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782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包括导电外壳、电路保护件以及固定件,导电外壳由两件相同形状且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薄壳结构组成,两导电外壳敞开面之间相对设置;固定件由绝缘材料制成,套接于两导电外壳形成的空间内,固定件分别与两导电外壳紧固连接并将两导电外壳绝缘隔离,固定件中间沿导电外壳相对连接方向设有容置所述电路保护件的过孔;电路保护件为柱状结构,穿设于固定件的中间过孔内,电路保护件两端设有接触电极,两端的接触电极分别与相应侧的导电外壳电连接,接触电极之间连接有电流导体,电流导体用于在电流过载时切断两端接触电极之间的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可串接设置于车载外接电器电路中的保护器,实现对车载电源的安全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外接电器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外接电器用的电路保护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车载外接电器中例如外接充电器、外接充电手电筒等都没 有设置专用的电路过载或短路保护装置,这些电器在与车载电源连接后如果出现过载或短 路故障则可能直接对车载电源造成损坏甚至造成更大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可设置于车载外接电器中的保护 器,实现对车载电源的安全保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包括导电外壳、电路保护件以 及固定件,导电外壳由两件相同形状且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薄壳结构组成,两导电外壳敞开 面之间相对设置;固定件由绝缘材料制成,套接于两导电外壳形成的空间内,固定件分别与 两导电外壳紧固连接并将两导电外壳绝缘隔离,固定件中间沿导电外壳相对连接方向设有 容置电路保护件的过孔;电路保护件为柱状结构,穿设于固定件的中间过孔内,电路保护件 两端设有接触电极,两端的接触电极分别与相应侧的导电外壳电连接,接触电极之间连接 有电流导体,电流导体用于在电流过载时切断两端接触电极之间的电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弹性接触件,接触电极通过弹性接触件与导电外壳实现弹性电连 接。优选地,导电外壳为圆柱形薄壳结构,开口端环周设置径向的圆形外翻边。优选地,固定件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径与导电外壳的内径相适配,固定件外表面中 间部位环周设有径向延伸的圆形凸环,凸环的宽度与导电外壳的外翻边宽度相一致,两导 电外壳外翻边的相对端面分别与固定件圆形凸环的相应端面相抵接。优选地,电路保护件的其中一个接触电极与导电外壳的底面内侧相抵接,另一个 接触电极与弹性接触件相抵接。优选地,弹性接触件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导电金属薄片折成的“V”形结构,“V”形结 构的底部与电路保护件的相应接触电极相抵接,“V”结构的顶部与相应导电外壳的底面内 侧相抵接,抵接时“V”形结构的两翼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优选地,电路保护件中连接接触电极的电流导体为自恢复保险丝,在电流过载时 切断所述接触电极之间的电连接,当去除电流过载状态时,自动恢复接触电极之间的电连接。优选地,电路保护件中连接接触电极的电流导体为熔断式保险丝,在电流过载时 熔断接触电极之间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可串接设置于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实现对车载电源的安全保 护;2、V形弹性接触件的设置可使接触电极与相应的导电外壳之间的接触更为可靠, 实现更为稳定的电连接;3、导电外壳的外翻边设计以及相应的固定件凸环设计使得电路保护器更易安装 于车载外部电器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组装后的A-A向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组装后的B-B向剖视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导电外壳,2-固定件,21-固定件凸环,3-自恢复电路保护件,31-熔断电路保护 件,4-弹性接触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的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包括导电外壳1、自恢复电 路保护件3、固定件2、弹性接触件4,导电外壳1由两件同样造型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圆柱 形薄壳结构,导电外壳1的一端面敞开的,两导电外壳敞开面之间相对设置(组装后用于容 置固定件2和自恢复电路保护件3)。导电外壳1开口端环周设置径向延伸的圆形向外翻 边。固定件2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与导电外壳1的内径相适配,套接 容置于两导电外壳1形成的空间内,且分别与两导电外壳1紧固连接并将两导电外壳1绝 缘隔离。固定件2外表面中间部位环周设有径向延伸的圆形凸环,凸环的直径与前述导电 外壳的翻边直径相一致,两个导电外壳翻边的相对内侧端面分别与固定件圆形凸环的相应 端面相抵接触。固定件2中间沿圆柱形轴线方向设有固定自恢复电路保护件3的过孔,自恢复电 路保护件3为柱状结构,穿设于固定件2的中间过孔内,自恢复电路保护件3两端设有接触 电极,其中一个接触电极与导电外壳1的内底面凸缘相抵接,另一个接触电极与弹性接触 片4相抵接。弹性接触片4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导电金属薄片折成的“V”形结构,其宽度与自 恢复电路保护件3的相应接触电极的尺寸相适配,弹性接触片4的两翼可作弹性变形,“V” 形结构的底部与自恢复电路保护件3的相应接触电极相抵接,“V”结构的顶部与相应导电 外壳的内底面相抵接,抵接时“V”形结构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使得抵接件之间保持一定的 弹性压力。自恢复电路保护件3的电极之间连接有电流导体(图中未示出),电流导体为自 恢复保险丝,在电流过载时切断接触电极之间的电连接,当去除电流过载状态时,可自动恢复接触电极之间的电连接。弹性接触片4套接于导电外壳1内,其V形底部与自恢复电路 保护件3的相应电极抵接接触,其V形顶部与相应的导电外壳相抵接。接触电极通过弹性 接触片4与导电外壳实现电连接。电路保护器在使用时其中一个导电外壳1与电源(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另一个 导电外壳与用电器电连接,实现电路保护器串接于电路中,电路过载时可有效起到保护的 作用。实施例2如图3-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类似,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自恢复电路保 护件3由熔断电路保护件31替换,熔断电路保护件31的接触电极之间通过熔断式保险丝 实现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两个实施例通过可串接设置于车载外接电器电路 中的保护器,实现对车载电源的安全保护。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外壳、电路保护件以及固 定件,导电外壳由两件相同形状且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薄壳结构组成,两导电外壳敞开面之 间相对设置;固定件由绝缘材料制成,套接于两导电外壳形成的空间内,固定件分别与两导 电外壳紧固连接并将两导电外壳绝缘隔离,固定件中间沿导电外壳相对连接方向设有容置 所述电路保护件的过孔;电路保护件为柱状结构,穿设于固定件的中间过孔内,电路保护件 两端设有接触电极,两端的接触电极分别与相应侧的导电外壳电连接,接触电极之间连接 有电流导体,电流导体用于在电流过载时切断两端接触电极之间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接 触件,所述接触电极通过弹性接触件与导电外壳实现弹性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外壳 为圆柱形薄壳结构,开口端环周设置径向的圆形外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 圆柱形结构,其外径与导电外壳的内径相适配,固定件外表面中间部位环周设有径向延伸 的圆形凸环,凸环的宽度与导电外壳的外翻边宽度相一致,两导电外壳外翻边的相对端面 分别与固定件圆形凸环的相应端面相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电路保护件的 其中一个接触电极与导电外壳的底面内侧相抵接,另一个接触电极与所述弹性接触件相抵 接。6.根据权利要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外接电器中的电路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外壳、电路保护件以及固定件,导电外壳由两件相同形状且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薄壳结构组成,两导电外壳敞开面之间相对设置;固定件由绝缘材料制成,套接于两导电外壳形成的空间内,固定件分别与两导电外壳紧固连接并将两导电外壳绝缘隔离,固定件中间沿导电外壳相对连接方向设有容置所述电路保护件的过孔;电路保护件为柱状结构,穿设于固定件的中间过孔内,电路保护件两端设有接触电极,两端的接触电极分别与相应侧的导电外壳电连接,接触电极之间连接有电流导体,电流导体用于在电流过载时切断两端接触电极之间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善秀
申请(专利权)人:爱特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