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质输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6066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软质输液管,属于管道运输技术领域。包括一根软质输液管,在所述软质输液管外表面、沿软质输液管固定有通信线。通信线内部包括至少1根导线,每根导线外部包覆有导线绝缘层。在通信线的最外层是由聚氨酯制成的护套层,护套层包裹在绝缘线芯外部,并与所述软质输液管相连接。软质输液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胶层、织物增强层和外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可以满足传统的输液管快速输送油液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在输液管线沿线的有线通信传输的保障。解决了执行突发性任务时因有线通信线缆架设速度滞后而延误油液保障时机的问题,实现了通信线路与油液补给线路同步铺设。(*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运输管道,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软质输液管
技术介绍
软质输液管线通常用于紧急情况下,作为临时管线进行铺设,可以在特定情况下 应急提供油液输送,具有重量轻、储运方便、铺设速度快等特点。在铺设软质输液管线的情况下,其管道沿线的输液通信保障和调度指挥所采用的 指挥控制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数字电缆、光缆、电话网、EI专线等有线通信,和基于短波、超 短波以及北斗卫星等的无限通信。上述有线与无线通信均采用了数字化通信技术,共同为 管线输液作业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提供了条件。在输液作业时,泵站和调度中心、 各泵站之间的通信主要依靠有线网络进行通信;调度中心与指挥部、巡线组合泵站之间的 通信主要依靠无线网络进行。但上述的通信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输液管的长度通常会达到几百甚 至几千公里,而现有的电话网、EI专线等有线网络无法确保遍布管线铺设的各个角落处。在 电话网、EI专线等有线网没有覆盖的地区,还需要架设数字电缆。但数字电缆的架设需要 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为了避免电气化对环境的影响,防止受到人为破坏和周 边居民及牲畜的无意破坏,就需要将电缆架设到一定高度。这样使得数字电缆的架设时间 无法满足软质输液管线的展开速度和撤收速度。在紧急情况下,无法为软质输液管线临时 铺设和快速输送油料提供有效可靠的通信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保障在突发情况下临时铺设软质输液管的通信需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 有通信功能的软质输液管,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软质输液管,在所述软质输液管外表面、沿所述软质输液管固 定有通信线。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所述通信线内部包括至少1根导线,在所述每根导线 外部包覆有导线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所述通信线还包括护套层,所述护套层包裹在所述绝 缘线芯外部,并与所述软质输液管相连接。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所述导线绝缘层由热塑性材料制成。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所述护套层由聚氨酯制成。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所述软质输液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胶层、织物增强 层和外胶层。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所述织物增强层由高强度纤维经过双经排列和双纬排 列织成。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所述高强度纤维为涤纶或丙纶。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软质输液管,一方面可以满足传统的输液管快速输送油液 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在输液管线沿线的有线通信传输的保障。解决了执行突发性 任务时因有线通信线缆架设速度滞后而延误油液保障时机的问题,实现了通信线路与油液 补给线路同步铺设。同时,本技术的具有通信功能的软质输液管具有单根长度长,展 开、撤收速度快,以及成本低,运输、维护方便等突出优点。此外,本技术的具有通信功 能的软质输液管将油液输送和通信传输功能结合的同时,但并不影响液体输送系统及通信 系统的各项独立的性能指标。另外,本技术公开的软质输液管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可实施性强,不需 要配备复杂的设备,在现有软质输液管的加工设备基础上稍加改进,即可生产出本实用新 型的具有通信功能的软质输液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质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质输液管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主要包括软质输液管2和通信线1两部分。软质输液管2由三层构成,分别是最内层的内胶层6 ;中间的织物增强层7 ;和最 外层的外胶层8。织物增强层7由高强度纤维编织而成,高强度纤维以双经排列和双纬排列 的方式交织成为筒状带坯即成为软质输液管2的织物增强层。织物增强层7的内径及其他 编织参数可以由软质输液管2的应用环境、承压强度等决定。为了提高织物增强层7的承 压强度,提高软质输液管2的耐用性能,所以通常采用涤纶或丙纶等高强度纤维来编织织 物增强层7。在织物增强层7的内部是内胶层6。内胶层6是由流延状的聚氨酯涂覆在织物增 强层7的内壁,并经冷却、牵引和盘卷制成。在织物增强层7的外部是外胶层8。外胶层8 是由流延状的聚氨酯涂覆在织物增强层7的外壁,并经冷却、牵引和盘卷制成。其内胶层6 与外胶层8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构成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的另一部分是通信线1。通信线1的内部包括至少 1根导线3。其导线3的数量可以根据传递信号的种类、强度以及线路的长度等因素确定。 在每根导线3外部包覆有由聚烯烃或聚氯乙烯等热塑性材料制成导线绝缘层4,导线绝缘 层4将同一通信线1内的各不同导线3进行绝缘,防止各根导线3间的短路和传输信号的 相互干扰。每根导线3外部包裹导线绝缘层4后就构成了一根绝缘线芯。为保护通信线,在构成通信线1的所有绝缘线芯的的外部还可以包裹一层护套层 5。护套层5由流延状态的聚氨酯涂覆在所有绝缘线芯的外部构成。护套层5包裹在通信4线1的最外层,可以有效减少通信线1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特别当通信线1随输液 软管一同埋入地下时,护套层5可以保护通信1线免受潮湿环境的侵蚀,延长通信线1的使 用时间。同时,借助护套层5还可以将通信线1与软质输液管2线粘结在一起在本技术的软质输液管中,通信线1在其外部护套层5的包裹下,固定在软质 输液管2的外表面上,并与软质输液管2成为一体。因本技术将输送油液的输液管2与实现通讯功能的通信线1制成一体,在铺 设输液管线的同时可以将通信线路一同铺设完毕,使输液管线的铺设与通信线路的铺设达 到同步,方便了输液管沿线的通信联系。本技术实施例的软质输液管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01 根据实际需要取至少1根导线3,将作为绝缘层材料的聚烯烃或聚氯乙 烯等热塑性材料包覆在每根导线3外部,在导线3的外部形成导线绝缘层4,使每根导向制 成绝缘线芯。然后,将全部绝缘线芯用成缆机绞合,构成绝缘缆芯。步骤102 将烘干后的聚氨酯挤入挤出机中,将已经变成流延状的聚氨酯涂敷在 由所有绝缘线芯构成的绝缘缆芯外,形成护套层5。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使用要求选取聚氨酯,并首先将聚氨酯放进除湿机中 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的8(Ti0(rc,烘干时间为2、小时,挤出机机筒采用电加热温度控 制,温度控制在17(T20(TC,将聚氨酯加热熔化成流延状态,使其涂敷在绝缘缆芯外部,形成 具有聚氨酯护套层5的通信线路1。步骤103 将成型的通信线路1进行冷却定型,通过牵引装置牵引,盘卷机盘卷。步骤104 将高强度合成纤维编织成筒状带坯,形成织物增强层7 ;涤纶、丙纶等高强度合成纤维的经纱轴放置在穿筘架上,将经纱从穿筘架上的磁 眼手工引出,按织物穿经排列和穿经工艺、依次传入圆织机经停片、综线及钢筘,完成穿经 工作;根据产品工艺要求,将涤纶、丙纶等高强度合成纤维以双纬形式放入每把锁子中,从 纬纱轴中引出的合成纤维穿入梭针中,完成纬纱准备工序;将经纱和纬纱穿结在一起放入 圆织机模口中,经纱在综框及综丝的带动下按一定的升降规律形成梭口,并与纬纱交织成 所需的筒状带坯,形成织物增强层7。步骤105 利用挤出机将聚氨酯涂敷在织物增强层7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质输液管外表面、沿所述软质输液管固定有通信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音徐先超黄忠耀刘艳秀董凡谭晶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北京五洲燕阳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