淋、阳光晒,对木材起到 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因此有很强的耐候性。室内部分用原生实木制作,实木具有天然的隔热 性能,节能效果明显。尼龙断桥可以阻止热传导,隔热隔音性能较好。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内开窗框、金属内开窗扇内部分别设有内开框角码、内开扇 角码,可以加强各型材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实木窗玻璃压条与玻璃内侧之间设有内开窗玻璃压条。内开窗玻璃压条可以由铝型材制成。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内开窗扇与玻璃外侧之间设有玻璃外胶条。玻璃外胶条为 三元乙丙胶条,其隔音、防水性能极佳。作为优选,所述的实木内开窗框与实木内开窗扇之间设有框扇间内胶条。框扇间 内胶条为三元乙丙胶条,其隔音、防水性能极佳。因此,本技术具有下悬窗的内外分别由实木和金属制成,隔热隔音性能较好, 并且由于室内外窗户结构的材质不同,采用了尼龙断桥将内外部结构连接起来,防止因膨 胀系数的不同造成窗户断裂、脱落,结构简单、合理。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金属内开窗框1、实木内开窗框2、金属内开窗扇3、尼龙 断桥4、实木内开窗扇5、实木窗玻璃压条6、玻璃7、内开框角码8、内开扇角码9、内开窗玻 璃压条10、玻璃外胶条11、框扇间内胶条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如图1、图2、图3,有对称设置的金属 内开窗框1,金属内开窗框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框2,金属内开窗框的内端设有金属内开 窗扇3,金属内开窗框、金属内开窗扇的型材之间都用尼龙断桥4连接,金属内开窗框、金属 内开窗扇内部分别设有内开框角码8、内开扇角码9。金属内开窗扇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 扇5,实木内开窗扇内端设有实木窗玻璃压条6,金属内开窗扇与实木窗玻璃压条之间设有 玻璃7。实木窗玻璃压条6与玻璃7内侧之间设有内开窗玻璃压条10,金属内开窗扇与玻 璃外侧之间设有玻璃外胶条11,实木内开窗框与实木内开窗扇之间设有框扇间内胶条12。本技术的开启方式为内开下悬,开启时安全可靠,下悬时可使空气流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范围之中。权利要求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包括对称设置的金属内开窗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内开窗框(1)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框(2),金属内开窗框的内端设有金属内开窗扇(3),金属内开窗框、金属内开窗扇的型材之间都用尼龙断桥(4)连接,金属内开窗扇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扇(5),实木内开窗扇内端设有实木窗玻璃压条(6),金属内开窗扇与实木窗玻璃压条之间设有玻璃(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内开窗 框(1)、金属内开窗扇(3)内部分别设有内开框角码(8)、内开扇角码(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木窗 玻璃压条(6)与玻璃(7)内侧之间设有内开窗玻璃压条(1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内 开窗扇(3)与玻璃(7)外侧之间设有玻璃外胶条(1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木内 开窗框(2)与实木内开窗扇(5)之间设有框扇间内胶条(1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门窗,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下悬窗的材质只是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隔音隔热性较差,并且由于室内外窗户结构的材质不同,整个下悬窗会由于膨胀系数的不同造成断裂、脱落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对称设置的金属内开窗框(1),金属内开窗框(1)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框(2),金属内开窗框的内端设有金属内开窗扇(3),金属内开窗框、金属内开窗扇的型材之间都用尼龙断桥(4)连接,金属内开窗扇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扇(5),实木内开窗扇内端设有实木窗玻璃压条(6),金属内开窗扇与实木窗玻璃压条之间设有玻璃(7)。文档编号E06B7/22GK201723069SQ201020186789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吴云兴, 姜武军, 杨庭贵, 王文明, 金涛 申请人:浙江施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内包木内开下悬窗,包括对称设置的金属内开窗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内开窗框(1)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框(2),金属内开窗框的内端设有金属内开窗扇(3),金属内开窗框、金属内开窗扇的型材之间都用尼龙断桥(4)连接,金属内开窗扇内侧连接有实木内开窗扇(5),实木内开窗扇内端设有实木窗玻璃压条(6),金属内开窗扇与实木窗玻璃压条之间设有玻璃(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庭贵姜武军吴云兴金涛王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施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