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玉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061583 阅读:6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琼玉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料地黄、茯苓和人参用猴头菌(Hericium?caput-medusae(Bull:Fr.)Pers.)进行微生物转化;(2)将步骤(1)所得微生物转化物质用醇的水溶液或水提取,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该制备方法制得的植物提取物以及其在制备抗氧化和/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药物或化妆品中的应用。该制备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方便,工艺合理,获得的植物提取物同时具有很好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和抑制酪氨酸酶作用,可通过皮肤给药,发挥其直接的皮肤靶向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的效果,能更好的抑制皮肤黑色素的生成,消除炎症,抵抗皮肤衰老,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Qiongyu sid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he raw rehmannia root, tuckahoe and ginseng by Hericium erinaceus (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Fr.) Pers.) by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2) the step (1) the microbial conversion of substances by alcohol extraction with water solution or water can be.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the plant extract prepared by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lant extract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edicine or the cosmetics which can resist the oxidation and / or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tyrosinas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reasonable process, plant extracts obtained with good oxygen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and inhibition of tyrosinase, can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the skin directly targeting, antioxidation,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can better inhibit the generation of skin melanin eliminated inflammation, resist skin aging, has certain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琼玉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中医膏方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遗产,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琼玉膏从诞生至今,已 有近千年的历史,从一首临床治疗咳嗽的方剂发展成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益寿保健膏方。琼玉膏最早记载于南宋洪遵的《洪氏集验方》,方中用高丽参二十四两,生地黄汁 十六斤,茯苓四十九斤,白蜜十斤,先以地黄汁同蜜熬沸,入参、苓(各为末),和勻成膏。既 能养阴润肺,调补脾胃,又能治虚劳干咳,咽燥咯血。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记载了此 方,书中记载的该方仍是以地黄汁、人参、茯苓三味药为主,配以白蜜,并称此方常服可“开 心益智,发白返黑,齿落更生,辟谷延年,治痈疽劳瘵,咳嗽唾血”。国家对祖国医药的系列整 理中,许多地区把琼玉膏制成了便民的中成药,如上海、南京、武汉、福州、杭州、南昌、呼和 浩特等地在建国早期就开始制售琼玉膏,其中除杭州以外六个地区,均采用了“生地、茯苓、 人参、白蜜”为配伍的方剂,功效与主治均为“滋阴润肺、治疗虚劳干咳久嗽”。而杭州等地 区则采用了明代朱权的配方,方含生地、茯苓、人参、琥珀、沉香与白蜜,并将成药称为“臞仙 琼玉膏”,而在功效上则多了“安神降气”的功能。回顾千年历程,总的来说,此方一般有两 种用途,一是用于治疗虚劳喘嗽,二是用于延寿驻颜。黑色素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从皮肤生物学的角度讲,黑色素形成的基本生理过 程可以概括为紫外线或者内源性的激素刺激角质化细胞产生促黑素生成的细胞因子,如 α -MSH, ET, SCF等,这些信号分子通过黑素细胞膜受体或者细胞核受体向黑素细胞传递信 号,诱发酪氨酸酶和酪氨酸相关蛋白的表达,表达后的酪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被运 送到黑素小体合成黑色素,成熟的黑素小体通过黑素细胞枝状突起移向角质化细胞,转移 至角质化细胞的黑色素颗粒随表皮细胞上行至角质层,形成皮肤的颜色或者形成色斑,最 终随着角质层的脱落而排泄。影响黑素形成的因素很多,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情绪压力、荷尔蒙分泌失调、新 陈代谢缓慢、紫外线、用错化妆品等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黑色素代谢异常,黑素细胞分 泌的黑色素增加,造成局部皮肤过黑,表现为黄褐斑、雀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等,妨碍患者 的美容,并对其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现阶段,化妆品市场上美白剂作用方式,仍然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主导。根据 不同的作用机理,可分为(1)酪氨酸酶的破坏型抑制剂所谓酪氨酸酶的破坏型抑制,即破坏酪氨酸酶的活性部位,就是寻求某种美白剂, 直接对酪氨酸酶进行修饰、改性,使其失去对黑色素前体酪氨酸的作用,达到抑制黑色素形 成的目的。目前该抑制剂的研究、开发主要限于对Cu2+等酪氨酸酶活性部位的破坏,目前已 知的Cu2+络合剂有曲酸及其衍生物如曲酸二棕榈酸酯等。(2)酪氨酸酶竞争性抑制剂在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中,酪氨酸是酪氨酸酶的作用底物,因而利用酪氨酸类似物 与酪氨酸竞争,也可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目前,市场上已开发的此类抑制剂有氢醌及其 衍生物如熊果苷、苯酚醚等,其中,现在用的较多的美白添加剂为熊果苷。(3)酪氨酸酶的表达抑制剂酪氨酸酶的表达抑制剂是从基因水平抑制酪氨酸蛋白酶的生物合成,一开始就参 与并干扰了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从根本上使酪氨酸酶的产生量减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美白剂 Arlatone DCA。(4)氧化反应抑制剂氧化反应抑制剂是还原黑色素形成过程各中间体,或与之结合以阻断黑色素形 成,阻断二羟基吲哚(DHI)聚合为黑色素。现阶段,美白剂中应用最广的是L-抗坏血酸及 其衍生物,对黑色素中间体起还原作用,因此阻碍了从酪氨酸至黑色素中各点上的氧化链 反应。但是现有技术中少有既能够抑制黑色素又能够有效清除氧自由基的制剂,该现状 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缺少既能够抑制黑色素又能够 有效清除氧自由基的制剂,而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又具有良好抗氧化清 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琼玉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提取物(即琼玉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料地黄(Radix Rehmanniae)、茯等(Poria)和人参(Radix Ginseng)用 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 :Fr. )Pers.)进行微生物转化;(2)将步骤(1)所得微生物转化物质用醇的水溶液或水提取,即可。下面,进一步的对本专利技术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各步骤进行详细介绍(1)将原料地黄(Radix Rehmanniae)、茯等(Poria)和人参(Radix Ginseng)用 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 :Fr. )Pers.)进行微生物转化。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地黄、茯苓和人参均为本领域常规所述的药材。其中,所述的地 黄较佳的为生地黄,所述的茯苓较佳的为白茯苓。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地黄、茯苓和人参的用量为本领域常规,较佳的为0. 5% 99% 地黄、0. 5% 99%茯苓和0. 5% 99%人参,更佳的为20% 60%地黄、20% 60%茯苓 和20% 60%人参,百分比为各成分占上述成分总量的质量百分比。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地黄、茯苓和人参一般按照本领域常规粉碎后使用。其中,所述 的地黄、茯苓和人参粉碎的粒径大小较佳的为10目 60目,更佳的为30目。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 :Fr. )Pers.)隶属菌 物界(Kingdom 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层菌纲(Hymenomycetes)猴头菌科 (Hericiaceae)猴头菌属(Hericium)。所述的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 Fr.)Pers.)为本领域常规所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微生物转化是指通过微生物细胞将复杂的底物进行结构修饰,也就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个或某一系列的酶对底物特定部位(基团)进行的催化反应。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用猴头菌(Hericiumcaput-medusae (Bull :Fr. )Pers.)进行微 生物转化较佳的为将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 :Fr. )Pers.)进行双态发酵 培养法微生物转化,即将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 :Fr.)Pers.)通过液态发 酵培养方式培养获得液态菌种,之后接种至由地黄、茯苓和人参组成的固态培养基中进行 固态发酵培养即可。其中,所述的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 :Fr. )Pers.)的液态菌种培 养为本领域常规操作,较佳的为15°C 34°C发酵培养3 20天,更佳的为20°C 28°C发 酵培养3 8天。所述的液态菌种培养的培养基均为本领域常规所述。其中,所述的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 :Fr. )Pers.)接种的接种量 较佳的为地黄、茯苓和人参总质量的 20%,更佳的为10%。其中,所述的固态发酵培养为本领域常规操作,较佳的为15°C 34°C发酵培养 3 20天,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料地黄、茯苓和人参用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Bull:Fr.)Pers.)进行微生物转化;(2)将步骤(1)所得微生物转化物质用醇的水溶液或水提取,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亮翟春涛赵雪梅孙常磊吴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