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水移动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34303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排水移动空调,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元件组成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以及水泵,换向部件,第一换热器分水盒,第二换热器分水盒,第一换热器接水盘;第一换热器下方设有第一换热器接水盘,第二换热器下方设有第二换热器接水盘,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便于移动空调中的冷凝水从第二换热器接水盘流动到第一换热器上的通道;水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接水盘连接,另一端通过换向部件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分水盒和第二换热器分水盒连接;第二换热器分水盒具有将冷凝水喷淋到第二换热器上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不用向外排水的前提下,实现空调的连续制冷与制热,减少由于排水而带来的各种麻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制冷行业中,移动空调在运行制冷模式时,机器上面的第二换热器产 生的凝结水一般是滴到下面底盘内,再由水泵或打水电机将水淋到第一换热器上,利用高 温的第一换热器将凝结水蒸发掉,从而不会轻易就会水满保护,实现连续制冷的目的。但当热泵移动机(移动空调)转到制热模式以后,位于下面的第一换热器是低温 的,制热时下面第一换热器产生的凝结水就会在底盘内不断积累,但现在水泵与打水电机 再将水打到第一换热器上时,这时因第一换热器已经不再具有高温这一特性,所以无法将 冷凝水蒸发,因此底盘内的水不断增加,大概2个时后整机(移动空调)就会出现水满保 护,这时整机无法工作了,需要排水后才能重新制热。目前对于制热时移动机(移动空调)底盘内的冷凝水的处理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重力作用直接打开底盘内接水盘的排水孔放水,但由于一般移动机的 出水口很低,对排水极为不利,也不好操作,并且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排水。另外一种是利用水泵将底盘内的水抽到一定的高度后,再从机身往外排出,并用 一个水桶接住,虽然这种方式操作性比上面要强,但是也还是不方便,要找个水桶放在机器 旁边,并且还不知道水桶什么时候会满,如果水满了就会从水桶里面流出来,流到地面,并 且不利于顾客对机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向空调内的多个换热器喷淋冷凝水的无排水移动 空调,本技术的进一步结构还可以解决现有的移动空调在制热时需要向空调外排水等 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排水移动空调,包括压缩机,第一换 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元件组成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以及水泵,换向部件,第一换热器分水 盒,第二换热器分水盒,第一换热器接水盘;第一换热器下方设有第一换热器接水盘;水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接水盘连接,另一端通过换向部件分别与第一换热 器分水盒和第二换热器分水盒连接;第二换热器分水盒具有将冷凝水喷淋到第二换热器上的结构。进一步地,无水移动空调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的D管、S管分别与压缩机的两端 连接、四通阀的C管与第一换热器连接、四通阀的E管与第二换热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二换热器接水盘下方。进一步地,无水移动空调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接水盘,设置于第二换热器的下方,并 位于第一换热器的上方。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便于移动空调中的冷凝水从第二换 热器接水盘流动到第一换热器上的通道。进一步地,通道包括漏水孔,设置在第二换热器接水盘上。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分水盒具有第一喷嘴,第二换热器分水盒具有第二喷嘴。进一步地,换向部件是三通阀。进一步地,无排水移动空调还包括支撑第二换热器的上底壳。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接水盘设置在上底壳上并与上底壳为一体式结构。制热时,本技术用一个水泵将留在第一换热器接水盘的凝结水(冷凝水)直 接抽上来,再喷淋到第二换热器上,因制热模式时移动机上部的第二换热器是热的,利用热 的第二换热器去蒸发凝结水。这样就可以实现连续制热,不会出现水满保护而导致的停机, 并且不需要向机身外面排水,不再受使用场地的排水调节的限制,使用更加简单方便。附图说明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 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移动空调的冷凝水处理机构的整 体结构;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移动空调制冷时的状态;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移动空调制热时的状态;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1中的四通阀的结构;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1中的第二换热器接水盘的结构;以及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标号说明1压缩机,2四通阀,3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节流部件,46第二换 热器接水盘,461漏水孔,36第一换热器接水盘,8水泵,9换向部件,9a电磁阀a,9b电磁阀 b,9c三通阀,31第一换热器分水盒,41第二换热器分水盒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无排水移动空调,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 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水泵8,换向部件9采用三通阀9c,第一换热器分水盒31,第 二换热器分水盒41 ;换向部件控制水泵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分水盒和第二换热器接水盒之 间的通断;关于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的设置,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设置在空调内的合 适位置。关于水泵8,三通阀9c,第一换热器分水盒31,第二换热器分水盒41的设置,可以 在空调内的合适位置留出容纳这几个部件的空间,例如,它们可以连接在移动空调的壳体 上,如外壳或内壳或其他壳体(包括上底壳,下底壳)。本技术侧重点在于上述部件的 连接关系,至于具体的设置方式,只要能达到上述效果都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四通阀2的D管、S管分别与压缩机1的两端连接、四通阀2的C管与 第一换热器3连接、四通阀2的E管与第二换热器4连接;四通阀2的设置也如前面所述,设置在空调内的合适位置。第一换热器3下方设有第一换热器接水盘36,第一换热器接水盘36要有足够的接 水面积,以使从第一换热器3流下的冷凝水完全落入第一换热器接水盘36中,第二换热器 4下方设有第二换热器接水盘46,同理,第二换热器接水盘46也要有足够的接水面积。第 一换热器3与第二换热器4之间设有便于移动空调中的冷凝水(即凝结水)从第二换热器 接水盘46流动到第一换热器3上的通道,该通道可以为封闭的管路,例如为水管,也可以为 其他形式的通路;例如,通道包括漏水孔461,其数量为多个,设置在第二换热器接水盘46 上。这样,通道结构简单。水泵8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接水盘36连接,另一端与三通阀9c的a端连接;三通 阀9c的b端与第一换热器分水盒31连接,三通阀9c的C端与第二换热器分水盒41连接;第一换热器分水盒31具有将冷凝水喷淋到第一换热器3上的结构,以便制冷和制 热时冷凝水的蒸发;第二换热器分水盒41具有将冷凝水喷淋到第二换热器4上的结构,以 便制冷和制热时冷凝水的蒸发,尤其是制热时冷凝水的蒸发。例如,第一换热器分水盒31 具有喷水口或第一喷嘴,第二换热器分水盒41具有喷水口或第二喷嘴。设置第一喷嘴或第 二喷嘴可以加强喷淋的效果,加快冷凝水喷淋到第一换热器3或第二换热器4的速度,便于 喷淋得更均勻,促进蒸发。通常第一换热器分水盒31可以设置在第一换热器3的侧面,第 二换热器分水盒41可以设置在第二换热器4的侧面,这样,不会妨碍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 换热器4之间的冷凝水通道的设置,不会影响冷凝水的流动。制热时,如图3所示,本技术用水泵9将留在第一换热器接水盘36的凝结水 (冷凝水)直接抽上来,再喷淋到第二换热器4上,因制热模式时移动机上部的第二换热器 4作为冷凝器,其温度较高,利用热的第二换热器去蒸发凝结水。这样就可以实现连续制热, 不会出现水满保护而导致的停机,并且不需要向机身外面排水,不再受使用场地的排水调 节的限制,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另外,采用本技术的蒸发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排水移动空调,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节流部件(5)所组成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以及水泵(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向部件(9),第一换热器分水盒(31),第二换热器分水盒(41),第一换热器接水盘(36);所述第一换热器接水盘(36)设置于第一换热器(3)的下方;所述水泵(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接水盘(36)连接,另一端通过换向部件(9)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分水盒(31)和第二换热器分水盒(41)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分水盒(41)具有将空调冷凝水喷淋到所述第二换热器(4)上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贤德黄海强寇斌黄鉴良樊甜甜黄晓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