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燃式节能柴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54766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燃式节能柴炉,炉体中设有炉芯,环绕炉芯周围设置散烟道,散烟道与炉体上设置的排烟通道连通,一续柴筒直立设置在炉体中且与炉芯并列,续柴筒的进料口位于上端,续柴筒的底部设置炉箅子,续柴筒的下部侧壁设置一火道口,该火道口通过一向上倾斜延伸的火道连通炉芯腔下部形成火膛,在续柴筒底部的炉箅子下方的炉体上设有一用于关闭从炉箅子进风的接灰盒,使续柴筒和火膛形成U形通道。使助燃空气形成强劲的助燃气流,增强火势,实现节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烧柴的炉灶,特别涉及一种直燃式节能柴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以柴禾等为燃料的直燃式柴炉中,老式柴炉的进料口直接设置在炉膛壁, 火力的大小依靠烧柴的多少来决定,这种老式直燃式柴炉消耗的柴禾特别多,浪费极大。后 来有人设计了能够减少柴禾消耗的直燃式柴炉,这种柴炉在炉膛底部设置炉箅子,炉箅子 下方为进风口,续柴的进料口横向设置在炉膛侧壁,柴禾从进料口直接进入炉膛内,在炉箅 子上燃烧,助燃的空气从炉箅子下方的进风口进入,经过炉箅子,在炉膛内助柴燃烧;或者 用鼓风机向进风口内吹风,通过增大进风量促使柴禾烧尽来节约柴禾。但是,这些直燃式柴 炉的节能效果都不够明显,前者的火力较小,耗时长,几乎不能节能;后者火力大,耗时短, 但鼓风机却要消耗电能,节约了柴禾却消耗电能,节能的意义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直燃式节能柴炉,它通 过续柴筒直立设置在炉体中且与炉芯并列,形成相对较长行程的U形通道,让柴禾在续柴 筒下部设置的炉箅子处燃烧,燃烧的火焰从火道口进入火膛,使助燃空气在经过相对较长 的行程时流速加快,形成强劲的助燃气流,增强火势,实现节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炉体中设有炉芯,环绕炉芯周围设置散烟道, 散烟道与炉体上设置的排烟口通过一排烟通道连通,一续柴筒直立设置在炉体中且与炉芯 并列,续柴筒的进料口位于上端,续柴筒的底部设置炉箅子,续柴筒的下部侧壁设置一火道 口,该火道口通过一向上倾斜延伸的火道连通炉芯腔下部形成火膛,在续柴筒底部的炉箅 子下方的炉体上设有一用于关闭从炉箅子进风的接灰盒,使续柴筒和火膛形成U形通道。续柴筒的内腔底有一部分为斜坡,该斜坡的斜面与火道口相向,炉箅子位于斜坡 的低端与火道口之间。续柴筒的侧壁设置为中空夹层,该中空夹层为用于产生蒸汽的压力箱,续柴筒的 火道口两侧分别设置蒸汽喷雾装置,该蒸汽喷雾装置与压力箱连通。用于产生蒸汽的压力箱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补水腔,下部为蒸汽压力腔,补 水腔与蒸汽压力腔之间用隔断密封,隔断上设有过水孔,该过水孔处设有用压力控制的截 流阀,蒸汽压力腔与蒸汽喷雾装置相连。所述蒸汽喷雾装置由套管和重力阀芯组成,套管固定在续柴筒的火道口侧,套管 的下端与压力箱连通,套管上端设为锥孔,重力阀芯的上端为与套管锥孔对应的圆锥大头, 圆锥大头的下部为直径小于套管内径的直杆,重力阀芯的直杆向下穿过套管,其下端设有 一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距套管下端之间留有移动自由度。用压力控制的截流阀上设 安全保险装置,该安全保险装置的承受压力为压力箱 承受压力的50%。所述用压力控制的截流阀为可向下半开启的阀片,所述安全保险装置为阀片中心 设置的凹孔,凹孔底部厚度比阀片薄,或安全保险装置为阀片中心设有的孔中安装的压力 熔片。所述排烟口处设置一利用排烟余热加温的水箱,该水箱中心为排烟筒,排烟筒周 围为盛水腔。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将续柴筒直立设置在炉体中且与炉芯并列,续柴筒的进料 口位于上端,续柴筒的底部设置炉箅子,续柴筒的下部侧壁设置一火道口,该火道口通过一 向上倾斜延伸的火道连通炉芯腔下部形成火膛,在续柴筒底部的炉箅子下方的炉体上设有 一用于关闭从炉箅子进风的接灰盒,使续柴筒和火膛形成一个行程相对较长的U形通道。 这种U形通道能够在柴禾燃烧时,将火焰抽进火膛内,并使从进料口进入的空气的流速加 快,产生强劲的风势,自动为柴禾燃烧供给大量的氧助燃,使柴禾的燃烧更加充分,实现节 约柴禾;同时强劲的风势又能使火膛内的火势更加猛烈,缩短用火的耗时,进一步实现节 能。需说明的是整个过程不需再使用另外的能源,就能够实现节约柴禾,增强火势,节约能 源,这一优势是其它直燃式柴炉所不及的。将续柴筒的内腔底一部分设为斜坡,该斜坡的斜面与火道口相向,炉箅子位于斜 坡的低端与火道口之间。这样可以使柴禾从续柴筒上端放入后,沿斜坡依次逐渐滑到炉箅 子处燃烧,可在续柴筒内加一次柴禾后,保持相对长的自动续柴时间,以减少依靠人工不断 续柴的烦恼。而将续柴筒的侧壁设置为中空夹层,该中空夹层为用于产生蒸汽的压力箱,续柴 筒的火道口两侧分别设置蒸汽喷雾装置,该蒸汽喷雾装置与压力箱连通。这样可以在用火 过程中压力箱中产生的蒸汽达到一定压力时,将蒸汽从蒸汽喷雾装置喷洒到火膛中,通过 蒸汽助燃进一步减少柴禾的消耗量,实现节能。同时,在排烟道出口处设置一利用排烟余热加温的水箱,该水箱中心为排烟筒,排 烟筒周围为盛水腔。这样可以使随烟道排出的余热得到利用,热烟在经过水箱时加热水箱 内的水,而不需再专门烧火热水,进一步实现节能。将用于产生蒸汽的压力箱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补水腔,下部为蒸汽压力腔, 补水腔与蒸汽压力腔之间用隔断密封,在隔断上设置用压力控制的截流阀,并使用压力控 制的截流阀上的安全保险装置的承受压力为压力箱承受压力的50%。一旦压力箱内的蒸汽 压力超过压力箱承受压力的50%,安全保险装置就会自动打开泄压,这样可以防止压力箱 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爆裂造成安全事故。本技术节能效果好,有利于实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P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蒸汽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炉体,2为截流阀,2a为安全保险装置,3为续柴筒,4为进料口,5为火 道,6为炉芯,7为炉圈,8为散烟道,9为排烟筒,10为水箱,11为排烟通道,12为填充料,13为接灰盒,14为炉箅子,15为斜坡,16为蒸汽喷雾装置,17为火道口,18为压力箱,19为隔 断,20为过水孔,21为补水腔,22为蒸汽压力腔,23为重力阀芯,23a为圆锥大头,23b为直 杆,24为套管,25为锥孔,26为限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直燃式节能柴炉的炉体1中设有炉芯6,环绕炉芯6周围设置散烟道 8,散烟道8与炉体1上设置的排烟通道11连通,炉体1位于炉芯6上方设置用于放置炊具 的炉圈7,炉圈7采用大小不同的多个炉圈组合而成。一续柴筒3直立设置在炉体1中且与 炉芯6并列,续柴筒3的进料口 4位于上端,续柴筒3的底部设置炉箅子14,续柴筒3的下 部侧壁设置一火道口 17,该火道口 17通过一向上倾斜延伸的火道5连通炉芯6腔下部形成 火膛。所述续柴筒3的内腔底有一部分为斜坡15,该斜坡15的斜面与火道口 17相向,炉 箅子14位于斜坡的低端与火道口之间。所述的炉芯6、火道5、斜坡15都采用耐火材料制 作。在炉体1中设置有可以保温的填充料12将续柴筒3、火道5、炉芯6等围住,既可对续柴 筒3、火道5、炉芯6等形成支撑,又能保持续柴筒3、火道5、炉芯6等的热温,避免热量消耗 过快而引起能耗的增加。在续柴筒3底部的炉箅子14下方的炉体上设有一用于关闭从炉 箅子进风的接灰盒13,使续柴筒和火膛形成U形通道,一旦在炉圈7上放置了炊具,就可以 使U形通道和烟道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气流通道。采用这样的结构,让续柴筒和火膛形成 U形通道,使通道的长度增长,可以使进入该通道的空气流速加快,形成较强劲的风势,增强 火膛内的火势;同时,采用从上端添柴进续柴筒3,柴禾在续柴筒下部的炉箅子14处燃烧, 下面的柴烧尽后,未燃烧的柴沿斜坡15逐渐下滑,继续燃烧,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燃式节能柴炉,炉体中设有炉芯,环绕炉芯周围设置散烟道,散烟道与炉体上设置的排烟通道连通,其特征在于:一续柴筒直立设置在炉体中且与炉芯并列,续柴筒的进料口位于上端,续柴筒的底部设置炉箅子,续柴筒的下部侧壁设置一火道口,该火道口通过一向上倾斜延伸的火道连通炉芯腔下部形成火膛,在续柴筒底部的炉箅子下方的炉体上设有一用于关闭从炉箅子进风的接灰盒,使续柴筒和火膛形成U形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利王浪胡洪林陈厚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同心门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