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建国专利>正文

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外贴药物及其产品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818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外贴药物产品的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马钱子(18~20)、草乌(19~21)、巴豆(8~10)、白芥子(10~12)、麝香(0.1~0.2);其药物产品的制备方法是,将马钱子、草乌、巴豆、白芥子分别烘干、粉碎,粒度最大不超过0.149mm,混匀,密封备用;选用无菌纯棉布剪裁成0.8~4平方厘米的小块,单面涂上无毒副作用的粘接剂;在无菌纯棉布上涂有无毒副作用的粘接剂表面撒上述药粉0.4~1.2克,即为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疗效好,其产品使用、携带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外贴药物及其产品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头痛是人们得病之后的常见症状之一,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脑瘤等颅内器质性病变、颈椎病、感染性疾病及五官疾病等,都会引起头痛,这需要对症治疗。另有一种血管神经性头痛,亦是一种常见性疾病,其原因多为脑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失调引起血管的异常痉挛,导致血流障碍或阻滞而发。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之海,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络脉不通,脑失所养均可引起头痛。其病机理不外乎风痰上扰,寒凝瘀阻,气血逆乱。目前对这种血管神经性头痛,多为吃药治疗,加以缓解,这对患者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之缺点,提供一种方便而实用的治疗血管神经性痛的外贴药物及其产品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是基于祖国医学对头痛症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从中医药宝库中,筛选出匹配治疗效果为佳的中药成份,按中医理论组方,采用方便而实用的手段制成本专利技术产品。本专利技术药物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马钱子 18~20 草乌 19~21 巴豆 8~10白芥子 10~12 麝香 0.1~0.2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专利技术产品的方法是1、将马钱子、草乌、巴豆、白芥子分别烘干、粉碎,粒度最大不超过0.149mm,混匀,密封备用;2、选用无菌纯棉布剪裁成0.8~4平方厘米的小块,单面涂上无毒副作用的粘接剂;3、在无菌纯棉布上涂有无毒副作用的粘接剂表面撒上述药粉0.4~1.2克,即为本专利技术产品。上述无毒副作用的粘接剂是猪胰脏、凡士林膏等。其粘接剂用量为上述药物重量的2-8倍。本专利技术所用药物马钱子,苦寒,入肝脾二经,可通络散结,消肿止痛;草乌,辛温,入心、肝、脾、肾经,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巴豆,辛苦大热,入胃、大肠、肺经,可峻下积滞,逐水消肿;白芥子,辛温,归肺、胃经,可温肺祛痰,散结止痛;麝香、辛温,通行十二经,可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草乌、巴豆具有镇痛作用,马钱子除可镇痛外,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麝香可促进血液循环。诸药相配,集祛风、散寒、开窍、化痰、通络、解痉于一体,可迅速改善脑血管的供血、供氧状况,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为检验本专利技术药物对血管神经头痛病的治疗效果,曾做如下临床实验将40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人,其中,男135人,女165人,年龄最大81岁,最小11岁,平均46岁,病程最长42年,最短2个月。对照组100人,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2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39年,最短3个月。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头痛部位分别为左侧105例,31例;右侧85例,29例;左右交替痛67例,23例;前额痛32例,10例;枕部痛6例,4例,巅顶痛4例,3例。头痛的性质为跳痛、胀痛、针剌样痛等,部分病人头痛发作时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烦燥、失眠等症状,舌质暗、舌苔白,脉沉弦或弦细或弦紧或弦涩等。诊断依据是参照国际头痛协会(IHS)于1988年制定的头痛分类与诊断标准,经神经系统及理化、CT、MRI等检查排除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脑瘤等颅内器质性病变、颈椎病、感染性疾病及五官疾病所致头痛者。治疗方法是治疗组,将本专利技术产品外敷在两太阳穴上,以胶布固定,合并前额痛者,加贴印堂穴,合并枕部疼痛,加贴大椎穴;24小时去掉,7天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去掉外贴药物后,局部将出现直径约1cm的水泡,可用无菌针管抽取液体后外涂龙胆紫,以防感染。对照组,口服正天丸(南方制药厂生产,批号98041),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观察方法是1、观察头痛强度变化,头痛强度分组头痛强度按Bussone(1987)分为5级;无疼痛为0,轻度疼痛为1,中度疼痛为2,严重疼痛为3,剧烈头痛为4。2、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生产的LBY-N6粘度仪测定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浆粘度。治疗结果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延长。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病例用药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附表1。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见附表2。附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有效 无效治疗组300 170(56.7) 90(30) 30(10)10(3.3)治疗组100 33(30)27(26.7)33(30)7(13.3)附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S)全血比粘度(mPa.S) 组别 例数 血浆比粘度高切中切 低切 (mPa.S)治疗前 300 5.02±0.15 13.56±1.11 16.92±2.00 1.97±0.15治疗组治疗后 300 4.60±0.3*Δ12.00±1.01*Δ14.19±1.70*Δ1.77±0.18*Δ治疗前 100 4.99±0.15 13.70±1.01 16.89±2.11 1.96±0.15治疗组治疗后 100 4.78±0.26*12.70±1.09*15.08±1.67*1.87±0.13*与本组治疗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ΔP<0.05典型病例张某,女,57岁,1998年5月6日初诊。患者左侧偏头痛已有20余年,经服中西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显,近年来,每因心情不舒或天气变化而疼痛加重,伴头目昏蒙,记忆力下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二便尚可。曾做脑CT,脑电图均未发现异常,血液流变学示全血高切粘度5.02mPas,中切粘度13.7mPas,低切粘度17.01mPas,血浆比粘度1.99mPas,察舌质紫暗,舌苔白润,按脉沉细而弦,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寒凝血瘀,络脉不通,予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1个疗程,头痛大减。连用3个疗程,诸症若失,头痛得愈。复查血液流变学基本正常,嘱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波动。随访观察半年,未见复发。王某,女,35岁,1999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头痛已达15年之久,每年经前加剧,经后自缓,曾按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3个月,不见效果。又按神经性头痛,予谷维素、安络痛等治疗半年,仍无寸功。诊见患者面色晦暗,痛苦面容,头痛以右侧为主,有时波及左侧、巅项、前额,甚至整个头部或胀痛或掣痛,或呈针剌样痛,伴烦躁难眠,胸胁。乳房胀痛,月经后期,色暗有血块,饮食较差,二便尚可,脑CT、脑电图等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舌质紫暗苔薄稍腻,脉沉弦微涩,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症属寒凝、血瘀、肝郁气滞、络脉痹阻、不通则痛,予本药治疗,外敷两太阳穴、前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外贴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马钱子18~20草乌19~21巴豆8~10白芥子10~12麝香0.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外贴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马钱子18~20草 乌 19~21巴 豆8~10 白芥子 10~12麝 香0.1~0.22.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外贴药物产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马钱子、草乌、巴豆、白芥子分别烘干、粉碎,粒度最大不超过0.149mm,混匀,密封备用;(2)、选用无菌纯棉布剪裁成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建国钟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钟建国钟建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