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安华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5342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由当归13—20份、川芎12—20份、红花12—18份、桃仁12—18份、丹参12—18份、夏枯草15—25份、生山楂30—35份、黄芪40—60份、防风12—18份、地龙12—18份、蜈蚣12—15份、僵蚕13—20份、玉米须20—30份、麦冬15—20份、五味子15—20份、广木香12—15份、黑木耳20—25份、白木耳20—25份、甘草6—10份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治疗高血压不仅疗效好,而且可以根治,且对人体的副作用小。?

A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dicament for treating hypertension by 13 - 20, angelica and Chuanxiong 12 - 20, 12 - 18, red peach 12 - 18, 12 - 18, Danshen 15 - 25 Prunella and Crataegus 30 - 35, 40 - 60, Huangqi wind 12 18, 12 - 18, earthworm centipedes 12 - 15, 13 - 20, silkworm corn to be 20 - 30, 15 - 20, Ophiopogon japonicus, Schisandra 15 - 20 12 - 15, Costus root 20 - 25 black fungus white fungus, 20 - 25, licorice 6 10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preparation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not only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but also has a radical cure, and has little side effect on the human body. ?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口服成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技术介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升高,尤其是中老年居多,且 逐年有上升趋势。高血压病情严重时对人体易造成冠心病、脑溢血、脑血管梗塞以及各种病 造成的后遗症等。目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多为西药,如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降 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对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并且它们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多因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或嗜食肥 甘厚腻、烟酒过度,也与遗传因素等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因如下(1)情志失调,肝火 上炎,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忧郁过度,使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致肝火上炎,症见头 痛、头昏、目眩、面赤等。(2)肝肾阴虚,肝阻上亢,或哀伤过度,或老年体弱、肾水不足,或肝 火郁久,耗损肝肾之阴,故可导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症多见头昏、耳鸣、腰 酸、手足心热等;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使心火上炎,症多见心悸、心烦、失眠等。(3)肝 肾不足,冲任失调,更年期阶段的妇女,常可出现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的高血压病。(4)气阴 两虚,阴阳两虚,久病不愈,气阴、阴阳俱损,多见于高血压病后期,但气阴两虚多出现在阴 阳两虚之前。(5)饮食失常,痰浊内蕴,嗜酒肥甘、膏粱厚味、饥饱无度,使脾胃郁伤,健运失 司,致聚湿生痰、痰浊内蕴、清阳不升,可致高血压病,多见眩晕、胸闷等;如痰浊阻塞脉络、 心血瘀阻时,则见胸痛、胸闷等。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也很多,但是,对高血压的治疗效 果与人们的治疗的预期还有很大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症的药物,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继 发性高血压,疗效高、见效快,可根治不反弹,且无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组成 当归 13 — 20川芎 12 — 20 红花 12 —18 桃仁 12 —18 丹参 12 —18 夏枯草 15 — 25 生山楂 30— 35 黄芪 40 — 60 防风 12 —18 地龙 12 —18 蜈蚣 12 —15 僵蚕 13 — 20 玉米须 20— 30 麦冬 15— 20 五味子 15— 20 广木香 12—15 黑木耳 20— 25 白木耳 20 — 25 甘草 6 —10。本专利技术药物中各中药原料优选的重量份数为当归 15 —18川芎 13 —16红花 13 —16桃仁 13 —16丹参 13 —16夏 枯草 15 — 22生山楂 30— 32黄芪 50 — 55防风 13 —16地龙 13 —16蜈蚣 13 —15僵蚕 15 —18玉米须 20— 25麦冬 15 —18五味子 15—18广木香 12—13黑木耳 20— 23白木耳 20 — 23甘草 6— 8。本专利技术药物中各中药原料最佳的重量份数为 当归 15川芎 16红花 16桃仁 16丹参 16夏枯草 22生山楂 30黄芪 50防风 16地龙 16蜈蚣 15僵蚕 18玉米须 25麦冬 18五味子 18广木香 12黑木耳 20白木耳 20甘草 8。将上述中药原料按常规方法制成口服药剂,即药剂学上所述的片剂、丸剂、散剂、 胶囊剂等,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本专利技术药物胶囊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用净水冲洗干净,加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加入原料药 总重量2倍的水,煎煮20分钟,合并3次煎液,过滤后浓缩成相对密度1. 20 1. 24(50°C) 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本专利技术组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 血止痛,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桃仁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 脓,止痛,夏枯草清肝,散结,生山楂散瘀血,消食积,助消化,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 消肿,托疮生肌,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地龙平肝息风,清热通络,平喘利尿,蜈蚣祛 风,定惊,攻毒,散结,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玉米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麦冬养阴生 津,润肺清心,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广木香行气止痛,健胃消食,黑木耳滋养 益胃、安神润燥、清肺止血,白木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 诸药。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服用方式为口服,患者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季服药1个疗 程,1个疗程2个月,一日2次,每次7粒,早晚各服一次。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高血压不仅有效,而且可以根治,不仅治标,而且治本。本专利技术药 物的治疗周期虽然比一般的中药较长,但经过一年四个疗程后即完成治疗,比长期服用西药时间还是短,并且对人体的副作用小。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当归1. 5Kg、川芎1. 6Kg、红花1. 6Kg、桃仁1. 6Kg、丹参1. 6Kg、夏枯草2. 2Kg、生山楂 3Kg、黄芪5Kg、防风1. 6Kg、地龙1. 6Kg、蜈蚣1. 5Kg、僵蚕1. 8Kg、玉米须2. 5Kg、麦冬1. 8Kg、 五味子1. 8Kg、广木香1. 2Kg、黑木耳2Kg、白木耳2Kg、甘草0. 8Kg,用净水冲洗干净,装入提 取罐中,加入76. 4Kg水,加温至沸点,煎煮20分钟,固液分离,药渣中再加入76. 4Kg水,力口 温至沸点,煎煮20分钟,固液分离,药渣中再次加入76. 4Kg水,加温至沸点,煎煮20分钟, 固液分离,合并3次煎液,过滤后浓缩成相对密度1. 20 1. 24 (50°C)的稠膏,干燥、粉碎 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产品,每粒重0. 5g,每克含中药原料药7. Sg。使用本实施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比较报告如下。西医诊断标准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40mmHg、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0mmHg,两者有一 项核实,即可确诊。中医辩证标准主要症状眩晕,头痛,心悸,耳鸣,失眠、烦躁、腰酸腿软等。试验病例标准(1)纳入病例标准符合高血压病症及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2) 排除病例标准:A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70周岁以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 B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C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 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舒张压下降IO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 未达正常范围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中医辩证标准主要症状消失;(2)有效舒张压下 降不及IO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达正常范围但已下降10-19mmHg,或收缩 压下降30mmHg以上,中医辩证标准主要症状减轻;(3)无效收缩压和舒张压未达到上述标 准,中医辩证标准主要症状无变化。根据临床经验,确定药剂服用方法是患者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季服药1 个疗程,1个疗程2个月,一日2次,每次7粒,早晚各服一次。符合试验病例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04例,其中男67例,女37例,平均 年龄42. 12士7. 25周岁,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47例,其中男92例,女55例,平均年龄 53. 48 士 11. 38周岁,病史平均6. 25 士 2. 76年,治疗效果如表1。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的药剂:当归 13-20 川芎 12-20红花 12-18 桃仁 12-18丹参 12-18 夏枯草 15-25生山楂 30-35 黄芪 40-60防风 12-18地龙 12-18蜈蚣 12-15 僵蚕 13-20玉米须 20-30 麦冬 15-20五味子 15-20 广木香 12-15黑木耳 20-25 白木耳 20-25甘草 6-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安华
申请(专利权)人:冯安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