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9650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烯啶虫胺1.5~2.5%,茚虫威1.5~2.5%。该复配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大于120,两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水稻褐飞虱等同翅目害虫和鳞翅目害虫有较好防治效果。该复配农药低毒、杀虫谱较广,速效性和持效性好,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配农药
,具体为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粮食作物中的主要品种,种植面积大,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重。据 农业部门统计,每年因病、虫、草等危害,产量损失达20 30%。防治水稻上的病、虫、草害 所使用的农药数量约占我国农药年使用量的50%左右。全国对水稻害虫的药治面积,常年 在12亿亩左右,害虫大发生年药治面积会更大。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农药品种,如防治稻纵卷叶螟,多年来,使用杀虫单,毒死蜱 较多,近3 5年,使用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盐酸盐等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大面积 防治达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使用多年后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近年引进美国 杜邦公司生产的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用药量少,防效 好,但农药价格高,大面积推广使用亦有一定困难。又如防治稻飞虱类害虫,上世纪90年代 以来,使用噻嗪酮(又称扑虱灵),吡虫啉等农药,对全国稻飞虱的防治取行了较大的成果。 但本世纪以来,吡虫啉等农药对褐飞虱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以致于防治稻 飞虱的药剂开发成为当务之急。在我国水稻产区,尤其是长江流域以南的稻区水稻生长中后期,往往是鳞翅目害 虫如螟虫、稻纵卷叶螟和同翅目害虫如稻飞虱类混发。尤其是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成为水 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在选择农药品种时,要考虑到有兼治作用的原药品种,才能收到防效 好,又达到省工、省钱的目的。为此,对一些专性杀虫剂进行复配,扩大杀虫谱就有此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低毒、杀虫谱 较广的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的技术方案,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好,对水稻鳞翅目害虫 和同翅目害虫有较好防治效果。所述的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 烯啶虫胺1. 5 2. 5%,茚虫威1. 5 2. 5%。所述的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烯啶虫胺含量为1. 6 2. 2%, 茚虫威含量为1.6 2.2%。所述的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烯啶虫胺含量为1. 8 2. 0%, 茚虫威含量为1.8 2.0%。烯啶虫胺(Nitenpyram)为新烟碱类杀虫剂,低毒、水溶性好,杀虫原理主要是对害 虫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对同翅目害虫如稻飞虱具有高效、低毒、内吸和无交互抗性 等优点。茚虫威,英文通用名(Indoxacarb),又名安打、安关、Ammate、Vatar。对高等动物 微毒,对人、畜十分安全,对鸟类和水生生物十分安全。茚虫威的杀虫机理为钠通道抑制剂,主要通过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通道,使靶标害虫的协调受损,出现麻弊,最终致死。所述的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根据其用途,可加工多种剂型,如水乳剂,由 原药加入溶剂、乳化剂制成;也可以制成水分散剂,由原药加入渗透剂、扩散剂、润湿剂、粘 结剂、填料等制成。具体混配生产工艺和常用助剂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大于120,两者复配具 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水稻褐飞虱等同翅目害虫和鳞翅目害虫有较好防治效果。该复配农 药低毒、杀虫谱较广,速效性和持效性好,生产成本低。本专利申请中的配比均为有效成分的纯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并结合相应试验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的有益效果。配方一烯啶虫胺1. 6%,茚虫威2. 4%。配方二 烯啶虫胺1. 8%,茚虫威2. H配方三烯啶虫胺2. 0%,茚虫威2. 0%。配方四烯啶虫胺2. 2%,茚虫威1. 8%。配方五烯啶虫胺2. 4%,茚虫威1. 6%。试验一.上述复配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配比筛选。1.供试药剂1. 1试验药剂95%烯啶虫胺原药由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拟%茚虫威 原药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自配成4%烯啶虫胺·茚虫威混配剂。1. 2药剂配制采用清水做溶剂,配制成21茚虫威水乳剂和5. 0%烯啶虫胺水剂。1. 3空白对照(CK)采用清水做空白对照。2.配比设计1)烯啶虫胺2)茚虫威3)4%烯啶虫胺·茚虫威混剂(配方1)比值1 :1. 54)4%烯啶虫胺·茚虫威混剂(配方2)比值1 :1. 25)4%烯啶虫胺·茚虫威混剂(配方3)比值1 :1. 06)4%烯啶虫胺·茚虫威混剂(配方4)比值1 :0. 87)4%烯啶虫胺·茚虫威混剂(配方5)比值1 :0. 63.供试昆虫褐飞虱3 4龄幼虫;4.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 T 1154. 7—2006,采用浸苗法。5.筛选结果,见表1-8。表1烯啶虫胺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权利要求1.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烯啶虫胺 1. 5 2. 5%,茚虫威 1. 5 2. 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烯啶虫胺含量为 1. 6 2. 2%,茚虫威含量为1. 6 2.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烯啶虫胺含量为 1. 8 2. 0%,茚虫威含量为1. 8 2. 0%。全文摘要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属于复配农药
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烯啶虫胺1.5~2.5%,茚虫威1.5~2.5%。该复配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大于120,两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水稻褐飞虱等同翅目害虫和鳞翅目害虫有较好防治效果。该复配农药低毒、杀虫谱较广,速效性和持效性好,生产成本低。文档编号A01N43/40GK102057936SQ20111002278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专利技术者何佳春, 傅强, 罗举, 胡国文, 胡阳, 赖凤香 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烯啶虫胺和茚虫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烯啶虫胺1.5~2.5%,茚虫威1.5~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胡国文罗举赖凤香胡阳何佳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