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秀好专利>正文

米食蒸炼机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44473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米食蒸炼机的改进结构,由一动力供给系统、一搅拌生产系统、一加热供给系统与一旋转出料系统所组成,所述的搅拌生产系统位于本体内部,以一主轴为主体,主轴上方设有一下传动轴,主轴下方依序设有搅拌杆、上搅拌叶、下搅拌叶与一排料叶;加热供给系统位于本体下方所述的上锥座上方,本体圆周设有数蒸汽连结口通入本体;当所述的本体内的成品搅拌完成后,只需将主轴反向转动,并打开本体下方所设下锥座的出料孔,所述的成品便可由本体送出,而当生产结束,只需将清水注入并等待一段时间,再由清洗孔将搅拌杆、上搅拌叶、下搅拌叶刷洗一番,并将污水排出,如此便完成清洗步骤,达更具安全性、便利性以及实用性的功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器。
技术介绍
一般习用的米食加工机其都需将蒸熟的糯米放置在一承装筒,再凭借一动力产生 器产生一动力,利用所述的动力以驱动一拍打片,待所述的拍打片停止动作之后,凭借手将 成品糊团取出,此为现今的制造方式。如再追溯更原始的制造方法,其是凭借人力以一木槌,槌打一凹钵内的蒸熟糯米, 待捶打至有粘性后,再取出备用。由于上述的方式其在制造过程或完成后的清理动作,都有许多不便之处,需耗费 大量人力以及时间,因此在这时间挂帅的现今社会中情形下,显然无法符合经济效益,是 故,如何将上述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技术设计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有鉴于此,本案技术设计人乃以其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与技术理念,经过 多次的试作改良,终使本技术得以诞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米食蒸炼机的改进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米食蒸炼机的改进结构,由一本体、一动力供给系统、一搅拌生产系统、一加 热供给系统与一旋转出料系统所组成,其中所述的动力供给系统位于本装置的上方且利用 一上传动轴与一链排与所述的搅拌生产系统的下传动轴相连接,所述的搅拌生产系统的排 料叶是通过所述的位于本装置下方的加热供给系统置入所述的位于本装置下方的旋转出 料系统的上锥座中,所述的旋转出料系统的上锥座是利用螺丝螺固在本体下方,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动力供给系统位于本装置的上方,其动力是由一马达产生,凭借该马达输 出轴上所设置的后差速盘,利用一皮带将所述的动力传输至前方减速转换器一侧的前差速 盘上,又所述的减速转换器下方接设一上传动轴。其中所述的搅拌生产系统位于本体内部,其是以一主轴为主体,所述的主轴上方 设有一下传动轴,所述的主轴的下方在本体底层的位置由上至下依序设有搅拌杆、上搅拌 叶、下搅拌叶与一排料叶。其中所述的加热供给系统位于所述的本体下方、所述的上锥座上方,其在本体圆 周外侧设有数个蒸汽连结口,所述的蒸汽连结口内通入本体的筒壁,所述的本体内还设有 一个能够改变蒸汽供给方向的方向盖,其中一组蒸汽供给方向为相对喷出,另一组蒸汽供 给方向为向下喷出,所述的本体圆周外侧的数个蒸汽连结口利用一蒸汽管相互连通。其中所述的旋转出料系统利用所述的本体内下方所设的排料叶,当所述的本体 内的成品搅拌完成后,只需将主轴反向转动,并打开本体下方所设下锥座的出料孔,所述的成品便可由本体送出。其中所述的本体上方覆设一上盖,所述的上盖设有一圆孔供下传动轴穿设,又 所述的上传动轴与下传动轴利用一链排卡合,另所述的上盖前方设有一上支杆,所述的上 支杆配合所述的前支撑柱上钻设的透孔可接设一盖板,其中所述的透孔内穿设一横杆,该 横杆上与前支撑柱内侧设有一上右连动片与一上左连动片,所述的上右连动片与上左连动 片下方分别接设一下右连动片与一下左连动片,另所述的盖板上方设有左连结块与右连结 块,所述的左连结块与右连结块的前后部各设有一孔,所述的左连结块以及右连结块后方 的孔与所述的下左连动片以及下右连动片下方的孔相接,所述的左连结块与右连结块前方 的孔与一个下左传动片、一个下右传动片下端的孔相接,又且所述的下左传动片以及下右 传动片上方的孔与上盖上方的上支杆相接,另所述的本体前方下侧设有一下方槽,所述的 下方槽上套设一清洗孔,所述的清洗孔上方接设一卡固杆,又所述的清洗孔下方设有一支 杆,所述的支杆上设置一卡固片,所述的卡固片上方设有一凹槽,并在所述的卡固片中央设 有一固钮,且所述的清洗孔右侧设有一支轴,所述的支轴是清洗孔前方所设的清洗盖的转 轴,又所述的清洗盖略小于所述的本体上的清洗孔,又所述的本体下方接设一上锥座,所述 的上锥座下方接设一下锥座,又所述的下锥座下方设有一出料孔,并在出料孔孔口套设一 软性垫片,又所述的下锥座下方的外侧设有一固定盘,所述的固定盘下方设有一固定座, 该固定座后方的一侧穿设一止挡杆。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当所述的 本体内的成品搅拌完成后,只需将主轴反向转动,并打开本体下方所设下锥座的出料孔,所 述的成品便可由本体送出,而当生产结束、所述的装置停机欲清洗时,只需将清水注入并等 待一段时间,再由清洗孔将搅拌杆、上搅拌叶、下搅拌叶刷洗一番,并将污水排出,如此便完 成清洗步骤,达更具安全性、便利性以及实用性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1是本技术的动力供给系统组成示意图;图3-2是本技术的搅拌生产系统组成示意图;图3-3是本技术的加热供给系统组成示意图;图3-4是本技术的旋转出料系统组成示意图;图4-1是本技术的盖板动作前示意图;图4-2是本技术的盖板动作后示意图;图5-1是本技术的清洗盖动作前示意图;图5-2是本技术的清洗盖动作后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动作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1-马达;12-后差速盘;13-皮带;14-前差速盘;15-减速转换 器;16-上承座;17-后支撑柱;18-透孔;19-前支撑柱;20-上传动轴;21-链排;22-下 传动轴;23-圆孔;24-上盖;25-排气孔;26-排气管;27-上支杆;28-本体;29-上方槽; 30-蒸汽连结口 ;31-下方槽;32-支杆;33-入料口 ;34-卡固杆;35-清洗孔;36-支轴;37-弧面板;38-清洗盖;39-卡固片;40-凹槽;41-固钮;42-上锥座;43-下锥座;44-出 料孔;45-垫片;46-支撑架;47-固定盘;48-固定座;49-止挡杆;50-开启杆;51-横杆; 52-上右连动片;53-上左连动片;54-下左连动片;55-下右连动片;56-下左传动片; 57-下右传动片;58-左连接块;59-右连接块;60-盖板;61-蒸汽管;62-蒸汽管出口; 63-蒸汽管入口 ;64-主轴;65-搅拌杆;66-上搅拌叶;67-下搅拌叶;68-排料叶;69-方向至ΓΤΠ 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由一动力供给系统、一搅拌生产系统、一加热供给系统与一旋转出 料系统所组成;如图1、图2所示,其中所述的动力供给系统位于一本体观的上方,(再如图3-1 所示),所述的动力是由一马达11产生,凭借该马达输出轴上所设置的后差速盘12,并利用 一皮带13将所述的动力传输至前方减速转换器15 —侧的前差速盘14上,又所述的减速转 换器15可将所述的动力转换成一具有高扭力的动力,所述的动力再凭借所述的减速转换 器15下方所接设的上传动轴20,又所述的动力供给系统都设置在一上承座16上,所述的上 承座16下方接设有一组前支撑柱19,所述的前支撑柱19上钻设有一相对偏上的透孔18, 又所述的上承座16下方的后侧接设有一后支撑柱17,所述的上承座16凭借其下方所接设 前支撑柱19与后支撑柱17而焊固在本体观上方接设的上盖上方。再如图3-2所示,所述的搅拌生产系统位于本体观内部,其是以一主轴64为主 体,所述的主轴64上方设有一下传动轴22,另所述的主轴64的下方在本体底层的位置,其 由上至下依序设有搅拌杆65、上搅拌叶66、下搅拌叶67与一排料叶68 ;再如图3-3所示,所述的加热供给系统位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米食蒸炼机的改进结构,由一本体、一动力供给系统、一搅拌生产系统、一加热供给系统与一旋转出料系统所组成,其中所述的动力供给系统位于本装置的上方且利用一上传动轴与一链排与所述的搅拌生产系统的下传动轴相连接,所述的搅拌生产系统的排料叶是通过所述的位于本装置下方的加热供给系统置入所述的位于本装置下方的旋转出料系统的上锥座中,所述的旋转出料系统的上锥座是利用螺丝螺固在本体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供给系统位于本装置的上方,其动力是由一马达产生,凭借该马达输出轴上所设置的后差速盘,利用一皮带将所述的动力传输至前方减速转换器一侧的前差速盘上,又所述的减速转换器下方接设一上传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秀好
申请(专利权)人:徐秀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