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庹元斌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0269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特别是用黄柏、茵陈、苍术、苦参、丹参、猪苓、泽泻、桂枝等中药制成的中药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特别是用黄柏、茵陈、苍术、苦参、丹参、猪苓、泽泻、桂枝等中药制成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痛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尿路结石、肾脏病变等。其中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其临床表现类似中医“痹证”、“历节”等。《金匮要略》中“历节病”的症状特点为“疼痛如制掣”、“脚肿如脱”、“不可屈伸”,与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临床验证其所创制的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疗效确切。而以后《格致余论》、《医学正传》、《张氏医通》等也曾有痛风的病名出现,系指关节疼痛日久及疼痛走注不定的风痹[新中医,1999,31(9)54.]。如《丹溪心法·痛风》曰“四肢百节走痛是也”、“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还指出“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张氏医通·痛风》指出“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痰饮流注”。《类证治裁·痛风》中说痛风是“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病”。《证治准绳·痛风》认为痛风是由“风湿客于肾经,血脉瘀滞”所致。清代《得心集医案·诸痛门·四肢肿痛》云“四肢肿痛,手掌足跗尤甚,此必热伤营血,血液涸而不流,名为痛风是也。”以后大多数学者、医家则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证型为热痹或湿热痹。从这些典籍对“痛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了详细的描述。结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致命名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病程迁延则表现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湿或寒湿之邪郁久不解,而为湿热。或为外感湿热之邪所侵,或因嗜食膏梁厚味,湿热久蕴而热化,或湿热下注足部,与气血相搏,乃发痛风。湿郁成热,湿热相搏,阻碍气血而成。临床表现类似“痹证”、“历节”等,中医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对发作期、缓解期的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19卷第5期)。但有学者指出“痹证”中医临床多指因风寒湿气乘虚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凝滞而致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及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它与现代医学所讲的主要与血尿酸过高引起的痛风,非属一病。现代中医临床多因患者关节疼痛而诊断为痹证,并以祛风除湿法治之,关节症状虽可得暂缓,但不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有近效而无远功。从发病看,痛风多发于中老年男子,且多有家族史;其人每形体丰腴,嗜醇酒肥甘厚味;证候初起多发于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夜间发作者居多,虽可多关节发病,但痛处固定,日久可见痛风结节或溃流脂浊,或伴腰痛尿血、溺赤涩痛,甚则尿闭呕逆等。究其因,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迈脏气衰弱,或不节饮食,沉湎醇酒,恣啖膏粱,致脏腑功能失调。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肾乏气化,分清别浊失司。清气不升,郁而化热;浊阴不降,蕴而酿毒,浊毒随之而生。浊毒滞留血中,不得泄利,愈滞愈甚,瘀结为患,发为痛风,邪生于内,而非受于外,名为风而非风;或痹阻经络突发骨节剧痛,或兼夹凝痰变生痛风结节。久之,痰浊瘀腐则见溃流脂浊,痰瘀胶固而致僵肿畸形。如湿浊蕴热煎熬尿液,可见石淋尿血;浊毒久稽,损伤脾肾,寒热杂错,浊毒壅塞三焦而有关格险恶之症。凡此诸症,皆浊毒瘀滞为患,非风寒湿邪所致(山东中医杂志2003年7月第22卷第7期)。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西药治疗如秋水仙碱、保泰松、消炎痛及激素类可以控制其急性发作,但毒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如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向心性肥胖等。中医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文献报道来看,主要是辨证论治组方,目前中药市场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成药甚少,中医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对发作期、缓解期的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治疗也已显出诸多优越性(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19卷第5期)。如方策等分型辨治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用四妙散加减;瘀热阻滞型用枝藤汤加减;痰浊阻滞型用涤痰汤加减;肝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日服1剂,水煎分3次服。结果本组112例,显效78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有效率94.6%,说明本方活血散结,清热解毒,疗效满意(.辽宁中医杂志,2000,27(2)66.)。杨润兰把痛风性关节炎分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辨证用药。急性期表现为湿热瘀滞经络,治以祛风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方以宣痹汤为主防己15g,苦杏仁15g,连翘15g,蚕砂30g,薏苡仁30g,滑石30g,赤小豆30g,法半夏12g,栀子10g。每日2剂水煎分早晚服。缓解期着重扶正祛邪,治以健脾益肾、泄浊通络,方以四君子汤和防己黄芪汤治疗党参25g,茯苓25g,丹参25g,全蝎8g,炙甘草8g,白术15g,覆盆子15g,补骨脂15g,防己15g,威灵仙15g,赤芍12g,黄芪30g,川萆30g,海风藤30g。每日2剂,水煎分早晚服。结果观察46例中治愈8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新中医,1998,30(2)23.)。邱玉珍等观察自拟痛风汤(苍术10g,汉防己10g,威灵仙10g,川牛膝15g,赤芍15g,萆15g,金钱草15g,黄柏9g,土茯苓30g,山慈姑12g,红花6g)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8例病者用本方,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重者2日3剂。结果38例共治3个疗程,治愈35例,明显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福建中医药,1999,30(1)5.)。程德华采用自拟“痛风灵”(萆12g,泽泻12g,黄柏12g,木瓜20g,络石藤20g,猪苓15g,鲜生地15g,防己10g,丹皮10g,赤芍10g,全蝎8g,蜈蚣2条,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治疗组)与西药(秋水仙碱0.5mg每小时1次口服,至症状缓解后0.5mg每日2~3次口服;症状控制后12h1次口服)治疗的对照组30例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痛风灵”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尤以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5(7)305.)。李长生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9g,桑寄生9g,牛膝9g,杜仲9g,秦艽9g,茯苓9g,川芎9g,人参9g,白芍9g,细辛3g,甘草3g,桂枝6g,防风6g,当归12g,生地20g)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连用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30例,用1~3个疗程,治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福建中医药,2000,31(1)37.)。张文明等观察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发热重者加柴胡,重用生石膏;疼痛剧烈加延胡;高血压头痛加夏枯草、龙胆草;口干咽燥加生地、玄参;大便秘结加大黄。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用1~2个疗程.结果本组34例,临床治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时珍国医国药,2001,12(7)670.)。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黄柏333-1332份茵陈333-1332份苍术333-1332份苦参333-1332份丹参500-2000份猪苓416-1666份泽泻250-1000份桂枝250-10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黄柏333-1332份 茵陈333-1332份 苍术333-1332份 苦参333-1332份丹参500-2000份 猪苓416-1666份 泽泻250-1000份 桂枝250-1000份2.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黄柏499-888份 茵陈499-888份 苍术499-888份 苦参499-888份丹参750-1333份 猪苓624-1110份 泽泻375-666份 桂枝375-666份3.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黄柏666.7份 茵陈666.7份 苍术666.7份 苦参666.7份丹参1000.0份 猪苓833.3份 泽泻500.0份 桂枝500.0份4.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选自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栓剂、膏剂、滴丸剂、贴剂。5.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是颗粒剂。6.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将处方中黄柏、苦参粉碎成最粗粉,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药渣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一次,滤液与醇提清膏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35,干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庹元斌
申请(专利权)人:庹元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