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景珍专利>正文

一种芦根苦参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717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芦根苦参汤,是由芦根、苦参等数十种中药组成,由于芦根具有性凉、味甘、燥则能润、湿则能渗,并能通上走下,内而脏俯、外而周身皮肤无处不致,通窍开闭的功能,使脏腑得到有机的通畅和调节,既能走气分,又能入血分的作用,经与苦参等数十种中药配伍后,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头目眩晕、视网膜障碍、胃及十二脂肠溃疡、湿热脚气、手足心热痒;心包积液、消渴、小便涩痛、结石、妇科带下阴痒、经水过多或前后不定期;四肢及腰膝关节肿痛、周身湿热痒疮、心烦、忧郁症、面部痤疮(粉刺)等病症,比采用西医治疗费用低,疗期短,见效快,也比现有中医疗法疗效显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成的饮品,特别是涉及一种芦根苦参汤
技术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中医理论的发展,给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人们的许多病症都可通过中医治疗,诸如口腔溃疡、头目眩晕、视网膜障碍、胃及十二脂肠溃疡、湿热脚气、手足心热痒;心包积液、消渴、小便涩痛、结石、妇科带下阴痒、经水过多或前后不定期;四肢及腰膝关节肿痛、周身湿热痒疮、心烦、忧郁症、面部痤疮(粉刺),以上诸症采用西医治疗,不仅疗期长,费用高,而且疗效并不理想,而采用中医治疗,就目前还没有一种切实有效的药物,经过多年临床实验,发现芦根性凉、味甘、燥则能润、湿则能渗,并能通上走下,内而脏俯、外而周身皮肤无处不致,通窍开闭的功能,使脏腑得到有机的通畅和调节,既能走气分,又能入血分,芦根虽然早已入药,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医学界所重视(因药物种类较多),早已被忽视,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向野生资源的靠近,而以上诸症同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因,是类风湿之中的一类,“中焦湿热”,热久炼液生痰,同样能影响气机的正常调畅和血液的运行,形成血脂粘稠,湿热郁久伤于肝肾,导致肝肾阴虚,久则蕴结成结石(胆结石、肾结石、血压高、消渴)等诸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芦根、苦参等数十种中草药组成的药物,可对口腔溃疡、头目眩晕、视网膜障碍、胃及十二脂肠溃疡、湿热脚气、手足心热痒;心包积液、消渴、小便涩痛、结石、妇科带下阴痒、经水过多或前后不定期;四肢及腰膝关节肿痛、周身湿热痒疮、心烦、忧郁症、面部痤疮(粉刺)等病症进行有效的治疗,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按重量配比)芦根30克苦参10克 土茯苓30克 荆芥10克车前子20克苍术10克稀茜草10克威灵仙15克 橘红10克地龙15克该药可煎服,也可制成丸状、片状或碾成粉装入胶囊内服用。性味归经1、芦根性凉、味甘、燥则能润、湿则能渗,并能通上走下,内而脏俯、外而周身皮肤无处不致,通窍开闭的功能,使脏腑得到有机的通畅和调节,既能走气分,又能入血分;2、苦参,苦燥湿,寒胜热,沉阴主肾,补阴益精,养肝胆,安五脏,利九窍,生津止渴,明目止泪,血利肠风,黄疸酒毒,痔疮,杀虫的功效;3、苍术,甘温、性烈,燥胃强脾,除湿,气香醒脾,散风寒湿,为治萎要药,又能解痰、火、气、血、湿、食六郁;4、土茯苓,甘淡而平,阳明主药,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小便利,止泻泄,治筋骨拘挛、杨梅毒疮;5、荆芥,味辛苦,性温,芳香而散,入肝经气分,兼行血分,其性升浮能发汗,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本品是风病、血病、疮家之圣药;6、车前子,性寒味甘,清肝风热,渗膀胱湿热,利小便而不走气分,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治湿庳五淋,署湿泄利,目赤障翳,催生下胎;7,稀茜草,味苦辛,性生寒熟热,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筋骨冷痛、腰膝无力、风湿疮疡;8、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通十二经脉,治中风、痛风、头风顽痹,症瘕积聚,痰水宿脓,黄疸浮肿,大小肠秘,风湿痰气,一切冷痛,性极快利,积疴不全者服之有捷效;9、橘红,味辛苦,性温,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10、地龙,味咸性寒,能清热下行,故能利水、治温病、发热狂言、大腹黄疸、肾热脚气。治病机理芦根,性凉,味甘,通达内外,疏通经络之郁结,相伍苦参除湿热,得苍术散郁不致过于含凉,另有温通之意,伍土茯苓健脾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散则筋骨利,得荆芥气香升浮发散之品,使气血中风热得以轻扬外散,又为风血疮家之圣药,配稀莶草、威灵仙二药,专走四肢腰膝及十二经髓道之风湿肿痛,地龙为血肉有情之品,与车前子同利水渗湿而不伤正,更有橘红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利用解表、清热、燥湿、理气、利水的方法为主要组成部分,用来治疗中焦湿热、下焦湿热,由湿热引起的脏腑经络筋骨等方面的疑难疾病。芦根苦参汤的临床实验报告(一)实证1、湿热之邪的发病机理,湿热之邪多数是由于夏季所致病,但以长夏为多数所发,因为长夏过于潮湿,人体正是汗多之时,乘人体正气虚时侵入人体内,久留不去所致病。2、风热与湿邪和为一体,形成风热湿邪相兼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蕴结不得外泄,导致脏腑经络的正常运行,而发生本病,外有风疹块时发,脚气时作,内有烧心、胃热蒸腾于上,导致口腔溃疡,肢关节发热肿痛下,有尿赤痛,妇科带下、阴痒、心烦、头晕、视力模糊,风热湿留入三焦,影响肺、胃、肝、肾同时受邪以致本病的发生。3、病理诊断脉象细数或微数,舌象质红、苔白或微黄而干,面色浮白或微红,口腔溃疡糜烂,手心热痒,脚气、手足关节胀痛,大便干或稀而不爽,小便短赤或痛,并有妇科病、带下阴痒、痔疮、经行前后不定、头昏眼花、心烦、失眠、口苦而干。(二)虚证1、湿热潜伏体内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变化,体力相应的减弱,转成虚证,形成湿热蕴结,气血津液亏虚,中气下陷,湿热导致气机和血液的正常运行,形成多饮、多食、多尿、肌肉消瘦的消渴,体力逐渐下降的多种并发证出现。2、湿热蕴结日久,形成肝肾阴虚,气血津不能正常滋生,导致内分泌系统枯涸,将成为结石(胆结石、肾结石、尿路结石)诸证的出现。3、湿热蕴结三焦,蒸腾于内,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生化和运行,将成为口腔溃疡和糜烂、胃十二指肠溃疡、痔疮、手足心溃疡及妇女阴部生疮、瘙痒、白带,并有全身性湿癣等证。4、湿邪重浊腻滞,连绵难愈,湿邪久留不去影响血液的运行和生化功能,不但能直接阻碍气血津的化生,还能阻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造成阴虚血燥,阴火与湿热同时相并为邪,将成为肝肾虚,肝阳上亢,血脂粘稠,血压暴长(血压高),湿热之邪导致血压高的非同一般肝肾阴虚,阳长有余,阴长不足的情志所伤,劳倦饮食等方面更为重要,5、心主血脉,湿热之邪阻碍气血津液的生化和运行,可同样影响心脏血液、津液、气机运行,导致停滞和疏泄,形成水液停积,如心包积液,腹部水肿,导致水鼓病证的发生。病例(所用药方均是按重量配比)芦根30克苦参10克 土茯苓30克荆芥10克车前子20克苍术10克稀茜草10克威灵仙15克橘红10克地龙15克1、高玉英,女,31岁,唐山市人,是本院职工,于99年5月16日接诊,本人所患面部粉刺疮,并有暗黑色斑,自诉说阴部瘙痒多年,脚气相当严重,手心起小疮,发痒、烦心,五心发热,食酸辣食品胃里不舒适,肢关节发热胀痛,头晕、眼花、耳鸣,脉沉细而数、舌象质红苔微黄而干、小便黄、黄带较多、有臭味。本方三剂5月20日,二诊,服用前方三剂,症状明显减轻,感觉心里格外舒适,心烦已去。将此方继续服用三剂。5月23日,三诊,服至6剂后,手脚发热、痒已基本消失,阴痒已减轻,脉情较前有缓和微数之象,舌红苔白润而不燥,周身舒适正常,饮食增加,脚气消失,阴痒已去,面色光泽显露,粉刺明显减少。5月27日,四诊,由于本药味里的苦参味太苦,本人实在难于接受,我说再吃三付,巩固疗效,后来未见复发。2例,常桂枝,女,31岁,唐山丰南越支村人,2001年6月8日初诊,脉象缓而细数,舌象质红苔黄腻,中焦湿热,手足心内侧溃疡,发热,遍身湿癣,有带下,阴痒、痔疮,上部口腔经常溃破,四肢关节胀痛,心烦少寐。用本方7剂,服至6月17日二诊,前症大见好转,全身性湿癣明显消失,心烦、手足心痒已去,由于体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芦根苦参汤,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芦根、苦参等数十种中药组成,其配伍组成如下(按重量配比):芦根30克苦参10克土茯苓30克荆芥10克车前子20克苍术10克稀茜草10克威灵仙15克橘红10克地龙15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珍
申请(专利权)人:刘景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