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5818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插座装置包括一电源座体、一双面插座及一翻转单元,其中,电源座体设置有一挡墙。双面插座设置在容置槽中。翻转单元连接于电源座体与双面插座,即提供双面插座从电源座体掀起或迭合在电源座体上。其中,当双面插座从电源座体掀起时,将抵触于挡墙,以定位在电源座体上。

Power socke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wer socke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power supply seat body, a double sided socket and a turnover unit, wherein, the power supply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retaining wall. The double sided socket is arranged in the containing slot. The turnover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seat body and the double face socket, namely, the double face socket is provided with a power outlet seat, or the power supply seat body is lifted or folded on the power supply seat body. Wherein, when the double face socket is lifted from the power base body, it will be against the retaining wall to be positioned on the power supply seat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插座装置,尤指一种具有双面插座与电源座体,且该双面插座可以在该 电源座体上翻转的电源插座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传统式的单面式延长线插座(未标示)采用多数组插孔位于同一平面 且顺序排列的设计。如果利用这种设计生产具有更多数组插孔的单面式延长线插座时,总 体的单面式延长线插座长度及体积势必得加长及增加。因此,单面式的延长线插座在使用 或收藏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为了改善单面式延长线插座所面临的问题,遂有一种具双面式延长线插座问世, 如图1所示,图1为传统具有双面式延长线插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双面式延长线插座1 在相异的平面上,分别顺序排列的设置了多数组插孔10,以提供多数插头2可以双面插合 在双面式延长线插座1上。因此,当双面式延长线插座1与单面式延长线所设置的多数组 插孔10数量相等条件下,双面式延长线插座1的体积明显的小于单面式延长线,而提供了 使用者收藏、携带的便利,且不占空间。然而,双面式延长线插座1的外型结构通常无法依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而任意改 变。因此,恶劣的环境将会限制双面式延长线插座1上多数组插孔10的使用率,导致所有 各组插孔10无法全部被使用到。另外,双面式延长线插座1通常被摆放在地面上,如果地 面发生积水或潮湿时,将会导致双面式延长线插座1发生漏电或短路,进而危害到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插座装置,具有双面插座与电源座体,并且双面插 座可以被翻转的设置在座体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包括一电源座体、一双面插座及一翻转单元。 其中,电源座体设置有一挡墙。双面插座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多组插孔。翻转单元连接于电 源座体与双面插座,提供双面插座从电源座体的表面掀起或迭合在电源座体之上。其中,双 面插座从电源座体掀起时,将抵触于挡墙,以定位在电源座体之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插座装置,其双面插座可以经由翻转单元从电源座 体的表面掀起或朝向电源座体的表面迭合,当双面插座从电源座体被掀起,将定位在电源 座体之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插座装置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而改变其外型结构。同时,双 面插座设置在电源座体上,而并非直接接触地面,因此,可以避免因地面积水所导致漏电或 短路的情形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具有双面式延长线插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立体结合示意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一应用立体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二应用立体示意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三应用立体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四应用立体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五应用立体示意图;图4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六应用立体示意图;图4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七应用立体示意图;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双面插座立体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现有双面式延长线插座1插孔 10插头2本专利技术插头2电源插座装置3、3a、3b、3c、3d、;3e、3f电源座体30容置槽302挡墙 304双面插座32插孔 320电源开关33翻转单元34、34,固定转轴;340、;340,转轴配合孔;342、;342,翻转单元36、36,翻转单元的第一端360、360,翻转单元的第二端362、362,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立体结合示意图。电源插座装 置3具有一电源座体30,电源座体上30设置有一容置槽302与一挡墙304,其中,容置槽302 恰好可以容置一双面插座32。双面插座32与电源座体30之间可以采用枢接方式连接、铰 链方式连接或其它等效的方式连接。再次参考图2。电源插座装置3采用一翻转单元34作为电源座体30与双面插座 32之间的连接组件,并且,让双面插座32可以在电源座体30上运动。电源插座装置3中的 电源座体30与市电(未标示)电性连结,同时,电源座体30与双面插座32也是电性连接。 另外,在双面插座32相对的二平面上,分别顺序排列的设置有多组插孔320。翻转单元34 连接于电源座体30与双面插座32,可以让双面插座32从容置槽302中掀起或朝向容置槽302迭合。其中,当双面插座32从电源座体30被掀起时,将抵触于挡墙304,以定位在电源 座体30之上。挡墙304由容置槽302中的一侧边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但并非本专利技术的唯 一限制。因此,凡是可以在双面插座32从电源座体30被掀起时,提供双面插座32定位在 电源座体30之上的技术手段,皆为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在。前述的电源插座装置3可以是延长 线插座或壁上插座(wall-tap type)的形态。电源插座装置3上的双面插座32可以被翻转的设置在电源座体30上,当双面插 座32迭合在容置槽302中时,双面插座32提供单面的多组插孔320给外接插头(未标示) 插设。另外,当外接插头数量增多,导致单面的多组插孔320的数量不足时,双面插座32可 以从容置槽302被掀起,并且抵触于挡墙304,以定位在电源座体30之上,进而提供双面的 多组插孔320给外接插头(未标示)插设。如此,当使用电源插座装置3时,如果所需的插孔320组数量足够,则双面插座32 维持迭合在容置槽302的状态,不需翻转。若有需要增加插孔320组数量时,则只需简单的 翻转双面插座32,电源插座装置3立刻增加一倍的插孔320组数量。同时,电源插座装置3 中的双面插座32设置在电源座体30上,并非直接接触地面,因而可以避免因地面积水所导 致漏电或短路的情形发生。另外,电源插座装置3与传统的双面式延长线插座在制作成本 上并没有增加太多。再次参考图2。电源插座装置3还可以设置一电源开关33,电源开关33可以设置 在电源座体30或双面插座32中。通过电源开关33的操作,可以控制双面插座32是否通 电。另外,双面插座32上的多组插孔320,各组插孔320的排列方向可以是180度或90度 的插孔型式,以及2孔、3孔或各国型式插孔均可实施。请参考图3A。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一应用立体示意图。电 源插座装置3中的翻转单元34包括二个固定转轴340与二个转轴配合孔342,并且该二个 固定转轴340对应枢接于该二个转轴配合孔342,如此,双面插座32将可以通过翻转单元 34的操作,从容置槽302中掀起或朝向容置槽302迭合。如图3A所示,翻转单元34中的二 个固定转轴340分别可以设置在电源座体30的两端,此时,二个转轴配合孔342则是设置 在双面插座32的两端,以对应枢接于该二个固定转轴340。另外,如图:3B所示,电源插座装 置3a上的翻转单元34的二个固定转轴340可以设置在双面插座32的两端,此时,二个转 轴配合孔342设置在电源座体30的两端,以对应枢接于该二个固定转轴340,进而提供相同 的翻转操作。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二应用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3C。图3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插座装置的第三应用立体示意图。电 源插座装置北中的翻转单元36可以是一铰链,翻转单元36之第一端360连接于电源座体 30,第两端362连接于双面插座32。如此,双面插座32将可以通过翻转单元36的操作,从 容置槽302中掀起或朝向容置槽3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源座体,设有一挡墙;一双面插座,该双面插座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多组插孔;及一翻转单元,连接于该电源座体与该双面插座,该翻转单元提供该双面插座从该电源座体掀起或迭合在该电源座体之上,其中,该双面插座从该电源座体掀起时,将抵触于该挡墙,以定位在该电源座体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裕隆许荣辉郭明洲
申请(专利权)人: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