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灵芝、人参、丹参、杜仲、枸杞子、制何首乌、酸枣仁(炒)、五味子、熟地黄、当归、蜂蜜等药味组成,其制剂包括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糖浆、滴丸剂等剂型,具有滋补气血、养心安神之功效。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0例,总有效率96%,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2.00%,较好改善中医症候。(*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糖浆、滴丸剂以及其他剂型,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技术介绍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统计北京城区1973年冠心病死亡率为21.7/10万,1986年上升到62.0/10万人;上海1974年冠心病死亡率为15.7/10万,1984年为37.4/10万人。由此可见冠心病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用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和预防研究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课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动态平衡及中医学治疗本病的有效性、无害性、持续性、多样性等优势适宜于复杂多样的冠心病治疗。长期服用中药可寓防于治,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因此,研制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使用价值。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气血两亏,心神不宁者而设,具有滋补气血,养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心悸、怔忡,腰酸膝软,失眠健忘。对神经衰弱有辅助治疗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本专利技术对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96%,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2.00%,且未发现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满意。目前,临床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的中药制剂仍为急需。通过临床实验,我们认为本专利技术疗效可靠,并在组方用药上有独到之处,重在补益气血,通过安神达到养心之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开发有望为临床提供一个安全、有效、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理想中药制剂,推广应用后可望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滋补气血、养心安神的中药组方而成,包括灵芝10~80%、人参1~10%、丹参3~20%、杜仲2~18%、枸杞子1.2~15%、制何首乌1.5~18%、酸枣仁1.5~15%、五味子1~16%、熟地黄1~19%、当归1.5~18%、蜂蜜1~6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对本专利技术中各味中药进行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浓缩液;将浓缩液通过不同方法干燥成提取物干粉后,通过分别加入不同辅料,可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固体制剂;还可向浓缩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水沉过滤后,加入辅料和防腐剂制成口服液和糖浆等液体制剂。本专利技术不同剂型中加入不同辅料,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临床效果,这些辅料包括淀粉、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糊精、乳糖、蔗糖、防腐剂、聚乙二醇等。本专利技术可以满足广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不同剂型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制剂。本制剂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本制剂可明显的降低心肌耗氧量;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作用;减少氯仿所致小鼠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延长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本专利技术急性毒性试验及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临床上用本专利技术口服液治疗气血两亏、心神不宁证患者150例。结果显示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效60例(40%),有效84例(56.00%),总有效率96.00%,大部分患者服药12天左右心绞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至消失,疼痛性质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2.00%。对改善缺血性ST段的下移有显著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的心胸隐痛、胸闷气短、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等症状疗效较好。临床研究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本专利技术服用安全。本专利技术中医疗效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临床试验共观察门诊病人94例,住院病人56例,男95例,女55例,其中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90例,山东418医院60例。1.2治疗方法服用本专利技术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空腹服,30天为一疗程。间隔10天左右,服用第二个疗程,共服药三个疗程。1.3观察项目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心胸隐痛、胸闷气短、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红或有紫斑、脉细数)。2结果(一)心绞痛疗效表1-1心绞痛疗效比较(例%) 例数 显效有效 无效加重总有效率治疗组 150 60 84 6 0 96.00%(40.00%) (56.00%) (4.00%)表2-2心绞痛起效、消失时间与分析(天X±S)例数 心绞痛起效心绞痛消失时间(天) 时间(天)治疗组 1509.14±3.6819.93±4.54(二)心电图疗效表2-1心电图疗效比较显效有效无效 加重 总有效率例%例%例% 例%治疗组33 45 720 52.00%(22.00%) (30.00%) (48.00%)(三)中医证候疗表3-1中医证候疗效(例%)例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 控显率n % n % n %n % % %冶疗组 1502416.00%51 34.00% 69 46.00%64.00%96.00% 50.00% 表3-2各项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n=50)证候治疗前(n) 治疗后(n) 消失率(%)心胸隐痛 15061 59.33胸闷气短 15087 42.00心悸 14145 68.09盗汗 11763 46.15心烦不寐 90 24 73.33腰膝酸软 93 55 40.86耳鸣 63 37 41.27头晕 72 27 62.5舌红或有紫斑 12652 58.73脉细数 12360 51.22由表1~3可知,本专利技术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效60(40%),有效84(56.00%),总有效率96.00%,大部分患者服药12天左右心绞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至消失,疼痛性质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2.00%。对改善缺血性ST段的下移有显著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的心胸隐痛、胸闷气短、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等症状疗效较好。本专利技术的组方在上述11味药的基础上,还可以加入其他具有滋补气血、养心安神的中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2支口服液(或10~20ml糖浆,或滴丸10粒,或2~4粒胶囊,或2~4片片剂,或一袋颗粒剂)。30天为一疗程。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灵芝600g、丹参25g、杜仲25g、枸杞子25g、制何首乌15g、酸枣仁(炒)15g、五味子15g、熟地黄15g、当归30g加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6~1.18(50℃)的浓缩液;再取人参10g粉碎成粗粉,60%乙醇渗漉提取2次,合并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22(50℃)的浓缩液;取上述两种浓缩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23(50℃)的稠膏,加入蜂蜜50g,混匀,干燥,粉碎,极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取干药粉;或取上述两种浓缩液合并,加入300ml蒸馏水使溶解,冷置(-2~2℃)24小时,滤过,加入蜂蜜600g,混匀,滤液即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取药液。实施例2取灵芝250g、丹参80g、杜仲50、枸杞子40g、制何首乌40g、酸枣仁(炒)30g、五味子20g、熟地黄30g、当归15g加40%乙醇回流提取3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由包括下述用量配比的原料提取制备而成:灵芝10~80%、人参1~10%、丹参3~20%、杜仲2~18%、枸杞子1.2~15%、制何首乌1.5~18%、酸枣仁1.5~15%、五味子1~16%、熟地黄1~19%、当归1.5~18%、蜂蜜1~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是由包括下述用量配比的原料提取制备而成灵芝10~80%、人参1~10%、丹参3~20%、杜仲2~18%、枸杞子1.2~15%、制何首乌1.5~18%、酸枣仁1.5~15%、五味子1~16%、熟地黄1~19%、当归1.5~18%、蜂蜜1~60%。2.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工艺流程为取灵芝、人参、丹参、杜仲、枸杞子、制何首乌、酸枣仁、五味子、熟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沛学,张玲,景瑞,王欢,曲延伟,庞晓阳,崔燕,
申请(专利权)人:凌沛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