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饶涛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单手连击通通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12589 阅读:288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打击乐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单手连击通通鼓。它包括通通鼓、支架部分,本装置由上下两根横杆和立杆构成支架部分,在每根横杆上吊有4到6个通通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来的单组鼓改为了高音完全重复的两组,分上下两层排列,相同音高的两只鼓的鼓面上下相对,当遇到类似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连击片段时,只需单手在上下两层鼓之间,依次上下摆动鼓槌,击打鼓面,由于该方案巧妙利用了鼓面自身的弹力,和鼓槌运动的惯性,省去了手腕为了收回鼓槌,再次用力的时间和力量,所以,单手即可完成传统通通鼓要双手完成的快速连击。(*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打击乐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单手连击通通鼓
技术介绍
通通鼓是架子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乐曲起着过渡和装饰作用,由不同音 高的定音鼓排列而成,但随着现代舞台艺术的发展,器乐演奏总伴随着肢体动作的表演,而 传统通通鼓的局限在于,在处理快速连击音符时,必须双手轮奏,难以同时进行舒展的肢体 动作表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单手快速连击的双层单手连击通通鼓,以解 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通通鼓、支架部分,本装置由上下两根横 杆和立杆构成支架部分,在每根横杆上吊有4到6个通通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将原来的单组鼓改为了高音完全重复的两组,分上下两层排列,相同 音高的两只鼓的鼓面上下相对,当遇到类似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连击片段时,只需单手在上 下两层鼓之间,依次上下摆动鼓槌,击打鼓面,由于该方案巧妙利用了鼓面自身的弹力,和 鼓槌运动的惯性,省去了手腕为了收回鼓槌,再次用力的时间和力量,所以,单手即可完成 传统通通鼓要双手完成的快速连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是一种双层单手连击通通鼓中每根横杆⑴上吊有4个通通鼓的 例子它包括通通鼓、支架部分,本装置由上下两根横杆(1)和立杆(2)构成支架部分,在每 根横杆(1)上吊有4个通通鼓。实施例2如图3、4所示,是一种双层单手连击通通鼓中每根横杆(1)上吊有4个通通鼓的 例子它包括通通鼓、支架部分,本装置由上下两根横杆(1)和立杆(2)构成支架部分,在每 根横杆(1)上吊有6个通通鼓。本技术在此列举了 2种实施例,还有很多的实施方案来实现本装置的功能,3就不一一列举了,所以很多相类似的实施方案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双层单手连击通通鼓,它包括通通鼓、支架部分,其特征在于本装置由上下两根横杆(1)和立杆(2)构成支架部分,在每根横杆(1)上吊有4到6个通通鼓。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打击乐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单手连击通通鼓。它包括通通鼓、支架部分,本装置由上下两根横杆和立杆构成支架部分,在每根横杆上吊有4到6个通通鼓。本技术将原来的单组鼓改为了高音完全重复的两组,分上下两层排列,相同音高的两只鼓的鼓面上下相对,当遇到类似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连击片段时,只需单手在上下两层鼓之间,依次上下摆动鼓槌,击打鼓面,由于该方案巧妙利用了鼓面自身的弹力,和鼓槌运动的惯性,省去了手腕为了收回鼓槌,再次用力的时间和力量,所以,单手即可完成传统通通鼓要双手完成的快速连击。文档编号G10D13/02GK201765814SQ201020153089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饶涛 申请人:饶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单手连击通通鼓,它包括通通鼓、支架部分,其特征在于:本装置由上下两根横杆(1)和立杆(2)构成支架部分,在每根横杆(1)上吊有4到6个通通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涛
申请(专利权)人:饶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4年12月10日 01:29
    连击一种连续性动词表达一种持续击打的状态和行为现多用于游戏动作的表达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