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永锋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分离式插孔的便携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7092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分离式插孔的便携插座,包括插座和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头,插座包括分离式插孔。首先,该插座采用分离式插孔结构,使得插孔使用时的组合方式灵活多变,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电器插头,应用范围广泛;其次,该插座的适应性较强,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离式插孔的结构,避免了电器插头过大,插孔闲置的弊端,提高了插孔的使用率;再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插座在体积上比普通插座减少了90%,极大地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消耗与生产成本,小巧便携,质地轻巧,造型灵活多变,不但适用于正常生活工作,还可应用于各种狭小空间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插座
,特别是一种带有分离式插孔的便携插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插座通常是在底座上设置有二孔插孔或三孔插孔,但由于各插孔是 以固定间距排列在底座上且插孔距离较近,有些偏大的电器插头同时出现时会产生相互影 响,产生插孔闲置的现象,降低插孔的使用率;另外现有插座的插孔均固定在底座上,会出 现体积过大、重量过重的弊端,不但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不便随身携 带、也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使用。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有分离式插孔的便携插 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插孔使用上无干扰、体积小的带有分离式插孔 的便携插座。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有分离式插孔的便携插座,包括插座和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头,其中,所述插 座包括分离式插孔。其中,所述分离式插孔与插头通过束线器相连接。其中,所述分离式插孔包括绝缘外壳I、铜片I和分电线,所述铜片I置于绝缘外 壳I的内部,所述绝缘外壳I的前端呈开口状,所述分电线的一端与铜片I相连接、其另一 端从绝缘外壳I的后端穿出后与束线器相连接。其中,所述绝缘外壳I的后端设有一用于握持的手柄I,所述手柄I的中心处设有 一个供分电线穿过的通孔I。其中,所述插头采用二相插头或三相插头或由分离式插头组成。其中,所述分离式插头包括绝缘外壳II、铜片II和主电线,所述铜片II的一端置 于绝缘外壳II的内部、另一端从绝缘外壳II的前端穿出,所述主电线的一端与铜片II相 连接、其另一端从绝缘外壳II的后端穿出后与束线器相连接。其中,所述绝缘外壳II的后端设有一用于握持的手柄II,所述手柄II的中心处设 有一个供主电线穿过的通孔II。其中,所述分离式插孔分为火线插孔、零线插孔和地线插孔,由火线插孔、零线插 孔和地线插孔构成三孔插座;所述分离式插头分为火线插头、零线插孔和地线插孔,由火线 插孔、零线插孔和地线插孔构成三相插头。其中,所述束线器包括外壳和用于连接主电线与分电线的铜片III,所述铜片III 置于外壳中。其中,所述铜片III与铜片III之间安装有陶瓷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该插座采用一源多孔的分离式插孔结构,使得插孔使用时的组合方式灵活 多变,多个插座可插接到一起,通过串接可增加线的长度,通过并接也可增加插孔数量,以 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电器插头,应用范围广泛。2)该插座的适应性较强,由于本技术采用分离式插孔的结构,避免了电器插 头过大,插孔闲置的弊端,提高了插孔的使用率。3)本技术的插座在体积上比普通插座减少了 90%,极大地节约了原材料,降 低了消耗与生产成本,小巧便携,质地轻巧,造型灵活多变,不但适用于正常生活工作,还可 应用于各种狭小空间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插座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插头是由分离式插头组成);图2是本技术插座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插头是普通二相插头);图3是分离式插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分离式插孔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分离式插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分离式插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束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a和图7b是带有V形铜片III的束线器结 构示意图,图7c是带有矩形铜片III的束线器结构示意图,图7d是带有条形铜片III的束 线器结构示意图;其中,1-分离式插孔,11-绝缘外壳I,12-铜片I,13-分电线,14-手柄I,15-通孔 I,2-分离式插头,21-绝缘外壳II,22-铜片II,23-主电线,24-手柄11,25_通孔 II,3-束线器,31-外壳,32-铜片III,33-陶瓷片,4-火线插孔,5-零线插孔,6-地线插孔,7-火线插头,8_零线插头,9_地线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插座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的带有分离式插孔的便携插座包括插座和用于连接电源的 插头,其中插座由12个分离式插孔1组成,每3个分离式插孔1构成一组插座,连接墙壁电 源的插头由3个分离式插头2组成,该插头也可替换成如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通用的普 通二相插头或现有技术中通用的普通三相插头,分离式插孔1上连接的分电线13与分离式 插头2上连接的主电线23通过束线器3相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分离式插孔1主要包括绝缘外壳111、铜片112和分电线13, 铜片112固定在绝缘外壳I 11的内部,绝缘外壳I 11的前端呈开口状,该开口用于使电器 插头插入铜片I 12中,分电线13的一端与铜片I 12相连接、其另一端从绝缘外壳I 11的 后端穿出,穿出后的分电线13用于连接束线器3。分电线13分为火线、零线和地线,当分电 线13通过束线器3连接主电线23中的火线时,分离式插孔为火线插孔4 ;当分电线13通 过束线器3连接主电线23中的零线时,分离式插孔为零线插孔5 ;当分电线13通过束线器3连接主电线23中的地线时,分离式插孔为地线插孔6。为了便于操作,可在绝缘外壳I 11 的后端设置一呈扁圆柱体、方便握持的手柄I 14,手柄I的中心处带有一个供分电线13穿 过的通孔I 15。当需要使用该插座的电器插头是二相插头时,分离式插孔1只需使用其中的火线 插孔4和零线插孔5 ;当电器插头是三相插头时,分离式插孔1需使用三个火线插孔4、零线 插孔5和地线插孔6。如图5和图6所示,分离式插头2主要包括绝缘外壳II 21、铜片II 22和主电线 23,铜片II 22固定在绝缘外壳II 21的内部,铜片II的一端置于绝缘外壳II的内部、另 一端从绝缘外壳II的前端穿出用于插入墙壁电源的插孔中,所述主电线的一端与铜片II 相连接、其另一端从绝缘外壳II的后端穿出后与束线器3相连接。当分离式插头2插入电 源的火线插孔时,该分离式插头即为火线插头7,主电线23为火线;当分离式插头2插入电 源的零线插孔时,该分离式插头即为零线插头8,主电线23为零线;当分离式插头2插入电 源的地线插孔时,该分离式插头即为地线插头9,主电线23为地线。为了便于操作,可在绝 缘外壳II 21的后端设置一呈扁圆柱体、方便握持的手柄II 24,手柄II的中心处带有一个 供主电线23穿过的通孔II 25。当电源插座为二孔时,分离式插头只需使用其中的两个火线插头7和零线插头8, 当电源插头为三孔时,分离式插头需使用全部的三个火线插头7、零线插头8和地线插头9。如图7所示,束线器3包括外壳31和铜片III 32,外壳32采用绝缘外壳,可制成 矩形、心形等多种造型;铜片III 32可制成V形、矩形或条形结构,图7a是图1所示插座中 束线器3的结构示意图,本例的外壳中设有三个V形铜片32,用来连接相匹配的分电线13 和主电线23,即火线连接火线,零线连接零线,地线连接地线。束线器3的左右两侧分别连 接6个分离式插孔1,每三个分离式插孔为一组插座,这三个分离式插孔中包括火线插孔4、 零线插孔5和地线插孔6。另外,为了提高本技术所述插座的稳定性,可在铜片III 32 与铜片III32之间安装有陶瓷片33,陶瓷片具有硬度大、绝缘强度高以及导热性能佳的效 果,可有效避免束线器3中火线、零线及地线的相互干扰。束线器3还可以采用如图7b、图 7c或图7d所示的结构,图7b的铜片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分离式插孔的便携插座,包括插座和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分离式插孔(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锋王丹花张春蓉
申请(专利权)人:朱永锋王丹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